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条“歧路”

2009-12-23 03:39李政淼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歧路公开课预设

李政淼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一个小现象往往可以折射出多种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透过看似平常的情境,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问题。把握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谨防下面四种现象引发的“歧路”,从而更有效地经营课堂。

现象一:小小课堂,戴顶帽子××牌,教师不知出啥牌

在参加信息技术公开课的教学研讨活动时,我发现一般都会有一个主题,比如“实施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倡导绿色理念,打造生态课堂”等。教师一看到这些主题帽子就懵了:什么是生命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这类课应该怎么设计呢?

解析:我们的课堂是否一定要戴一顶没有多大价值的帽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线教师往往因为一顶观念帽,在教学设计时不知所措、倍感困惑。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真正以学生为本,那么,公开课与常态课就是“同根生”的兄弟,公开课就是一种常态下的公开课,我们的课堂就实在没有戴顶帽子的必要。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的好坏与否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思路是否清晰和循序渐进、内容是否贴近生活、流程是否环环相扣、方法是否切实有效。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师能把所有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高效的学习行为实现并超越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抓住了这两点,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和谐的。因此,教师不要因为课堂上的一顶帽子窄化了课堂教学的思路,弱化了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

现象二:教师的激情点燃不了学生的热情

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而学生听得目瞪口呆、有气无力。教师的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课堂冷场,教学互动很少。

解析: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教师的激情,更需要学生的热情。教师的激情并不等于学生的热情,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第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到要学习的主题之中,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必不可少。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影音等,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第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既要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又要能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能。第三,讲究一定的激趣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提问、设疑、制造悬念等手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

现象三:不喜欢信息技术教师拿着课本上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观摩的时候,经常有教师手里拿着课本,要求学生把书翻到某页某课进行自学。在某个教学环节,教师还要求学生齐读课本上的重点内容,用笔把课本上的关键知识点划横线。针对这一教学场景,有一些教师竟然这样认为:“信息技术课不是语文课,应有自己的学科特色,我不喜欢信息技术教师拿着课本上课。”

解析:的确,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自己不拿着课本上课,而且还看不惯其他教师拿着课本上课。他们不仅不强求学生上课时带课本,还认为教师和学生一起拿着课本学习是对信息技术课堂和教师技术能力的蔑视。因为,在他们眼里,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无纸化的。我认为,这种看法存在一定的误区:第一,如果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能从课本上直接获取所需的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就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有效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实用,还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用技术教技术固然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特长,但教师们对技术的投入与教学的产出未必成正比。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得花大量精力制作成Flash动画、学习网页、交互性较强的学习课件来呈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高效化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上课时拿着课本又何妨?

现象四:教案,在课前就完成了的事

在观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我经常发现某一堂课从教学导入到新课学习,再到课堂小结,整个流程非常清晰甚至完美,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利地完成预设的各个教学环节,会有意无意地掩盖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错误,有时候甚至无情地扼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突发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解析:这一教学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之间的矛盾。预设是课前的设想和计划,是静态的,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基石。“生成是课中的生长与建构”,是动态的,是对预设的即兴创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很多教师往往无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教师应注重课堂生成兼顾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有差错,错误有价值”,关键看教师能否“将错就错”,放大错误,激发认知冲突,和学生共同解决错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重构,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对突发性问题的解决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关键看教师能否迅速地判断问题的价值大小,以便果断地予以处理。机智的“生成”策略往往使课堂因为“意外”而变得绚丽夺目,令人眼前一亮。教师们之所以掩盖错误或扼杀突发性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错误或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怕解决不了失面子,所以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二,错误或问题超出了预定的教学设计,教师们怕影响教学流程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预设的教案不仅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适当地跳出预案的限制,及时地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学校中学部)

猜你喜欢
歧路公开课预设
歧路亡①羊
无题(5)
夜路吟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