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校英语报刊选读教材的得与失

2009-12-18 08:47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系统性时效性思维能力

刘 雁

摘要:近年来,英语报刊选读类的教材层出不穷。这些教材的共同优点是材料新鲜,注释详尽,分类细致。但也存在时效性难以维系、编写模式陈旧、缺乏系统性和阶梯性等不足。希望通过这些优缺点的分析,对英语报刊选读类教材的编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报刊选读教材 时效性 思维能力 系统性 阶梯性

引言

英语报刊本身具有时效性强、语言实用、新词高频出现、内容贴近生活、凸现时事热点等种种优势,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一门广受欢迎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与此同时,国内国际等种种高级考试,如托福、GRE、GMAT、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的阅读理解部分,大多数文章选自报刊时文。因此,凭借报刊语言的与时俱进和应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报刊选读类教材纷纷面世。这些教材优点突出,但也存在一些急需改善与提高的问题。

一. 现有教材的优点

1.1、时效性强。市面上大部分报刊选读类教材的文章都摘自2000年后,甚至是2005年后的英语报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章基本绝迹。这保证了教材在词汇和句法上的“与时俱进”,让学生能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学习更多英语的新鲜词汇或汉语新词的英语表达方式。

1.2、注释详尽。许多英语报刊选读类文章出自便于学生自学的目的,无论是词汇注释、句意注释还是文化注释都非常详尽,便于学生理解。

1.3、教材分类细致。除了大多数题材兼容并包的教材,许多专注于某一题材的报刊选读教材也纷纷面市(见下表1),以满足在阅读题材上有偏好的读者的需求。

二. 现有教材的不足

2.1 时效性难尽人意

和大部分的精读、泛读教程相比,报刊类教材的选材跨度一般为五年以内,即文章的发表时间距离教材的出版时间在五年以内,有的甚至已经缩短到一年或半年,如王银泉编著的《读报纸,看世界》,出版日期为2009年1月1日,而其中包含不少2008年的时事热点报导,如14课的索马里海盗事件、28课的萨克奇“闪婚”事件等等。而一般的精、泛读教材的选材跨度可达十年甚至以上。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六单元的Text A,选自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经典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最后一片绿叶》),创作于1907年,距今时间跨度为102年。这类时间跨度的选材绝少出现在英语报刊类的教材中。

尽管大多数报刊类教材的编者们都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教材的时效性,但受编审、出版流程所限,一部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最快也要花费三个月时间。而新闻的残酷性就是,哪怕是昨天的新闻,今天也可能成了“旧闻”,更不要说是三个月甚至常规是一年的出版期限了。如2005年三、四月间沸沸扬扬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到2009年已是彻底的旧闻,而2009年初开始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在当年7月就鲜为人道了。

但随着高校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学到实时性的新闻,对半年前,哪怕是一个月前的新闻都嫌弃不够新鲜,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报刊选读课的任课教师只好偏向两极:一种是每周备新课,每学期换教案,无法利用任何一本出版教材的资源(时效性考虑)。结果是教师劳累不堪。另一种是守住旧教案、教材。这样教师会比较省力,对教材把握也更加自如,但这种“翻旧账”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学生丝毫提不起阅读兴趣。

2.2 编写模式陈旧

报刊文章拥有浩如烟海的生词,冗长复杂的句型,仅凭这两点就足以让学生本能地专注于纯语言学习,沉溺于生词背诵、句型分析当中。英语报刊选读类教材的编者的想法显然和学生大体相同,因此,市面上大多数的教材往往采用“词汇训练+文化注释+难句分析或翻译”的三步骤编写模式,如陈仲利等编写的《最新英美报刊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王丽娜等编写的《读透英美时文报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张敬源等编写的《英美报刊深度阅读》(科学出版社,2009)等等。有些教材也会加入一点报刊阅读知识,如吴潜龙编著的《英美报刊文章阅读》;或是普通阅读技巧训练,如许卉艳等编著的《英美报刊英语精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以“三步骤”模式编写的报刊选读教材一般特点如下:

一、偏重词汇。报刊充斥着大量各行各业的专门词汇,也是新词、流行语的发源地,这些词汇的确是学生阅读报刊的难点。因此,几乎每本教材中都少不了对词汇的注释,而且颇有些越详尽越好的趋势。

二、过渡注释。在许多高校,报刊选读课程只是选修课程,可能出于这个目的,教材编者们对报刊文章中词汇和文化大加注释,便于学生自学。但就算是自学教材,直接给出所有生词和注释也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学生惰性养成。无需动手动脑,教材编写者自然把一切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学生只要被动吸收即可,从而逐渐失去自我发掘答案的能力。

三、缺乏深度。为了追求时效性,很多报刊选读教材都是匆匆编写完毕。编写者可能只从字词角度、文化疑难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对文章框架、作者立论、驳论、结论过程了解不足,一般的新闻报导或许可以作此处理,但是对于综合评论、深度报导这些不但告诉读者“是什么”,也解答了“为什么”的文章而言,“三步骤”远远不够的。

2.3 教材系统性、阶梯性屡遭忽略

大多数报刊教材在教材编排上都具有如下特征:① 以单本教材为主;② 以各类主题为单元构建,如政治、文化、经济、体育等;③ 材料篇幅相近,一般在900至1200字左右;④ 练习形式统一,无论何种题材类型的报导,均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对词汇、句子、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类报刊教材自然不能体现阶段性和系统性。

从教材的阶段性看,学生在刚刚接触,和在接触了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外报外刊时,都有不同的阅读任务和阅读目标,因此教材的难度应当呈阶梯式上升,而非篇幅统一、理解难度相近。针对这些材料所安排的练习,也应该在适应材料难度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处理,而非在形式上为了追求统一而统一,千篇一律。

再从教材的系统性看,大多数报刊阅读教材如上文2.2所言,往往只是对单篇文章的加注,目的是引导读者理解特定的某篇文章。却忽略了对略读、跳读、预测、推理、猜词、析句等基本阅读技巧的训练。同时缺乏对报刊语言、文体等特征的完整剖析,如新闻标题的特征、导语的基本形式、新闻的性质与分类、消息的基本写作结构、新闻的词句特色等。而这些阅读技巧和报刊文体特征分析会帮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掌握能应用到理解其他文章的阅读策略。因此只有对每个独立文章分析注释的,缺乏系统性的报刊教材也是不完整的。

参考文献:

[1] 端木义万:《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载《外语研究》2005年第1期

[2] 何其莘:《培养20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载《外语界》,2001年第1期

[3] 王晓侠:《报刊阅读选材应具备的几个特征》,载《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刘雁,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系统性时效性思维能力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读编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