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集装箱码头企业人力资源策略选择

2009-12-09 07:24衣忠哲
集装箱化 2009年10期
关键词:集装箱人力资源成本

衣忠哲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来势凶猛,已严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一段时间以来,“失业”“裁员”“减薪”“出口下滑”等词汇充斥于各类媒体,向人们传递经济“严冬”到来的信息。2008年底,由我国25家集装箱码头企业参与的问卷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其中:业务量下降20%及以下的企业有19家,占调研企业的76%;业务量下降20%以上的企业有4家,占调研企业的16%;还有2家企业“有影响但不能确定比例”。[1]

WTO指出,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商品需求大幅减少,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以上。对于已成为全球贸易主要承载体的集装箱运输来说,这是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并保持近持续高速发展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2009年1—6月,我国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0.9%,增长率回落高达28个百分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集装箱码头企业大多将“管控成本、开源节流”作为应对危机的首选策略。本文从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角度,对实现“开源节流”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应对策略。

1由传统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转为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强调以客户服务为工作导向,其中的“客户”,既包括客户和市场,也包括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其产品因客户不同而不同:员工期望的“产品”是理想的报酬、完善的福利计划、公平的竞争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等;战略规划部门期望的“产品”则是战略规划过程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建议,以及执行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给予的支持等。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具有不可替代性、系统性、战略性和目标性等特点,将人力资源视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以达到实现和提高组织绩效的目标。我国大多数集装箱码头企业为中外合资企业,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比较易于接受、引入和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方法,积极构建企业管理模式。码头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管理理念,学习战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模式并将其“本企业化”,以应对金融风暴带来的生存困境,提升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

2人才保有

面对经济衰退,裁员成为很多企业考虑采用的成本控制方式。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学民认为,人才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留住企业复苏的希望。若经济动荡延续时间不长,那么过早的裁员就成为一场灾难,留在企业的员工,其士气也会变得低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员王小广认为,金融危机是一次灾难,更是一次机遇,经济调整必然导致资金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配置,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就是人才保有的创新过程:(1)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审计”,使岗位数量与业务量相匹配,对业绩差的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和岗位缩减等用工策略;(2)评价岗位价值,实行部分业务外包和员工劳务化策略;(3)实行弹性工作制或缩减工作时间,并相应降低工资,例如,思科系统公司在2001年高科技泡沫破裂之后,允许员工休假,并向其支付1/3的薪水,既节约成本,又留住人才;(4)逢低吸纳,战略储备。在经济“严冬”期间,可建立企业战略人才库,以较低的成本吸纳高端急需人才。在经济危机时期,不能单单采取以控制人力资源总量为目标的裁员简编措施,而应以调整企业人力资本结构进而提高优质人力资本存量为目标。这个阶段也是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好时机,因为应届毕业生可塑性比较强,企业可通过低成本培训将其训练成符合需要的人才,并提高他们的忠诚度。

3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

很多码头企业都在推行绩效管理,但实际效果各异,一些企业建立的绩效管理系统并未收到预期效果。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开源”的最好方式之一。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为了强化各级员工的危机意识和拼搏精神,应全面提高绩效薪酬在总现金收入中的比例,强化绩效考核力度,在企业内部进行全面的流程梳理和设计。员工的绩效指标应涵盖其各个时期的关键工作目标和关键职责,考核标准可比历史水平稍高,控制在员工通过努力可达到的范围内,一般不超过该指标历史最高水平的20%。通过这样的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纵横连接的完整目标体系,将各部门、各级人员严密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关系,划清职责,将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有效集中全体员工的力量和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4更具针对性的员工培训

目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大多数企业主要依赖外部培训机构提供的应急业务培训和高端学历培训,一些企业更将外部培训作为给予员工的一种嘉奖和福利。在目前培训预算大幅缩减的情况下,企业应适当减少对外部培训机构的依赖,充分挖掘和利用内部资源,培养企业内训讲师,开发内训课程,完善内训体系。此外,企业可借生产淡季全面提升员工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制订差异化、个性化的员工发展方案。量身定制的培训不仅可让企业休养生息,为经济复苏作准备,也能重建员工与企业间的信任,培养新员工的技能,维护老员工的忠诚度,并为企业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参考资料:

[1] 北京道锐思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外部经济形势及人力资源政策选择——2009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人力资源委员会调研报告[EB/OL]. (2009-05-10)[2009-06-21].http://info.jctrans.com/qikan/drs/755010.shtml.

(编辑:吴磊明收稿日期:2009-07-27)

猜你喜欢
集装箱人力资源成本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哲理漫画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