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籍修复方法之异同

2009-12-17 06:2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异同

曹 晋

关键词:古籍修复;修复原则;修复方法;异同

摘 要:古籍修复技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朝随日本奈良使臣传入日本,并得到发展,调查当今两国古籍修复现状,希望通过对比使修复技术更加完善、安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59-02

1 修复前对《重修扬州府志》的调查

1.1 送修前的保存环境

《重修扬州府志》送修前藏于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库房,库房位于八楼朝阳面,室内系开放式书架,灰尘较多,书籍相互叠压且裸露放置,无囊匣等保护措施,存放条件较差。

1.2 病害调查

此书年代久远,因此书页病害现象比较严重,出现纸张酸化(PH值=4.76)、老化、霉蚀、粘连、絮化、缺损、线断等现象。书页粘连面积达40%,占整册书的40%,纸张机械强度降低书页翻动时掉渣严重,絮化书页达到整册书的20%,后书皮霉斑占整叶的40%,霉斑占整册书的10%,书背絮化严重,最大破损长度为21厘米,破损比例为书长度的2/3,书背严重缺损,45、46、47、48页顺序颠倒,破坏程度评估为二级破损,无修复历史。

2 中、日两国采用的修复原则

2.1 中国古籍修复的原则

2.1.1 安全性原则

即安全的修复工作环境,安全的修复措施,安全的修复材料,保证古籍文献信息的安全。

2.1.2 真实性原则

文献内容的真实和文献形态的真实。文字图像数量的真实,位置真实,形状真实,纸张规格真实,纸张特征真实。另外还要保证文字图像残缺部位的真实,文字图像确实的部分,一定要保持原貌,在修复过程中,缺损部位载体的厚度不能改变。

2.1.3 最少干预原则

对古籍历史信息的最少干预,即对古籍的修复始终控制在最小范围,无论抢救性修复,保护性修复,预防性修复,修复面积尽可能小。特别注意避免过度修复,不要试图恢复在文献上已经缺失的文字和图像。这对保证文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2.1.4 可逆性原则

修复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具有可逆性,修复材料形状不会发生变化,在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以后,可以很容易地从古籍上取下来。

2.1.5 可识别性原则

修复过程中使用的修复材料必须能和古籍原件区别开,修复材料应于古籍颜色协调但有明显区别。对前代修复人员为古籍修复工作所作的贡献应该给与尊重,当在一件古籍中含有不同时期的修复材料重叠时,要注意保存各时代修复的历史信息。

2.1.6 相似性原则

修复所用材料应与原件材料相似,包括粘合剂相似,修复技法相似。

2.1.7 适宜性原则

修复人员的专业素质适宜;技术方法适宜,不得有副作用,采用适宜的新技术;文化素质适宜,较高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适宜,保持良好心态以及团结合作精神;工作间、设备适宜;修复环境适宜,作为修复用的工作间应朝北向自然光线充足,具有良好的通风及空调设施,可进行温湿度控制。

2.2 日本古籍修复的原则

2.2.1 古籍修复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修复过程中采用对古籍绝对安全的的修复技术或修复方法,也就是尽量使用传统的技术、材料进行修复,不轻易使用新的技术和材料。

2.2.2 遵循可逆性原则,修复用材料、技术方法可逆,修复材料性状不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现在的修复不会对古籍原始文献信息造成任何不可逆转的变化。将来如果有更好的修复技术出现,可以轻而易举的清除目前的修复状态,恢复原状。

2.2.3 接近原始状态,在修复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要注意保证古籍所承载的各种文献信息的安全。其中包括:在修复过程中不能改变古籍用纸的长度、宽度、厚度等数值;不能使文字受到损伤和墨迹、颜色洇染等等。保护古籍文献信息的真实性,不因修复及艺术性的需要对古籍进行外形及内容的修改。

2.2.4 保留前人在修复中留下的有效信息

在古籍修复过程中不要使用明矾及其它可明显改变纸张性状的化学物质,以免对古籍以及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2.2.5 保证残缺部位的真实,不恢复已缺失的文字,古籍原始的装帧形式一定要按照修复前的面貌保留。破损的书皮、护叶尽量修复恢复其使用功能。修复完以后,古籍用纸的规格不能有改变。

