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哪里

2009-12-29 04:41
感悟 2009年12期
关键词:打印稿信纸电子信箱

流 沙

三年前,我开始给香港的一家媒体投稿,与一位文字编辑相熟了,每年的中秋和春节,她还会寄一些贺卡来。

但我与她的联系,都是通过信件的。有一次,我在信中询问她是否有电子邮件。过了几天,她就往我信中留给她的电子信箱中回了一封信。信中说:“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我的电子信箱,但不知内地互联网普及的程度,而且我也习惯每月接到你的打印稿,每次收到你的稿件后,我会交到照排室帮你录入。”

看了这段文字,我极为惊讶。原来,她是怕我没有电子邮箱,宁可把麻烦留给自己。

后来,我与她在电子邮件中谈过几次,她说,在她供职的媒体,照排室仍然保留了文字录入员,因为他们无法要求作者只用电子邮件这种方式给我们投稿。

我的感慨在于,内地许多媒体早就拒绝了信件投稿,即使你的文章十分出彩,而要让编辑录入,对方就会觉得厌烦。

我又想起她给我的信件,总是薄薄的一张纸,她一般会折成小小的一个方块,一直装在信封的底部。我当时非常奇怪,我们折信纸,一般两次对折就可以了,谁会折成方蛋糕似的呢。后来一想,她的折信法大有讲究,如果信纸折得大,塞入信封后,对方就不知道信纸在信封中的位置,撕信封时,可能会把信一起撕破。而折成一个方蛋糕似的,对方就能知道信在信封中的位置了。

这样的细节,你可以说非常小,也可以说非常大。有人说,一个人的文明,一个城市的文明,一个社会的文明,衡量标准只有一个,“他”在哪里?谁为“他”想得更多一些,谁为“他”方便一些……这就是文明。

塞北观音摘自《城市快报》

猜你喜欢
打印稿信纸电子信箱
写信
新作换佳作
本 刊 稿 约
给你写信
通 知
通 知
本 刊 稿 约
本刊稿约
参与讨论
本版文章欢迎参与讨论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