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信息技术绽放异彩

2009-12-14 09:06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交流内容信息

郭 军

阅读教学是小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感悟、重主体、重开放,这似乎已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然而更新观念容易,实际操作却难。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爱学、易学、学出效率、学出新意,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让多元的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进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汉语语义内涵丰富,阅读教学必须重感悟、重品味,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要使学生对语言现象有所体验,必须先让学生有所“感”,这样才能有所“悟”。所以,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先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功能,去触摸言语对象的整体存在。

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才初步形成,逻辑思维极差。他们习惯于和具体对象进行对话,或者与形象鲜明的图画进行交流。在阅读教学中,儿童交际的对象全都变成了一个个模样差不多的文字,在这种书面形式的交流中,学生难以进行文字意义的重组。而且小学生词汇量少,也严重影响语感的形成。再加上他们的生活经历简单,对很多事物都缺乏了解。基于以上三点,对阅读课文中内容的理解成了阅读教学的难点。这时,演示型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参与教学,以其声、文、像、图一体的优势,使枯燥的文字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力、情感力、想象力、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整体地感悟语言文字提供了条件。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阅读的内容能记住10%、听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内容能记住30%、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能记住50%、在交互关系下则能记住70%。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图画、活动、影像鲜明生动,能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深刻的感知和记忆。而网络中大量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理解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提供了多种途径。

各取所需,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品质而言的,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基本准则,是落实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自主”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过程自主。“自主”充分体现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有所选择、有所偏重、有所先后。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依据阅读教学的教材和目标,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水平总是有差异的,在教学中应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可以把与一篇课文相关的内容,设计成多层面、多角度的模块组成网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原有的基础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利用网络,拓展知识

利用网络海量资源,让学生进行查阅收集信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交流和协作学习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学习途径。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学习是不够的,在学习稍高级认识能力的场合,如疑难问题的分析、评价等,采用协作学习方式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并非所有学生都有条件和能力上互联网收集和处理信息。因而合作共享和协作学习意识十分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机会,如小组讨论、软盘共享和联机交流等。通过交互共享,使获得信息更快捷,信息量更大、更全面。

猜你喜欢
交流内容信息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平台
订阅信息
交流平台
展会信息
“交流”等5幅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