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

2009-12-14 09:06敖玉贤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信息技术

敖玉贤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是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的课堂教学中,以协作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形成交互探究的氛围,促进群体创新学习,最终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互助性教学活动。因此,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协作交流,包括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即多维互动。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互动教学的操作程序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反复探讨,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把蕴含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系统图,构建如下图。

这个结构不是机械的,要因人、因材、因时进行调整、增删、穿插、整合运用。

1、交互导入

创设交互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愿望。中学生正处在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段,在该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或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开始,创设问题情境,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

2.交互创新

(1)人机交互

指学生与媒体资源环境互动。教师可制作政治网络课件或组建政治网络资源库,学生借助计算机,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实现交互学习活动。在这种自主探索活动中,一是学生可自己安排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学生拥有了网络操作、自学、尝试及独立思考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和再创造有关知识。

(2)小组交互

小组交互是在人机交互的前提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指发生在多个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组际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或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特别是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疑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继会话或多用户会话系统来进行同步交互学习,也可以通过BBS或语言列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异步交流活动。多个学生之间通过交互活动,围绕某一政治学问题,展开讨论、辩论,以获取解决问题的圆满方案,或使本小组达成共识。这是在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交互活动。

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手段既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又及时反馈了教学信息,不仅体现了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引导,而且还体现了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思想教育内容的生成性,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主和协作构建。有效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3)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交互。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型教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教师提出,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后者常用于讲授型教学,教师通过交互界面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通过交流空间师生展开讨论与协商,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互动活动中,教师常常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而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及时了解任何一位学生的状况,学生也可以即时向教师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快速及时地获得了所需的信息,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网络点拨重点、难点、疑点,抽象出更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交互内化

(1)实践拓展

学生在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探究政治知识的真正意义,是运用政治观点来解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用而促学的良性循环。学生参与了思想政治内容的获取过程,并不等于完全掌握了政治观点,更不等于会将正确的政治观点和自己实际统一起来,并应用于实践之中。还需要教师巧设网络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科学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重点设计出有利于巩固学生新的政治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练习。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式,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自作自练的形式。

(2)反馈自构

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利用网络测评,对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态度以及团结协作、互动和创新精神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结果,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弄清它们的横纵联系。通过评价,把学生积极的态度、情感,多维互动的创新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多维互动教学的策略

1.合理优化多维互动对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维互动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反应在一个班集体界面,一般是技术和智能互补;分工明确,各就其职;组员职务定期轮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交互的空间和时间

引导互动探究前,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自主网络探索。只有这样,小组互动学习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多维互动的实效性。

3、问题的适宜性

提供给学生的探究问题,应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力量难以考察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

4.把握多维互动的契机

信息技术环境下互动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此,要选择合理的多维互动的契机。一般可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①操作探究政治规律时;②选择学习策略时;③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5.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评价多维互动小组的指标有三点:①将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多维互动表现的认可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群体多维互动达标。目的是渗透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合作互动的层次;②将“平均分”和“提高分”有机结合;③分组测评好、中、差学生。目的是体现评价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这三项评价指标,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合作互动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导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人有所进步。尤其是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指标,不但有利于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测评的科学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教学是对传承式教学方式的突破,充分体现了交互内容的系统性、过程的开放性、情境的创设性、活动的主动性、方式的多样性、对象的多样性、通道的独立性、评价的激励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