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按需实施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2010-01-20 07:30傅晓炜张美英冯华娟钱琴伟
护理与康复 2010年1期
关键词:分阶段小班化家属

傅晓炜,张美英,冯华娟,钱琴伟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22)

·健康教育·

分阶段按需实施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傅晓炜,张美英,冯华娟,钱琴伟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22)

妇科肿瘤;手术;健康教育;依从性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的需求,医院在加快床位周转率、缩短平均住院日上作了很大的努力,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但住院时间的缩短给健康教育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患者住院期间特别是术后自我管理的依从性,直接影响疾病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本院妇外科年收治患者约1 700人次,平均住院日仅为9.4 d,为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采取了分阶段按需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首次住院行妇科手术;无精神、神经症状;有陪护家属。2008年5月至2008年10月,符合入选标准602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8.5岁;子宫肌瘤79例,子宫内膜癌65例,子宫颈癌333例,卵巢癌125例;文化程度:文盲168例,小学181例,初中105例,高中80例,大学68例;住院时间7~11 d,平均住院日9.4 d。其中2008年5月~7月的3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08年8月~10月的302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种、平均住院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教育,一次性讲解,内容主要为术前、术后相关疾病知识和要求患者配合的事项,患者不明确可以询问。

1.2.2 观察组 分阶段按需实施健康教育。入院初,尽快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术前检查阶段,以检查相关知识宣教为主;术前准备阶段,重点给予各项术前准备的指导和讲解;术前准备完成后,给予术后配合知识的首次宣教。入院初、术前检查阶段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教育;术前准备阶段、首次术后知识教育由责任组长对患者进行小班化上课,4~5例患者为1个小班,应用诱导、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术后由责任护士根据反馈再给予一对一强化教育,即“宣教—反馈—再宣教—再反馈”的循环工作流程[2]。

1.3 评价指标 术后早期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饮食及引流管、腹胀等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术后早期活动:麻醉清醒后进行下肢关节运动及翻身活动,术后1 d增加翻身活动量、床上半坐位,术后2 d下床活动;深呼吸:深呼吸方法正确,每次5 min,>5次/d;有效咳嗽:术后2 d进行有效咳嗽,方法正确,注意保护切口;饮食:肛门排气后进食半流质,≥4次/d,进食量应满足机体需求;引流管护理:床上活动时引流管不折叠、受压及滑脱,下床活动时引流袋低于耻骨联合;腹胀自我管理:术后2 d进行腹部按摩,每次10 min,>3次/d,腹胀时增加下床活动时间。

1.4 评价方法 评价时间从手术当天开始至术后3 d,每日评价3次,上午8时30分责任组长随医生查房时,下午2时责任组长巡视病房时,晚上7时由晚班护士负责。依从性评价标准参照文献基础上并作修改,完全依从:主动按护士指导保质保量完成每日锻炼计划和进行自我管理;部分依从:在护士督促时或偶尔进行康复锻炼及自我管理,包括第1天不依从指导后次日依从的部分患者;不依从:拒绝按照护士指导进行早期锻炼及自我管理或每天锻炼≤1次。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两组各评价指标的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深呼吸、有效咳嗽、早期活动的依从性分析

表2 两组腹胀自我管理、饮食、引流管护理的依从性分析

3 讨 论

3.1 分阶段按需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及治疗行为的遵从程度[3]。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行为如服药、饮食、早期活动与患者术后康复密切相关,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依从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教育的形式及途径。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即根据患者住院治疗的不同时期,分批分次给予健康教育,并遵循“消化一部分,再给予一部分”的原则,避免了短期内大量知识的灌输使患者不理解;按需实施应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给予相应阶段的知识教育,并遵循教育内容宜少、短、具体的原则[4],按不同个体的需求给予教育,使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更易掌握,并通过“宣教—反馈”的循环工作流程,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信息,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表1、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改进教育方法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一对一教育与小班化教育相结合:入院初为了尽快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了解术前检查内容及目的,采用一对一教育;术前准备、首次术后知识的教育采用小班化施教,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小班化施教应用示范、诱导和启发等方法,促进护患、患患、家属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患者学习兴趣提高,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小班化施教能及时纠错,责任护士提出一个问题,让患者先作思考再回答,针对回答情况予以纠错,又如指导腹部按摩时,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按摩腹部,护士给予启发和示范,及时纠错,加深了患者的影响;小班化施教可以最大程度发掘再教育的潜力,理解能力较好的患者、家属可以给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患者以指导和再次教育,同时,病友及家属之间对教育内容的讨论和交流,可以加深理解,促进病友间的友谊。为提高小班化施教的效果,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宣教内容要准确肯定,不模棱两可,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不一样的宣教效果[5],重点内容要重复强调,解释不能过于简单;宣教中不强调某种措施的重要性,否则会导致患者对护士的建议不予重视[6];结合举例说明使患者和家属更易于理解掌握。

3.3 家属的参与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 家属是患者术后的主要照顾者,家属对健康教育的理解和配合,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配合和恢复。部分家属观念陈旧,如认为肛门未排气前不能进饮食、担心咳嗽会导致腹部切口裂开、害怕腹部按摩使切口感染等,都对患者的遵医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家属只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后续治疗,对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关注度不够。为提高家属参与率,观察组责任护士先与患者及家属约定健康教育时间、地点,要求有1位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依从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 重视评价可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重复教育是加强记忆的有效手段,初次宣教后患者对相关内容、尤其是术后疾病知识往往印象不深,应利用巡视病房、护理操作时的每一次机会,反馈性获取患者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肯定患者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对薄弱环节、患者及家属最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增加教育内容[7],形成“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循环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戴雨梅,张春红,何云霞.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依从性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 (10):63-64.

[2]吴新凤.程序化健康教育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7,6(1):52-53.

[3]马从凤,付连娟,黄燕清,等.个体量化健康教育提高鼻咽癌病人门诊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 (5A):56-57.

[4]方燕燕.患者健康宣教三步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6):103-104.

[5]汪巧娅,李春艳,李纳新,等.对肝移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60.

[6]郑瑾,朴莹,孙田杰.癌症患者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6.

[7]吕华,李忠丽,陈朔辉.有陪病房患儿家长健康教育需求及宣教效果的调查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7,6(9):584-586.

R473.71

B

1671-9875(2010)01-0078-03

傅晓炜(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09-03-18

猜你喜欢
分阶段小班化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