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族建筑造型形制

2009-12-18 08:47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造型

林 静

摘要:藏族文化的总体性及全面性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他们的建筑文化和艺术,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常称为藏式建筑或藏族建筑。它们在造型和形制上都和汉族建筑不同。众所周知,汉族建筑是以内向,收敛为美,以院落为中心,院落周围是各种功能性建筑,重空间轻实体。而藏族建筑则用建筑的体量和形状等来表象建筑的性格,注重实体。藏族建筑有其非常有民族特色的特点,简要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体量巨大,形体稳重,厚墙而开窗小。虽然藏式建筑也有很多种形制,但是总的来说它带给人的是一种厚重,雄壮的美。

关键词:藏族建筑 建筑艺术 造型 形制

藏族的建筑艺术形式也自成一格,是建筑艺术界的一朵奇葩。本文在研究了藏族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对各种藏式建筑的造型和形制做一个总结。

藏式建筑从使用功能上分可以分为:宫堡建筑,寺院建筑,墓葬建筑和民居建筑。从时期上来划分可以分为:最早的昌都卡若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小邦时期,吐蕃时期,古格时期,萨迦时期,帕木竹巴时期,甘丹颇章时期和当代藏族建筑。从生产方式分有两大类形式:平顶房和帐篷。

一、藏族民居建筑的造型和形制

在藏族的历史上,民居建筑文化可追溯到卡若文化时期。卡若文化早期的建筑形制为棚舍,有圆底棚舍,半地穴棚舍,地面棚舍三种。卡若文化晚期出现了石砌建筑,平面为方形或矩形,是碉房建筑最早的模型。建筑墙体以片石,块石砌筑,黄泥抹缝,内部墙体笔直,外部有收分。早期建筑以木骨墙为代表,晚期以石墙为代表,为卵石砌墙。到了吐蕃时期,出现了碉房和板房。碉房民居大多依山而建,平面为方形或者矩形,布局错落有致,体块互相搭接。房基为石材,用夯土或者石砌墙,外形向上收分 ,内部是柱式结构。

藏族的民居建筑有平顶房、坡顶房、窑洞和帐篷四种形式。从地域来划分来讲,牧区用帐篷, 林区建筑多为木构架坡顶建筑,其他地区多为平顶房。不同地区的平顶房在材料选用上也是不同的,农业区河谷盆地墙体多用土,山区多用石,草原地带甚至有取草皮为墙体的。

1、藏式平顶房的造型和形制

平顶房是藏族建筑中最普遍的形制。

藏族平顶房的造型和形制可归纳为:

(1)建筑体量大,使用面积小,墙体厚而有明显的收分;(2)窗户:开窗小,并且在窗和门上方有一个小雨篷,门窗口四周有深色的梯形窗套。在厚重的墙体上的窗户,顶层的窗户面积大,往下逐渐变小,到底层便是像枪眼一样的狭长的窗户,有的建筑甚至底层不开窗。(3)屋四周有女儿墙,外部刷成棕色,深红或者黑色,寺院等大型建筑女儿墙较高,一般在1米以上,外墙涌怪柳枝砌筑,被称为“边玛墙”,屋顶有木槽将屋面雨水排出墙面。

平顶藏房中还有一种“井干式”建筑,藏语里为“崩康”,出现在藏区东南的林区。平面为矩形或者箱形。内壁为破面,外壁为圆面,在墙上挖洞外围门窗,以细泥土,麦壳皮混泥或牛粪混泥填缝,地板也用木料。

2、藏族坡顶房的造型和形制

在藏族和汉族文化交流下,出现了一种坡顶屋。坡顶屋的建筑形制是在平顶的建筑上建琉璃瓦或者金瓦的歇山顶,造型上是方形体和三角形体的结合。

藏东林区的建筑多为木构架坡顶建筑,墙体地面都为圆木,木板或者木框竹编抹泥墙。云南西北部中甸地区的藏族聚居区也有很多坡顶屋,不过为双坡顶。以木构架承重,土外墙作为防护。双坡顶出檐大,是木料搭接并且用绳绑扎而成,用的是木板瓦。而当地的寺院有藏式平顶,也有木构架坡顶建筑。

