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2009-12-17 06:2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

李 霞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社会服务

摘 要:高校图书馆有着雄厚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素质高的馆员队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既有政府政策保障,又有优越的客观条件,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将大有作为。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转变服务观念,建立对外服务机制,拓宽社会服务领域,积极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23-02

1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事业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对十六大以来“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的概括、总结与提升。并且提出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达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这一目标宏伟且不遥远,需要各行各业齐力奋进,只争朝夕。除了国家大力扶持外,更需要社会各种文化行业、各种文化机构共同努力。作为国家图书馆事业三大支柱的高校图书馆系统更应责无旁贷。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普通高校1731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专科院校1047所,这些院校都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料,门类齐全,质量高,学术性强,是国家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源。可是由于目前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局限,高校图书馆只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学的辅助机构,不承担着社会教育、社会文化普及等任务。国家没有法律限制高校的社会教育义务,有关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承担社会文化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但不具法律效应。同其它系统图书馆一样,都在理论上探讨加强横向联合,为创建精神文明社会贡献力量,而实际效应很少,不能不说是种缺憾。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有利条件

2.1 有相关法规保障

国家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益收取适当费用。”

2.2 馆藏资源数量丰富、质量高

2.2.1 文献数量丰富,一般都是百万册藏书以上的规模。笔者所在馆收藏各种文献达150多万册(件),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若能为社区或所在行政区服务,会创造出很大价值。

2.2.2 文献类型齐全,非公共系统图书馆能比。纸质书刊、磁质文献、数字化文献等都有大量收藏。尤其为了辅助高校教学的需要,购置大量的数据库,保存文献非常丰富。

2.2.3 高校图书馆收藏文献复本较多,这又是一种优势。高校文献购置经费投入较大,读者较多,而且集中,购置一定复本是其服务的特点之一,利用复本多的特点为社会服务。

2.2.4 文献质量高,专业性强。高校图书馆培养目标明确,即为国家培养专、本科普通高等教育人才,有条件的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等专业人才。培养层次鲜明,以此为基础组织文献资源建设,因而具有专业特点鲜明的特点,而且实用性强。

2.2.5 各高校间互补性强。虽然受各高校培养目标所限,文献收藏具有一定的专业局限,但众多院校通过互补可以为社会提供较完整的文献服务。

2.3 从业人员专业性强、素质高

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基本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而且图书情报专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全馆工作人员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79%,图书情报专业毕业占32%,其中,馆员职称占45%,副研究馆员以上占19%,这支队伍具有业务素质高,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特点。他们既有较强的图书馆情报信息采集处理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为读者热情服务的献身精神。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2.4 文献信息管理手段先进

高校图书馆管理手段比较先进,不论从现代化设施设备等硬件,还是科学管理软件,都有一定的实力。各高校图书馆都在加紧现代化的建设,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开发网络资源,扩大图书馆掌控文献资源的能力。在管理上,力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达到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建立地区资源保障网络。

2.5 服务时间上的优势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周开放时间长达80小时以上,在寒暑假和黄金周期间,师生访问图书馆的人数很少,可以在此期间加大向社会读者开放的范围,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3 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主动为社会服务

3.1 对外文献借阅服务

文献借阅服务是图书馆所有服务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在平时可以为周边地区的群众发放一定数量的阅览证,提供馆内图书、报纸、期刊等阅览服务,而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发放限期借书证,提供外借服务,开学前收回。这样既不影响本校师生的使用,也可以部分地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

3.2 开放网络资源

网上图书馆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的特点。现如今许多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利用得越多,其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越高。图书馆应向有需求的用户开展电子资源的阅览、下载服务。另外图书馆还应利用拥有高素质人员的优势,针对本地区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重点、热点,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整合,将网上各种分散的、无序的信息加以分门别类,从而使得大量随机无序的动态信息转变为有序的、稳定的可进行有效高速存取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不同的服务方式,来满足本地区广大用户的信息需要,在用户与网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3 专题信息服务

对社会用户来说,大众化的文献需求或许在公共图书馆就能满足,但是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文献需求,一般的公共图书馆大多很难满足。对于任何一所高校来说,在所设置的许多专业中,总有几个专业在全国或本地区是具有特色的,这些特色专业的文献保障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也容易取信于社会用户,因此可以凭借专业特色的优势,将本校“特色”专业信息进行专项开发,形成特色数据库加以利用,便会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提供查新服务

专利文献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情报信息源,在人类科技情报源中,由于专利说明书出版速度快、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独树一帜,所以各国都十分重视对专利的开发利用。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对社会,可把专利信息服务作为重点项目之一。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专利讲座,加强宣传报道和开设专利文献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人们对专利信息的特点、战略功能的认识,增强人们的专利信息意识。

3.5 开展用户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倡导终生学习,培养市民自觉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比如向校外人员办理图书借阅证,建立与当地公共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关系,组织科普活动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计算机检索培训班等形式,帮助校外读者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举措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服务形象。

总之,为社会文化事业建设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新的使命,也是双赢之事。国家的公共文化事业在高校图书馆扩大服务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服务中发挥了资源作用,扩大了影响,锻炼了队伍,更重要的是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价值,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美平.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社会化浅谈[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55).

[2] 李玲,刘昆雄.论馆员在图书馆社会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

[3] 方清华,何绍华.图书情报机构现代化的基本选择[J].图书馆论坛,2006,(12).

[4] 朱忠新,姜惠芬.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4,(3).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职示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现状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