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白牦牛繁殖率调查及其提高措施探讨

2010-01-30 01:32柴作森苏红锦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繁殖率繁殖力天祝

柴作森,苏红锦

(白牦牛育种实验场,甘肃天祝 733200)

多年来牦牛的繁殖率一直是一个没有定论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各地的地理环境、草原载畜量、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及人工补饲等条件的不同,使牦牛的繁殖率有所差异。普遍认为牦牛的繁殖率较其它家畜低,是困扰牦牛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为了搞清牦牛在不同环境下的繁殖率以及影响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找到提高牦牛繁殖率的措施,我们对天祝县毛毛山沿麓白牦牛选育区的5个乡镇不同饲养条件下自然放牧的10群牦牛跟踪调查了3年,对其体重、体尺(体高、体斜长、胸围)进行了测量分析,希望能够掌握牦牛真实的繁殖能力,并总结出提高牦牛繁殖力的措施、方法,以供牦牛工作者及牦牛养殖户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自然放牧下的天祝白牦牛,共10群约900头。

1.2 时间 2007—2009年,3个繁殖年。

1.3 地点 天祝县毛毛山沿麓的松山、华藏寺、抓喜秀龙、朵什、西大滩等 5个乡镇。

1.4 调查内容 每年牦牛产仔后对牛群结构、产仔、成活及围栏、饲草料地和饲草料的储备等做了询问调查。2008年10—11月对调查牛群进行了全面的体重、体尺测量。

1.5 对照分析方法 对比各牛群间的牛群结构、产仔、成活、饲养条件及所测得的体重、体尺,分析了影响牦牛繁殖力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制。

2 结果

2.1 天祝白牦牛2007—2009年繁殖率分群调查统计比较 对环境相同而饲养管理条件不同的牛群繁殖率跟踪调查了3个繁殖年(2007—2009年),这3个繁殖年的怀孕年份是2006—2008年。这3年本地区属于正常年份,具有代表性。其统计结果为,3年平均产仔率51.94%(44.08%~71.21%),平均繁殖成活率48.15%(42.76%~68.94%)。详见表1。

通过表1看出:白牦牛的犊牛成活率较高,平均达92.71%,和其它家畜相近,而产仔率偏低,平均只有51.94%。另外由于各群的饲养管理不同,其产仔率差异较大,3年的平均产仔率在44.08%~71.21%之间。按年份最低的达13.64%,最高的达80%。这一点说明了牦牛产仔率低不是牦牛本身的基因因素,而主要是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从表1还可以看出,产仔率最高的牛群为第2群。第2群的饲养户多年来长期承包或看管了两户邻居的围栏草场及饲草料地,并且只养牦牛,没有养其它畜种,牛均占有围栏及饲草料地高于其它牛群3倍以上。且该饲养户每年秋末冬初出栏部分犊牛,使带犊母牛体能恢复较快。该牛群3年的平均产仔率为71.21%,比总体平均产仔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而其它繁殖率较低的牛群均是冷季只补饲乏弱牛,防止死亡。不补饲大群牛,导致冷季牛群过于乏弱,暖季恢复缓慢,尤其是带犊母牛恢复更慢。这些牛群的适龄母牛基本上是两年产一犊,甚至有三年产一犊的,如第 7群2009年的干奶母牛产仔率为50%,低于青海大通牛场统计的干奶母牛发情率84.34%[1]。结合表1内容和各群牦牛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看出适龄母牛的体能与繁殖力密切相关。

表1 天祝白牦牛2007—2009年繁殖率分群调查统计比较

2.2 天祝白牦牛适龄母牛体重、体尺测量分群统计比较 为了掌握牦牛的体重与体尺之间的关系,以及体重、体尺与繁殖力的关系,我们于2008年10—11月牛群正处于肥壮期时对所统计的牛群做了全面的体重、体尺测量(见表2)。我们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并参照黄牛和水牛的估重法计算公式[2]515,计算出了牦牛体重估算公式的系数,为“15400”,即:

牦牛的体型与黄牛和水牛的差异较大,而由我们计算出的牦牛估重系数“15400”均大于黄牛的(10800)和水牛的(12700)。我们认为牦牛常年在野外放牧,不喂精料,因而体型比黄牛和水牛粗壮,胸、腹腔宽大,所以牦牛的估重系数较黄牛和水牛的大是符合逻辑的。

