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是游泳救生重点

2010-01-19 12:03乔专恒
游泳 2010年2期
关键词:安全卫生救生员游泳圈

乔专恒

每个受过培训的救生员不仅要具备水中救生岸上复苏抢救的硬实力,同时也要具有敏锐的寻找和识别各类事故隐患苗头、并能有效防范的软实力,能自始至终的预防和杜绝一切安全事故。

怎样使救生员具有明察秋毫和防范事故的软实力呢?可以引用孙子兵法所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就是知道自己具有救生的硬实力;知“彼”就要求救生员了解和知道一切可能隐藏事故隐患的客观事物环境状况。尽管事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总有它内在规律可寻。结合收集的实际案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讲解。

一 对游泳人群情况分析,寻找和防范隐患

以下人群容易藏有安全隐患:1、不会游泳的人群,包括妇女、儿童和一些初学者,这是要关注的重点。2、老弱、病、残人员,包括有智障和一些隐性疾病的人员,如高血压、心脏病、癔病等患者。3、饮酒后,打球急跑步等激烈运动后,还没干汗人员等。

安全救生人员要对进场游泳的人群进行分类,分流指导跟踪,做好安全服务管理。好多人员在游泳时不会完全按我们指定的安全方式在安全区域游玩,有些不会游或刚学游的会跑到深水区玩,特别是一些儿童更容易跑到成人区玩,这些都需要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劝导他(她)们进入自己的安全区。

还有一些最容易忽视的隐患情况,就是有一些不会游的人带着游泳圈进入深水区玩,有的大人给小孩也带着游泳圈到成人区玩,这就需要我们安全救生员告诉他们游泳圈(大多塑胶制造的)不是救生圈,不具有救生功能,随时有可能漏气或破损。同时要注意防范那些在浅水区玩的小孩因泳圈翻倒而滑落水下的情况。

案例一:对初学会游泳者要跟踪关注

很多初学会游泳的女士,游泳途中一旦遇到一点异常,如无力了、碰到人或物就会慌张乱套,导致下沉喝水。游泳学习班刚结业的某女士已能在正常情况下独立在深水区游几十米,可不久的一天她在深水区呼救,并下沉喝水,幸亏附近的游客及时游近把她带回浅区。事后她说在水中碰到潜水的人,心中慌乱就游不起来了。

案例二:主动发现各种病情苗头

虽然在泳池门前都标有各类危险病情人员不得入场游泳,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安全救生员能事先识别出这类游客并及时制止入泳池内。我们可以从外观体形、精神状态、口中气味等来分辨出客人是否有隐性疾病,如对过胖体形者就可询问他们是否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对反应呆滞、动作异常可分析出是否有智障或疾病等等。要告诉有酒气味的人不宜游泳,制止酒味过浓的人入场游泳。

下面两例值得我们借鉴:

在一个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参加了初级游泳培训班。在上了两堂课后,我们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反应异常,动作做不到位。我们就询问家长孩子是否有什么病,起先家长不愿说什么,后经我们耐心地解释,家长说他小时候发过羊角疯(癔病的一种)。我们告诉家长这小孩不宜游泳,可以参加别的体育活动,防止了隐患事故。

某厂矿游泳池是对公司员工内部开放的。有一次,救生员看到一位平时游得较好的人气色不大好,就上前询问,那位游客说今天游了一会感觉不太舒服,有些心闷气不顺。这位有经验的救生员意识到他有病况,就叫他上水休息一下。上水后不久,他突发心脏病,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幸免出事。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对会游泳的客人,安全救生员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注意一些意外发生,如上述病情的突发,抽筋、中暑等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安全救护知识,能尽早地发现每一个事故隐患的苗头,杜绝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不让小孩单独进游泳场

有一个游泳池的入口处就正对深水区(1.7米以上)。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游客们一进泳场就迫不急待地往水里跳。一会儿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走到池边,也跳入水中,但其实他并不会水,幸好被一名游客救起。原来妈妈在入口处给游泳圈充气时,小孩一个人随着别的大人进了场,初生牛犊不怕虎地跳入水中,险些造成事故。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尽管场内有醒目明确的水深、水情和安全警示标志,但有些人不一定看,小孩子也不认识,这就要求救生员一定要进行安全指导,主动询问和了解客人们的情况,包括询问会不会游泳,身体状况怎样等等,然后指导游客们分类进入各自的安全区域游泳。

