小打小闹的巴豆

2009-12-09 05:55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10期
关键词:毒药毒性金庸

紫 桓

巴豆应该是最有知名度的草药之一了。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这个东西是泻药,算是个毒物,孙悟空曾经在为朱紫国国王治病时用过这味药。不过,在武侠世界中,巴豆只能算作毒药中的小字辈。金庸在小说中用过两次巴豆:《书剑恩仇录》第十五回:李沅芷恼恨关东三魔欺逼余鱼同,煎了一锅巴豆汁混入茶壶,结果三人泻得川流不息;《鹿鼎记》第三十八回:韦小宝要同吴应熊赛马,暗中使诈在马厩投了巴豆,以致好端端耐劳负重的滇马竟一路拉稀拖延了行程。

作为毒药,巴豆的威力实在太弱,历来为奸恶之徒所不屑,像洪安通或者欧阳峰这样的宗师级魔头,自然是不会用巴豆损了他们让人望而生畏的威名。而丁春秋这样的心狠手辣之辈更是不会用巴豆埋没了自己的制毒本领。名门正派的正人君子当然也不齿这种违背武林公义投机取巧的小动作的。因此,只有那些禀性纯良却不失孩子气的“小侠”,才会搞这种恶作剧,用巴豆来些小惩小诫。所以,巴豆一直处于这种半红不紫的尴尬状态,名头极大,却少有表现的机会,甚至因为得不到名家的认可一直游走在武侠世界毒药队伍的边缘。

在中药学里,巴豆作为泻下药治疗胃肠积滞或腹水肿胀则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巴豆还有祛痰利咽、蚀疮杀虫的效果。野生巴豆被驯化种植,成为药材大概是在六朝时的四川。

在中医的三类泻下药中,攻下药清热、润下药滋养、峻下逐水药苦寒,巴豆就是最为峻猛的峻下逐水药的一种,“有斩关夺门之功”。因此吃了巴豆痛痛快快泻上一场以后就要见好就收,而老衰者更是要自己掂量一下能否受得起这雄猛之性。巴豆也曾经被用作“安慰剂”。《续名医类案》记载,明代浙江,有人酒醉后误饮了石槽中的浇花水,第二天酒醒后发现石槽中俱是蛆状的小红虫,自此“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日疑,渐成痿膈”。名医吴球得知后,将红线剪碎成蛆状和着巴豆糊制成红线丸,让他在暗室中服下,病人见“小红虫”泻出后心结得解,一月内竟然百病全消。

巴豆被排斥在常用毒药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明显的异味。作为药物尚可接受,但假如当作毒药来使用,就会露出马脚,很难达到“无色无臭”,害人于无形的至高境界。所以,在金庸的笔下。关东三魔也发现茶水中有特别的异味。

不过,这些惯行江湖的魔头居然不通中医,只以为是茶叶粗劣,没想到是被人下了毒。这也只能怪他们涉世未深,学艺不精了。

有些人盲目地认为,天然草药一定是无毒无害的。这显然是“想当然”。巴豆就是典型的天然有毒药物。而巴豆之所以能人药,也正是缘于它的毒性。

以现代生物化学的方法分析巴豆可知,巴豆中含有34%~57%的巴豆油。这是巴豆致泻的主要活性成分。巴豆油本身毒性极强,口服半滴至一滴半小时到三小时内即可产生剧烈的腹泻。过量服食巴豆油会引起中毒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事实上,大约20滴巴豆油即可使人致死。此外,巴豆中还含有一种巴豆毒素,能溶解血红蛋向使局部细胞坏死。在宋代,巴豆的这种毒性曾经被投入战争。《武经总要》记载,当时有个叫唐福的人曾自制过一个“土制毒气弹”:将砒霜、巴豆等毒物与火药混合。唐福将此种发明献给朝廷,据称这“土制毒气弹”点燃后烟雾弥漫,能使敌人中毒,削弱战斗力。可见巴豆作为毒药绝非浪得虚名。

事实上,传统药用巴豆的炮制都须先加热除毒性蛋白,再去油制霜至含油量在18%~20%的安全范围,以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毒药毒性金庸
“毒药”制作坊
吝啬鬼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小心,蘑菇有毒
毒性中药宜久煎
五色梅的古今论述
FUNNY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