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与“擂台赛”

2009-12-14 09:06王建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小浩擂台赛小敏

王建平

我的学生我的班

小浩住在小山村里,家境贫寒。拥有一台计算机,是他不敢想的奢侈事。村小学里有几年前配置的十几台计算机,静静地“留守”在计算机教室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只因为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到了初中,小浩才真正接触了计算机,接触了信息技术课。但是,因为计算机数量有限,小浩只能与其他两位同学合用一台不能上网的计算机。因为自己的操作水平超低,小浩的信心严重不足,常常摸不到键盘。到初中毕业时,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仅仅停留在开关机、文件存取、简单的文字处理。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他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过。

小敏家住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小敏在上小学前,就拥有一台不错的计算机。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因为小敏的信息技术成绩好,老师经常让他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小敏二年级时就在市中小学生电脑报制作比赛中获奖。在初中,小敏加入了计算机兴趣小组,更是经常使用计算机。到初中毕业时,小敏已经能够进行文字处理、图片处理、程序设计、电子表格的制作。在家里,上网也是件必须做的事情,因为老师的许多作业就在网上放着,还有好些作业要求从网上找资料。此外,小敏还专门建立了和同学们一起研究UFO的个人网站。

我们班级有10%左右的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经历与小浩相似,而与小敏的经历相似的也有不少。当然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一般。为这样的班级上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曾经历过这样一节课,讲解的是FrontPage。我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就制作出精美的网页,小敏就是其中之一。而有的学生因为很少接触计算机,对于菜单栏和工具栏里的内容和功能都不熟悉,而且打字指法不规范,打字速度慢。仅以小浩为例,他甚至认为双击就是鼠标的左右键一起点击,这让我哭笑不得。这节课里,基础好的学生10分钟就做好了网页,而基础差的学生,再给他40分钟依然完成不了。并且还得第二天让我亲自指点半节课,才能勉强完成!

“自助餐”与“擂台赛”

我沉不住气了,得琢磨点什么办法。此后,我改变了上课策略。刚一上课,我就将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向学生说清楚,然后声明:如果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或者想上机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可以向老师说明或者提出自学要求。老师让这样的同学到计算机室自己上机操作,或复习本课内容,或自学信息技术方面的其他新内容,我称之为“自助餐”。而其他学生则在教室继续上课。学生觉得新鲜,一大批学生涌到计算机室去“吃自助餐”了。我努力沉住气,为教室里的学生上完课,然后带他们到计算机室上机。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任务让全体学生完成,然后把牢检查关,特别检查“吃自助餐”的学生,一旦发现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进行低分处理,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该学生不能再提出“吃自助餐”了,只能与大多数学生一起“吃大锅饭”,达到了学习目标的同学,可以继续“吃自助餐”,直到本人主动提出“归队”。我向“吃自助餐”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学习PHP网页制作等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学生上机的空档,挤出时间给予必要的指导。

解决了小敏这类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问题后,我开始为小浩这类基础不好的学生犯愁了。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小浩们”仍没有什么积极性,延续着初中时的学习状态,信心不足,兴趣低下。于是我尝试使用“擂台赛”的竞争机制,调动学生个体的学习劲头。首先,我确定了某个已经学过的内容,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准备。“擂台赛”开始,我先选择一位学生作为“擂主”,而我则作为评委进行评判。“擂主”在本节教材的内容范围内向全班同学提问,如果无人能正确回答,则“擂主”可得1分。如果有同学回答正确,则“攻擂”成功,该学生成为新的“擂主”,由他再向同学提问。如此重复,直到下课。同时,我还出台了重奖的配套政策,确定“擂台赛”得分最多的几位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给予免试,成绩满分。几次“擂台赛”下来,我看到学生们的得分越来越多。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小浩的好胜心被激发,开始主动准备问题。终于有一次,他“攻擂”成功,连任“擂主”,得了5分。

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优秀学生更优秀了——“小敏们”痛快地吃着“自助餐”,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的知识面更广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许多知识及能力甚至已经超越老师。最令我振奋的是,小敏居然在全市青年网页设计比赛中,战胜了许多大学生、网络公司技术人员,夺得了二等奖。他还在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关于信息技术的文章。而“小浩们”在“擂台赛”的触动下,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小浩经过奋起直追,与同学们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会考,且成绩优秀。

策略背后的反思

“吃自助餐”其实仅是一种简单的分层教学的方法、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现状甚至教师的教学特点来应用,才可能成功。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比如,学生第一次“吃自助餐”失败以后,你给学生的“禁期”多久合适?太短了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太长了容易压制学生积极性,适得其反。再如,这种教学方法是每节课使用还是偶尔使用?使用太频繁会让“吃自助餐”的学生失去监管,导致“营养不良”;使用得少,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不能被完全激发。另外,需要用合适的题目来检查学生是不是有资格“吃自助餐”。目前,这些问题我正在思考、实践及验证。

再说一说“擂台赛”,这种竞赛的方式学生都比较熟悉。它可以用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采用“擂台赛”的方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始时学生会不适应,容易出现冷场,“擂主”不易选择,或“擂主”提不出好问题。其实你可以偷偷地在上课前物色“擂主”,向“准擂主”透露一些问题;为了降低“擂主”的难度,可以先不让学生翻阅教材,甚至可以尝试使用还没有学过的新内容来“打擂台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感觉学生“攻擂”次数少,还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打擂台赛”;适当时候还可以聘请经常“吃自助餐”的同学作裁判,等等。以上都是我的经验。

采用“自助餐”的方法,要本着“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的宗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智力、能力水平进行选择。这也是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好的机会。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自觉性才能吃好“自助餐”,所谓“自助”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适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吃到“自助餐”,只有通过自学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申请,也只有靠自学才能保证拥有继续吃“自助餐”的资格。

“擂台赛”的教学方式同样要本着“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的宗旨。通过“攻擂”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通过“守擂”提出学生自己的问题,如此才能明显提高学生主动且有目的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置身其中,同时也能促进他们思考。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能够认真、系统地复习或自主深入学习任务内容,具有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能力,能及时从问题的回答中汲取知识。再如,具备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浩擂台赛小敏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动物擂台赛
一颗珍珠的自述
我的爸爸是谁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郑州擂台赛纪实
成语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