3、窑洞建筑的造型和形制

窟洞建筑在小邦时期就有出现,为祭坛。到了吐蕃时期,出现了石窟寺院,但是仅限于寺院建筑。直到古格时期,在阿里地区出现了窑洞形式的民居建筑。其建筑形制为:在土崖上开挖窟洞,窟洞平面有方,长方和圆等形状,但以方形为多数,在窟洞的前面砌筑石基土胚墙的单层房屋。

4、帐篷的造型和形制

早在小邦时期就出现了兽皮帐篷,平面为方形,矩形或椭圆形,建筑结构为周围用土或者石砌墙,顶部用木料做坡顶骨架,再用兽皮遮盖,造型如伞状。到吐蕃时期,出现了毛织帐篷。

帐篷一般出现在牧区,一般牧民住的帐篷平面基本上接近方形,有3到5个平方米,顶高2.8米左右。内部用柱支撑帐篷,外部用绳索和一些斜撑的木棍拉紧和支撑,柱子一般由一根或者两根,曾经有过四根柱子的结构。帐篷的顶面为坡面,顶部最高处有缝隙,以方便采光并且可做烟囱,内部中央设火塘,围绕火塘铺坐垫。

二、 佛教建筑的造型和形制

1、 寺院建筑

藏族的寺庙是土木石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其中以木结构为主,墙体用块石砌成,墙厚而窗子小,给人非常浑厚稳定的感觉。由于寺院一般都依傍坡台而建,底层用朱红色棱柱,柱头部分雕刻立体图案,上面托着粗大替木。在墙体上方,多用棕红色的饰带,上面缀上鎏金淤铜镜等装饰物。房檐四周竖有镀金金幢,上有风铃,房顶正面中间是金法轮,两面为护法兽。

2、 佛塔建筑

西藏佛塔通常由塔座,塔瓶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从塔基向上数,可分为塔基、金刚蔓、末尼、诸神台阶、三层末尼、莲瓣、双层末尼、横斗、末尼、象背、末尼、狮子座、末尼、小莲月台、顶面等。塔瓶分瓶垫、龛门、宝瓶等。塔刹则由横斗基、横斗、轴、横斗、撑伞莲、十三相轮、阴轮、阳轮、伞顶、月亮、太阳等组成。

3、 宫堡建筑

小邦时期时期出现了宫堡建筑,宫堡建筑的建房方式是垂直于等高线建房,其形制是:先在坡地由上到下开辟“台阶”,每个台阶高度是一个建筑的高度,而进深一个柱距以上,底层建筑的屋顶可为第二层建筑的露台,以此类推。有的宫堡建筑形制和汉族的窑洞建筑有相似之处,而有的则建在山顶,从山顶前后坡或三面甚至四面向下开辟台阶,方法仍然和上述方法相同。拉萨布达拉宫的白宫和红宫就是典型的例子。

宫堡建筑内部一般留有天井。建筑的底层或者二层中部做内天井,与顶部相通,四周的建筑利用天井采光,藏族的建筑的天井分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种。当楼房面积很大的时候,中间便做开敞式的天井,天井越往上越大,因为二层以上的建筑每一层后退一间,这样就会留出屋顶平台作为活动空间。或者是南面建筑不后退,只是背面建筑每向上一层就后退一间,北面建筑留出屋顶活动平台。这些平台有的作为前廊联系各个房间,因此每层建筑的各个房间通过前廊相通。

藏族建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藏族建筑艺术造诣很深,能运用统一、平衡、对比、韵律、和谐、比例、尺度等构图规律,取得美的立面造型。在结构与构造上,藏族建筑为多层建筑,并有建筑九层左右的高层建筑的能力。

在藏族建筑发展过程中,既注意吸收汉地和其它民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又保持了本民族建筑特色与风格的传统性。

参考文献:

[1]《藏族美术史》,康.格桑益希 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

[2]《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西藏》,杨谷生/甄化 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3]《西藏藏式建筑总览》,阿旺罗丹 编,四川美术出版社

[4]《中国藏族建筑》,陈耀东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西藏建筑》,建筑工程出版社

(林静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专业环境景观设计方向 )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造型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论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艺术的造型设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