表2 天祝白牦牛适龄母牛体重、体尺测量分群比较

2.3 天祝白牦牛适龄母牛的实际体重与估算体重的比值和次年产仔率的分群比较 表2中“估算体重”完全是由牦牛的体尺计算得来,它仅与牦牛的体格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某一体型牦牛的标准体重。因而,牦牛的实际体重与估算体重的比值可作为衡量牦牛膘情好坏的参数。当牦牛的这一比值大于或等于1时,说明该牦牛的膘情较好,而当该比值小于1时,则说明该牦牛偏瘦,膘情较差。

图1 天祝牦牛实际体重与估算体重比值和次年产仔率的分群对比图

我们用牦牛的实际体重与估算体重的比值率和牦牛的次年产仔率做了对比,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比值高则次年产仔率高,比值低则次年产仔率低。一般来说,只有膘情较好、体能充足时,牦牛的各项生理指标才能得到较好的发育,适龄母牛的繁殖力也能保持正常;而当膘情差、体能不足时,牦牛的部分次要器官就会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适龄母牛的生殖器官属生命次要器官,其发育必然会受到影响。即适龄母牛的体能好坏,严重影响其繁殖能力。这与我们利用实测数据得到的图1是基本相符的。

3 小结

3.1 牦牛的繁殖力与牦牛体能有关,当饲养条件好,体能能够满足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量时,适龄母牛的繁殖力就会得到正常发挥;当牦牛冷季掉膘过多,暖季不能及时恢复,体能无法满足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量时,适龄母牛的繁殖力就会受到影响。

3.2 牦牛的体重估算系数为“15400”。

3.3 牦牛的估算体重具有标准体重的含义,实际体重与估算体重的比值可以作为衡量牦牛膘情好坏的参数。该比值与牦牛次年产仔率有相关性。比值越高,次年产仔率越高;比值越低,次年产仔率越低。

4 讨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看出天祝白牦牛的繁殖力主要受饲养条件的影响,牦牛膘情越好繁殖率越高。冷季影响牦牛掉膘的主要因素是气温过低(乌鞘岭山区1月平均气温-14.6℃,最低气温达-30℃)和饲草料不足。俗话说“一冻三分膘”,尽管牦牛是耐寒物种,但过低的温度也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并且该地区载畜量严重超载,造成围栏(冷季草场)严重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牛均围栏只有0.03~0.17hm2(0.5~2.5亩);另外在暖季过度放牧,使冷季牛群在围栏外的草场上无法吃够维持体能所需的牧草,造成牦牛体能的过度消耗,甚至死亡,在暖季体能恢复所需时间过长或无法恢复,造成适龄母牛不能发情怀孕,使牦牛的繁殖力下降,降低了牦牛产业的经济收入。

建议:将该地区牦牛终年放牧的饲养方式改为冷季与其它畜种相同的半设施化的饲养方式。为牦牛搭建暖棚,避免由于温度过低而消耗大量体能;储备足够的饲草料,尽量补足牛群维持正常体能所需的饲草料。在冷季尽量减少体能的消耗,到暖季使牦牛的体能能够迅速恢复,保持正常的繁殖力。

根据放牧动物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公式[2]55:基础代谢(KJ)=292.88W0.75(1+50%),其中W 为体重。牛的代谢能为消化能的0.82倍[2]34,牛对稻草的消化能为7.53 MJ/kg[2]34,计算出1头200 kg重的牦牛每天需要3.78 kg的稻草维持正常的代谢机能。本地麦豆类秸秆的消化能与稻草接近,50头适龄母牛补饲1个冷季(100 d)共需18 900 kg秸秆,按本地每千克秸秆0.3元计算,共需约5 670元。如果补饲后牦牛的产仔率能从现有的平均51.94%提高到牛群2的平均71.21%,则50头母牛每年可多产10头犊牛。按当地现行价断奶时每头犊牛 800元计算,可收入8 000元。总计可多收入2 330元。由此可见,冷季补饲不仅可以不掉膘,而且还可以增加收入,即半设施化饲养牦牛的建议是可行的。

[1]张容昶.中国的牦牛[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11.

[2]刘玉英,李希儒.畜牧学[M].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繁殖率繁殖力天祝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头足类鞘亚纲繁殖力研究进展
湖南沅水下游繁殖期内繁殖力和卵径的变化研究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通过营养改善母猪繁殖力的要点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高寒牧区天祝白牦牛冷季暖棚育肥经济效益分析
母猪繁殖障碍的防治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
猪群繁殖力的影响因素
提高家兔繁殖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