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眼光看孩子

2009-12-21 10:01邹庆红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眼光角度美的

邹庆红

在非洲加纳的苦马西寄宿学校,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是张白纸吗?”事例告诉我们:学生与老师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总是向老师抱怨孩子的不对,如果我们也能变换一下角度,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其实有很多地方在“闪光”。一、用平等的眼光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应有的权利、个性特长和思维方式,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的。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使孩子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到培养,也是每个家长应有的理念。交往经常用商量、平等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如:“双休日你准备做些什么呢?”“想听听妈妈的意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打扫家里的卫生好吗?”“外婆送给你的礼物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好吗?”等,时时处处与孩子保持亲密、融洽、平等的亲子关系,拉近跟孩子的距离,使孩子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二、用平视的眼光如果你蹲下来和孩子看风景,就会意外发现,在孩子的视野里,这世界是多么不同!而在中国的家庭中,好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只能规规矩矩地听从家长的建议。美国的家长批评孩子方式非常高明,绝不大吼大叫,常常自己先蹲下来,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牵起孩子的小手,开始温柔地说话。这时,孩子对大人的这种姿势,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他说话内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使孩子和家长的视线交流处在同一高度,而且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多么得亲切可爱,自然而然地把家长的话听进去了。三、用孩子的眼光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孩子春游,天空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孩子们开心极了,在草地上蹦啊、跳啊、笑啊,乐成一团,可老师们却急坏了,扯着嗓子大声叫喊,没一人听见。我悄悄走到他们中间,“嘘!别吵,听听是什么声音?”“是下雨。”一位小朋友大声地说道。“不对,是云娃娃被妈妈骂了一顿,在偷偷地哭呢!”一位小朋友反驳道。“是春姐姐在跳街舞,听,还有音乐伴奏呢!”“是春姑娘和雨娃娃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种子在弹琵琶。”“这是小蜜蜂和花蝴蝶在谈情说爱呢!”“哈哈哈!”孩子们大笑起来,那甜蜜的笑声在空中回荡……孩子们诗一般的语言,蜜一样的声音,不由得使我想到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与成人不一样,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美的,我们要了解孩子,就要有一颗童心,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四、用发展的眼光幼儿是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中的人,犯错误在所难免。然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容不得孩子犯一点儿错误,过分地限制、规范,一味地指责、惩罚。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剥夺了他们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对待孩子的过失,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以为只要孩子怕了,就不敢再犯了,其实不然,孩子会在心理上设置一道防线,产生反抗、对立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将孩子在“犯错误”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多给他们“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细微处观察,因材施教,指引孩子走向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五、用欣赏的眼光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想想我们自己,谁又是十全十美的呢?面对一个在常人眼里似乎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不妨换个角度去观察他,去发现他,肯定能找到孩子的许多优点,再用心去关心他,爱护他,并不断地鼓励他,赞赏他,你就会慢慢地发现,孩子正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孩子有千万个,个性也有千万种,教育方法也有千万种,但我觉得有一点是相同的:尊重、理解孩子,从孩子角度看问题,时常听听孩子的心声,做他们的大朋友。教育孩子就变成一件很简单的、很快乐的事情了。

猜你喜欢
眼光角度美的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打破平衡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美的校 美的人
角度不同
人啊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