案例四:关注带游泳圈的儿童和初学者

在一个周未的假日里,来泳池游泳的人较多,尤其儿童区,比平时人更多些,一位年轻的爸爸就将自己四五岁的儿子套在一个塑胶游泳圈里,推到了成人区游玩。安全救生员看到大人和小孩玩得很开心也就没有及时阻止他们。开始大人还紧推着小孩,后来看小孩玩得很开心,大人就开始示范憋气游给小孩看。游了几次,大人离小孩有一段距离了,小孩在高兴得手舞脚蹬时一不小心从圈中滑落水下,这时大人在憋气游还没抬头,根本不知道小孩落水。幸亏我们救生员跟踪发现及时,入水捞起正在喝水的小孩,才幸免事故。

案例五:了解跟踪进场人群的水性情况

在盛夏的一个傍晚,一群群打工的人们下班后外出休闲,其中有五六个人来到附近的游泳池游泳。当他们进场时,安全员热情地询问他们是否会游泳,他们几个自信地回答“会游!河边长大,怎么不会游!”并先后跃入池中。只有一个起初并没下水,看大家都游得很欢,他也跳入水中。只见他在水中时起时落,一直扑腾,并发出不良叫声。安全救生员一直关注着这些人的情况,越看越不对劲,及时跑过去用救生竿把他拉上岸,避免了安全事故。原来这个人并不会游泳。

这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目视跟踪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在城市人口庞大,同一个公司或同个工厂工作的人有时相互并不怎么了解,有个别不会或不太会游泳的(加上很久没游过泳的)跟着同伴一些进来,使人误以为他们都会游。

案例六:及时劝止非安全性活动

有一次,几个中学生在游玩了一阵后,上岸丢人玩。他们几个人把其中一位抬起来,再摇摆几下,喊一、二、三抛到水中。起先还没什么问题,后来其中一个抬手的因力小、身上有水,滑落脱手,抛落地面的学生头部碰破出血,送医院缝了几针。这就是因没注意安全而乐极生悲。

来游泳的人员在玩耍中很容易忽视安全要素,比如在湿滑的地面上奔跑而滑倒跌伤,随意在游泳区(不是跳水区)跳水碰伤,在相互打闹中出事等等,不胜枚举。因此我们平时在游泳池做好有关这类安全醒目警示的同时,还要经常善意地提醒和制止游客的危险性活动,杜绝意外创伤和事故的发生。

案例七:浅水区也要注意危险

在浅水区,也要注意有些不会水性的人。

有位女士初次下水,她在水中慢慢走到齐大腿水深处就滑倒了,她慌张地试图站起来,可刚要站起又滑倒,如此几次,一直站不起来,还连喝了几口水。直到旁边的人把她扶起来,才惊魂未定喘着粗气站稳。

下水不多的人在水中难以掌控平衡,我们要主动关注她们,并告诉她们在水中要降低重心,一旦滑倒也不要慌,人先憋气曲收成团体,让重心垂直,然后伸直双脚,手向两边划的同时可立起站稳,避免喝水。

二、识别游泳池场地隐藏的安全隐患

游泳池设计和建造商为了配套花园、庭苑或风景小区,建造出千奇百怪的泳池外型,以观赏性取代了必要的安全卫生性,从而导致泳池先天的安全卫生隐患。对此,救生员和管理员要能及时识别发现,并有效的排除防范。

各种类型带安全卫生隐患的游泳池大致有以下类别:

1、小桥流水型。就是在泳池中修造一个人工岛,再修一座弓型小桥,人在桥上玩,水在桥下流。风景虽然良好,却严重阻碍了救生员的正常工作。

2、三潭印月型。在泳池中修造一些景点,高矮大小不一,严重阻碍救生员安全巡视。

3、两岸桃花型。建造商们为了营造河边桃花杨柳江南秀色,就在泳池壁边修造起一座座花坛树堡,阻隔了安全卫生员的工作和视线。

4、曲径通幽型。为了追求游泳池的曲线美把其修造成弯弯曲曲,再加上沿途一些装饰建筑,使工作人员无法看到泳池各处的场情,造成隐患。

5、游乐型。为增加游乐性常修建一些滑板滑道型的游乐设施。这需专项技术管理,否则易成安全隐患。

6、池底为徒坡型。在游泳池的建造时,有的在很短的距离中出现大落差的徒坡,如不到十米,就由0.5米落差到1.8米深,落差达一米多,留下隐患。

7、长距沙滩型。有的设计商盲目仿制海边沙滩型,将游泳池长边修成沙滩斜坡,留下隐患。

8、游泳池周边的围栏不严或太矮,容易攀爬翻越。易造成非开放时间特别晚上,有人擅自入内游泳造成事故。

9、游泳池边锐角利边太多,特别是池内的台式阶梯的锐边,还有马塞克脱落形成池边锋利锐边等,都是安全隐患处。

10、没有按有关安全卫生规定制作好明显的安全卫生警示标志等。

对以上几类泳池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对1-5类泳池我们可尽量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清除巡视障碍物体,消除视觉盲点区域。一时难以做到的可增加人员,消除巡视盲点。

