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士气”的重要法宝——导入

2009-12-29 04:42姜映丽
职业·下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故事梗概士气温习

姜映丽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英语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如何让学生从上节课的思路中走出来,从课下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振作起来,在新的一堂课上精力充沛、兴趣十足,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导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法宝,下面就实践过程中所接触和使用过的导入方法做一个归纳总结。

一、复习导入法

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新课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上一节课或者是前一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地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以达到再次巩固与提高知识掌握水平的目的。

1.复习方法

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等。比如在复习单词时,可以采用教师听写,学生在练习本或是黑板上版书;或者抽排让整排同学回答教师提问;或是让同学互相听写提问等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知道哪些词是重点,哪些是常见常用的词,哪些词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同时又为这节课接下来的内容提供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知识准备。

2.复习内容

可以进行单词提问,也可以进行语法语言点的提问,还可以就刚学过的文章内容进行提问,或者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句子翻译等。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讲解,然后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教学任务。

二、练习导入法

在这里笔者首先举一个例子:在讲The Wrong Kind of Small Talk这一课前,先与学生一起讨论讲解一篇阅读理解练习,然后留出了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温习这篇练习,在温习前对学生说:“While reviewing the passage, think of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复习时想一想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些什么),三分钟后就学生温习的体会进行提问,普遍的回答是:通过温习了解了一些单词或短语的用法。然后对学生说出笔者对文章的不同体会就是,通过这篇了解了西方人说话的一些特点及部分文字的使用。这时有的学生脱口就说:“不好懂”,笔者回答:“差不多了。其实就是语言隐晦、不直接,要想理解好文章就需要对他们的习惯和风俗有所了解。”接下来简单介绍西方人在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一些特点,并立刻让学生带着这种“体会”重读文章。结果证明学生对于文中语句的理解比以往有很大提高,而且还因此获得了“成就感”,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故事情景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故事题材的课文和内容相对较难的文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从而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还可以主动形成对于课文的内容、框架和思维的构建。

比如以The cat that vanish这一课为例,文章篇幅很长,语言句子很复杂,课本注释中对这篇文章的难度是这么说的“above your present level of English”。所以在处理这篇课文时,笔者先将故事梗概用学生熟悉的英语通过幻灯片呈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梗概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掌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后,可以更好、更有耐心地阅读和学习文章。

四、学生讨论导入法

教师需要紧密结合课文,确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议题。这样不但能帮助引入新课,还能激起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议论导入方式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议论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讨论。

例如在进行Saving the antelopes这篇课文的学习时,老师在屏幕上显示出一张藏羚羊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进行“brainstorm”,想出与藏羚羊有关的英语单词;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想到的单词进行汇总,筛选出可能会在课文中出现的单词;五分钟后,找几组同学说出他们小组讨论出的单词并写在黑板上,之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就这些单词进行熟悉辨认,这时就该引出新课来了;此时,老师通过幻灯将本课题目打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推测,更重要的是把储存在脑中的词汇进行了一次搜索和激活,通过师生互相辨认单词又加深了对单词的识记和理解。

运用导入方法的关键是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到课堂上来,激发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同时运用导入法时也要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的导入,让学生“士气”大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故事梗概士气温习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A team that transcends generations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士气”说探微
不温习烦恼是人生的智慧
当前环境下如何凝聚行业人心和提振士气
漫画论语(一)
音乐与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