3 修复《重修扬州府志》步骤

3.1 拆书:因书籍原来的订线已经缺失,因此只需要把书页粘连部分用竹起子轻轻揭开。

3.2 清洗:用两张无纺布夹书页,下面垫一层吸水纸,喷纯净水,水份荫进书页后用刷子刷平,污渍会被下面的一层吸水纸吸掉。整本书清洗完后,中间垫无纺布叠在一起压平待干。在这一环节中,中、日两种方法基本相同。

3.3 准备补书用材料:因原书页为竹纸,所以应采用竹纸为补书材料,为了使补纸和原纸颜色协调,需要对补书所用竹子进行染色。

3.3.1 中国制染料:橡树籽壳洗干净,泡4—5小时,再放入容器中煮4—5小时,把熬制好的染料倒进平底容器中,将所选补纸(竹纸)缓缓放入染料中,轻轻沉入水底,反复如此放入二十张左右浸泡十分钟后把染料轻轻倒掉,将染纸容器倾斜放在水池边,使染料缓缓排出容器,最后将染好的纸搭在杆上,晾干后一层层揭开待用。

3.3.2 日本制染料:夜叉五倍子浸泡半天,加水煮至沸腾,放凉后进行过滤。在案子上把人造丝刷匀染料,然后把所选补书用纸(竹纸)放在刷过染料的人造丝上,在竹纸上面上匀染料,如此反复在上面叠加竹纸刷匀染料,大概十层左右,搭在杆上,晾干后用清水清洗一遍,晾干后待用。

3.3.3 中国制糊法:小麦淀粉加少许温水搅拌均匀,用开水冲制,一边加水一边用棍子不停搅拌至凝结后放凉待用。一斤淀粉出三斤八两浆糊。

3.3.4 日本制糊法:小麦淀粉冷水泡一天,搅拌至无沉淀加少许冷水放在大伙上烧热后调至小火烧,不停搅拌20分钟,待凝结变色后放凉,用马尾罗过滤,稀释加海藻胶(海藻胶浸泡半天过滤)待用。

3.3.5 中国补书法:五合板上糊两至三层宣纸,把压好的书页放在补书板上,按照先补中间后补两边,先补大洞后补小洞的方法,在破损边缘抹浆糊,然后将补纸撕出和破洞基本一致的形状,补在破洞上面,然后将多余的部分撕掉。在酸化严重的部分用薄的补纸加固一层。用木板压平。

3.3.6 日本补书法:破损书页用无纺布覆盖放在灯箱上面,上面盖一层透明塑料板,把补纸放在需要补的破洞上面,打开灯箱(因书页下面有光源,从上面可清晰看到书页上的破损处)用水笔在补纸上画出破洞的轮廓,撕下补纸,在破洞边缘抹浆糊(如遇絮化严重的地方就需将浆糊抹在补纸上,)然后把补纸补在破洞上,垫纸压平,待干后将多余部分用小刀慢慢刮下。(同样遵循先补中间后补两边,先补大洞后补小洞的原则)酸化及絮化部分用薄的竹纸同样依照以上方法取一块补纸,压在酸化及絮化书页上面,在上面抹稀浆糊(因补纸比较薄,稀浆糊可以从补纸的缝隙中渗入),然后拿一张宣纸吸取多余水分,夹在无纺布中压平。

3.3.7 方裁书页:将补好压平的书页排好顺序,然后敦齐,拿剪刀将书页边缘多余的补纸剪下。

3.3.8 装订书页:依据修复原则中不改变古籍原始装祯形式的原则,按照书籍的原始装祯形式进行装祯,书籍的原始装祯形式为线装,按照书背上面的原始订眼进行打眼,穿线。

从以上叙述不难看出中、日两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经过数百年的技术改进,在方法和技术及理念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封建社会的封闭自守,已经让我们用了很多代价去承担“保守主义”所带来的沉重教训。如今,我国早已走出了守旧保守的旧社会,并且在新的国情下提出了促和谐、促发展的先进社会理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文化、教育交流取得迅速的发展,其中民间交流尤其活跃。如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推动它的发展,使他长久平稳的发展下去,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异同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论中外诗歌作品中婉约之美的异同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