对5条中问题,除上述要求外,还需培训安全人员注意安全指导操作,指导游人正确的游玩,并随时调整好器械与水面深浅等安全因素等。

对第6、7条徒坡型结构的场地需重点防范注意,并随时指导学习游泳者正确的游泳方向(因学游泳时多为潜水游泳)。此外,这种长滩式和徒坡式游泳池一定要注意小孩或矮个子等不会游泳人员,因为人们在学游泳时很容易游歪,一不小心就会游到深水处出事。

对最后三条解决方法为:游泳池开放后需按排24小时安全值班人员。随时维护和维修好场地清除各尖角锐边,并做好各类安全警示标示,常检查,及时清除各类事故隐患。

三 、安全救生员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和职业道德

在有了识别和防范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后,救生员还要严格要求和遵守安全制度和职业道德。下面一些案例对我们是警示:

案例八:在岗救生员不能做其他事情

在一个约9米宽25米长、浅1米深2米并不太大的室内游泳池,平时安排一名救生人员值班。暑假期间,这位救生员为了捞收入,擅自利用在岗时间收费教学员游泳。终于在一个下午,等他教完学员后,发现有一位女客溺水在深水区。这时他才追悔未及。

这血的教训告诫我们每位安全救生员,面对生命保卫重任,时刻都不能玩勿职守,掉以轻心,因为我们一点不经意的失职就可能造成他人生命的危险,责任重大。

案例九:救生员脱岗酿悲剧

一个刚开张不久的花园小区,一个不大的游泳池内,大人小孩正兴趣勃勃地玩水,这时有人在成人区发现有一个小孩在深水区潜水很长时间。后来越看越不对劲:怎么会这么久还不露头换气呢?随后发现这个小孩溺水了。当大人们把小孩抬上岸时,救生员才匆匆从场外进来。原来这位救生员脱岗去买烟了,导致无安全救生员看管,发生一场悲剧。

现在飞速发展的物业社区都配套各种游泳池,但具有游泳安全知识的专业人员还远远赶不上游泳池增加发展的速度,甚至出现一些保安人员担任安全救生员的现象,由于缺乏培训,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意识都很淡薄,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加强对每个上岗人员的督促和培训。

案例十:内部人员也要严格遵守游泳池规定

一个炎热的中午,社区泳池还没开场,救生员们都在午休,一个本社区的保安员带着一个小孩要进场游泳。值班工作人员起初不肯让他们入场,但他执意要进去,这位工作人员看他是本区熟人,也不便过于阻止,就放行了。过了二十来分钟,那个小孩跑出来要工作人员进去看那个叔叔,才发现保安员溺水。

这给我们的警示是,光有人值班还不够,一定要坚持安全制度,在没有开场无救生员在场的情况下,不能让任何人入场,以免意外发生。

案例十一:放水时不能有人游泳

泳池的排水口一定要有过漏隔板。有个泳池在排放跳水池的水时,为了不误生意,在还有人游泳的开放时间就开始排放水,以便晚上换放新水。糟糕的是,下水口隔板丢失后没及时安装,一个小孩跳水后被吸入管中,经水管冲到河里。幸亏管道不很长,小孩从管道冲出河面后,只是吃了些水,被人及时抢救起来。

这案例警示我们,在有人游泳时,一定不能随便排放下水。否则即使有隔板,流水也可能吸住小孩,造成危险。

案例十二:做好游泳教学班管理工作

暑假期间各游泳池都会举行游泳教学培训班。在一个原地方体委管理的泳池,来学习游泳的学员很多,一个班可达几十人,一天同时举办几个班,每天有200多人次。在上课培训的同时,泳池也对外开放,游客和学员一起构成场内庞大的人群。通常是下课后学员都离场,不让学员自己再游。但有一次,老师在没有等学员全部离场的情况下,因有事先走了,结果有一位学员跑到成人泳池游玩,不幸出事。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游泳池只要有人游泳就要有安全人员在场监护,只有所有人员离场,教练和工作人员才能离场。

以上一系列案例告诉我们,所有安全卫生事故是完全可预先发觉和防范杜绝的。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掌握,我把安全隐患的防范总结为四个要领:1、专心负责 2、观察巡视 3、询问沟通 4、指导帮助。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做,每个安全救生员与广大游客共同努力,我们就可以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卫生的公共游泳环境,把我国群众游泳事业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猜你喜欢
安全卫生救生员游泳圈
游泳圈大涂鸦
救生员有没有用
“长”大的游泳圈
救生员
如何做好幼儿园班主任工作
区角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
农村小学学校安全卫生管理
松紧游泳圈
多人聊天之减肥
美女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