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10-01-15 09:35易祥明
中外医疗 2010年5期
关键词:氯沙坦那普利蛋白尿

易祥明

(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易祥明

(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34例,划分成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观察组(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通过对这3组病人的治疗后的尿蛋白下降程度予以对比研究。结果 比较观察组与其它2组,发现尿蛋白下降程度差异显著(P<0.01);与此同时,所有被观察的病人的血压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了显著的下降,相比于治疗前的情形,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显得非常重大(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被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但能够让尿蛋白呈现明显的减少情形,并且将血压控制到理想状况,疗效比单一用药显著。

糖尿病肾病 贝那普利 氯沙坦 联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Diabet ic nephropathy,DN),一种造成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的病症,属于2型糖尿病晚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并发症。病人的肾脏一旦发生损害,且蛋白尿持续性出现的话,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至肾衰竭末期。这主要是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这两个能够降低血压和肾小球内压力,抑制有害因子的产生[1],故而如果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非常明显。按照当前的诸多研究和案例,均发现通过单独使用ACEI或AR,肾性蛋白尿的排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降低。这里予以陈述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34例经过单独或者联合使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34个病例,时间均自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条件为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这34个病例予以了随机分组研究,最终分成了3组:11例贝那普利组,其中5例男病患者和6例女病患者,年龄介于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9±12.1)岁,病程自5月到16年长度不一;11例氯沙坦组,其中4例男性患者和7例女性患者,病患年龄介于37~69岁之间,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11.1)岁,病程介于6个月~l5年之间;观察组(也就是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一共有12例,其中有5例男患者和7例女患者,他们的年龄介于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11.4)岁,病程起于7个月结于15年。对于把这些病人划分成这3组,均综合考虑了病人的年龄、病情和患病时间,同时也从血压和血糖等的控制程度上予以了匹配,也尽可能的让剧烈活动、发热、感染、心功能不全等会导致蛋白尿增加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被减少。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停用了原来服用的降压药或者至少已经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进行ACEI及ARB相关药物的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都通过使用原有的治疗方案予进行血糖控制,或者是口服药物或者是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一般会把血糖控制在如下情形,空腹状态下控制在每升低于或者等于7.0mmoL,用餐后2h的血糖控制在每升低于或者等于10.0mmoL,血压则被控制在小于130/85mmHg之间。贝那普利组:这一组给予10~20mg·d-1,据BP控制程度的不同对剂量予以调整。氯沙坦组:对这组病人,给予80~160mg·d-1。观察组:贝那普利的起始剂量为10mg·d-1,氯沙坦的起始剂量为80mg·d-1,贝那普利的最大剂量被允许达到20mg·d-1加氯沙坦的最大剂量被允许达到160mg·d-1。对于观察时间上,这3组均为12周。每天都会对所有患者予以血压检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都会查24h尿蛋白(PRO)、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血肌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指标用(x-±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表1 3组治疗前后资料比较

观察组与其它2组尿蛋白下降程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首先,所有组别的血压下降均表现非常的明显,相比于治疗前,统计学意义尤为明显。但是,对于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等的比较,基本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不良反应对比

贝那普利组中共有11例患者中共有2例有不良的反应,不良率达到了18.18%,不良反应为咳嗽1例,头晕1例。

氯沙坦组的11例患者中也是共有2例有不良反应,不良率也为18.18%,其中不良反应症状为头昏头痛各1例,下肢酸痛1例,未见咳嗽。

12例观察组患者中有不良反应1例,比例为8.33%,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

3 讨论

作为导致糖尿病(DM)患者的一个重要死因,糖尿病肾病(DN)能增加患者蛋白尿的产生,这就预示着患者肾功能的恶化。这个结果产生的过程可以作如下分析:患者长期的糖代谢紊乱,增加了整系膜基质,增厚了肾小球基底膜,增大了膜孔,这样就增多了蛋白尿渗漏排泄。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标志是蛋白尿,因此,延缓糖尿病的发展主要靠有效地降低尿白蛋白量[2]。

作为ACEI口服制剂,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3]。这样肾小球毛细血管跨膜压降被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孔情况被改善,这样最终达到减轻尿蛋白,防止蛋白尿引起肾脏损害[4]。

本组资料显示,3组间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经过观察发现,在24h尿蛋白定量检测中,这3组病患者均有了显著下降的表现,相比于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观察组尿蛋白下降程度明显,而比较贝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这两组的尿蛋白下降程度则比较相似。因此,结果说明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可以降低血压及减少尿蛋白。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贝那普利组较多,氯沙坦组与观察组相差不大。

总之,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理想的予以控制血压[6]。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阻断RAS活性升高给肾脏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延缓对肾脏可能造成的损伤,保护了肾功能,相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加显著。

[1]黄颂敏,刘先蓉.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3~47.

[2]王成,娄探奇,唐骅,等.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脏疾病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22(6):401~403.

[3]谢文锋,刘宏刚,付斌,等.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7,10(2):158~160.

[4] 窦连军,吴庆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07,11(1):66~68.

[5]杨福,燕眉,凤杰.双重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113~114.

[6]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414~1434.

R587

A

1674-0742(2010)02(b)-0106-02

2009-12-12

猜你喜欢
氯沙坦那普利蛋白尿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氯沙坦和赖诺普利降压、降尿酸作用的临床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氯沙坦对糖尿病雄性大鼠早期骨质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