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研究

2009-12-23 02:28陈劲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0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状

陈劲新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在高师院校备受关注和重视。介绍盐城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及措施,以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现状;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008-03

Research on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ours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Chen Jinxin

Abstract As “commanding height”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receives all normal universities attention and concer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ultimately makes own propos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y

Authors addres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各高师院校规模、办学条件、教学师资等不同,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上存在很大差异,其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以盐城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对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硬件环境、教学师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1 盐城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盐城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已有20余年历史,师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紧跟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体系完备,相对较为成熟。

1.1 师资力量强,自编教材质量高近几年,先后有2名教师晋升为教授,所有任课教师都获得硕士学位。自1989年主讲教师参编《电化教育简明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后,先后主编、参编《教育技术基础》(1994年,甘肃民族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1993年、2002年,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教材,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在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

1.2 实验设施基本完备盐城师范学院一直重视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及信息素养的培养,供师范生进行课程教学实践的实验室有10多个,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摄影实验室、视频媒体实验室、投影媒体实验室和微格教学实验室等,设备较为先进,极大地方便了学生教育技术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目前本院使用的教材是由陈琳教授编写的《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通透教材的基础上,遵循“理论——媒体——技术——艺术——教学”的教学理念,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首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侧重点不一,如中文、外语等专业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硬件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方面课时较多,而在音乐学院则加强音频的数字化采集、编辑等教学;其次是选择的教学内容深浅度不一,一般而言,偏理科的班级在软件教学时要更深入些;另外,还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将教学内容作一定的拓展与延伸,选择其特有的软件加以讲解,如数学专业加强几何画板的使用方面的内容。

1.4 强化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课程技能培训目标并结合教材,学院主要从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3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学媒体的操作技能培训主要是利用投影媒体、视频媒体等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影碟机、多媒体讲台等设备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媒体条件的学校开展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主要从2个方面培养师范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一是以大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和提高;二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强化教育信息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能力,使所有师范生都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是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设计一节多媒体教学示范课,借助于微格教室进行教学试讲,学生、教师对其媒体的使用情况、课件的运用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5 教学评价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考核采用考查形式,2004年以前都是通过纸质试卷的形式,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考查;2004年春开始进行改革,任课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将教育媒体技能考核、信息技术应用考核(包括素材处理、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等)纳入考核范畴,结合理论考核(纸质试卷),对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测试。

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比例失调近几年,盐城师范学院的教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师范专业人数众多(2005年有1 278人,2006年有1 787人,2007年有1 734人,2008年有1 853人),一年中开课班级最多有40个,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直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而专职任课教师平均只有8人,师生比例失调,特别是课时增加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2 教学课时少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范围大而全,且新软件、新技术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和更新,2004年秋修订了教学计划(2006年开始执行),改为64学时,理论与实践每周各2课时。虽然增加到4课时,仍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设备仍需补充学院现有教学设备投入仍不足,很难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充分的实验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实验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操作性、验证性项目的实验很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因此实验效果也较为有限,不尽如人意。

2.4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持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刚学习时对所学内容十分感兴趣,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逐渐出现畏难情绪,不能主动探究,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

2.5 缺乏实验成绩的合理评价在同一实验环境下,教师往往很难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进行补充实验和设计实验[1]。对于实验成绩的鉴定,教师也只能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结合其实验报告,给出成绩等级,其中衡量无法遵照统一的标准。

3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适的师生比根据盐城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议该课程的专职教师和实验室指导教师人数与学生数比稳定在1∶40左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要求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坚持教学主讲工作;要求老、中、青相结合,以促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及信息素养培养的连续性和不断深化。

3.2 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几乎集中在大三开设,制订教学计划时,按照文理专业进行学期的划分。一般春、秋2学期的开班数有很大的差距,在班级较多的春学期,教学任务更为繁重。建议教务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每个学期的开班数量,保证有限的师资、实验等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3 优化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目前,应该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纳入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考虑,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托学校和实习基地的教育资源优势,深入优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实验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2]。

1)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网站,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网络资源库和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缓解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2)扩大学校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范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开放性实验的作用和效果,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加入到开放性实验的活动中来。

3)开发虚拟实验多媒体课件,即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课件的播放速度,也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对实验原理、现象、要点等做到充分认识和感知,可提高实验效率,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弥补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

3.4 建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涉及方面很多,但由于课时所限,要求教师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注重选择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类的学科内容,形成知识基础和课程的主体结构,使学生学会学习,受益终生[3];同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学生从事专业教学的技能,便于他们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能将信息技术与其任教的学科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3.5 改进成绩评价体系当前,学院该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不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情况,因此要继续完善。在这方面可以参照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制度要求所有进入中小学的教师必须取得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制定盐城师范学院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考核标准,对考核合格的学生,发给相应的等级证书。还可利用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过程评价等方法,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3.6 运用不同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针对内容较多、课时相对不足等情况,一方面可利用“主干线式”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干线”问题深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3.7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开辟新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个人博客等实施网上教学,批改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捷地学到知识和技能,及时反馈,使“教”与“学”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成.师范院校构建教育技术开放实验室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2):122

[2]陈明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23

[3]张琪,张美娟.英特尔未来教育对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6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改进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