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

2009-12-09 07:24
商情 2009年25期
关键词:特困生助学贫困生

梁 伟

【摘 要】199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收费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各地高校在不断实践中,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即现在的“奖、贷、勤、补、减”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对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助学 资助体系

调查显示,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0%,有13%的学生属特困生,扶贫助学工作异常艰巨。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领导为成员的助学领导小组,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途径,以奖学金为鼓励措施,以助学金为社会支持,以减免学费为保障,以临时困难补助为辅助,以党支部扶持为特色的“贷、勤、助、奖、减、补、扶”贫困生资助体系和长效机制。

一、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助学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努力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目前我校已经建立起党支部扶持为特色的多元化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勇于面对困难、勤学上进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扶贫助学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同时学校努力将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轨道发展。

1.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生完成正常学业

2004年12月,我校与青岛市城阳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开通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截至目前,我校已成功办理了七批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共计4879人,审批金额达4771.9万元,已有3489人成功与经办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且已划款到位,银行累计审批贷款金额为3432.9万元,目前已收到贷款金额2437.6万元,贷款成功率为71.5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成为了现实。

2.以勤工助学为主要途径,增强家庭经济困难生自立自强意识

勤工助学现已成为我校资助贫困生的重要手段。地域上有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勤工助学之分,岗位上从原来的劳务性工作为主,逐步扩展为助研、助管、编辑助理、网络维护等智能性工作,学校目前共开辟了学生宿舍管理、教学楼、图书馆、绿化卫生及体育场地器材维护、水电巡查、文字编辑、助管、助教等近2000个校内固定岗位和300余个校外助学岗位,近三年共发放勤工助学报酬约763.4万元。

3.以奖学金为鼓励措施,促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成才

《青岛农业大学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就是为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用学习上的成绩弥补经济上的不足;物质鼓励的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宣传鼓舞工作,每年校园记者都会对本学年经济困难,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典型进行采访,并通过报刊、广播、网络、海报等媒介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坚定学生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4.以减免学费为保障,解除特困生后顾之忧

我校针对学生中的孤儿、烈士子女、残疾学生、低保家庭子女和来自老、少、边贫困地区品学兼优的特困生进行重点资助,实施学费部分减免或全部免收,近三年共计审批272人,金额高达84.8万余元。解决了部分特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对其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效保障。

5.以临时困难补助为辅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基本生活问题

临时困难补助的发放按照《青岛农业大学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发放办法》执行,经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调查核实后,实行不定期发放,最高一次补给3000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保证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6.以党支部扶持为特色,加强教师与困难学生的交流联系

我校于1998年建立的党支部联系特困生制度,要求学校机关和教工党支部都要挂钩联系1-2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从经济、学习、思想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9年来,全校已有63个党支部、600余名党员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以每月上缴“特殊党费”的形式,为挂钩联系的贫困生捐助60万余元,至今共有600多名学生受到了党支部扶持。目前,受党支部扶持的特困生有94名,每年享受不低于500元的资助。广大党员干部不仅在工作和学习上给予特困生以指导和帮助,更注重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以学生为本,注重经济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我校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进行精神鼓励。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消费观,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坦然面对贫困、正视贫困,培育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资助聋哑儿童春蕾行动”、“情系母校,爱心捐赠”活动、受助毕业生共植“饮水思源树”、“感恩林”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志愿者活动,建立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机制,增强他们回馈社会的意识,初步建构了贫困学生和学校、贫困学生和社会、学校和社会之间“双赢”“互动”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霞.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改革与思考[J]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2).

[2]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J].教育评论,2007,(4).

[3]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

猜你喜欢
特困生助学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伦理关怀在高校特困生工作中的作用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
大学特困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