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TNF-α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2010-02-03 07:40杨士桂卢学勉叶成夫陈良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内分泌科视网膜血清

杨士桂,卢学勉,叶成夫,陈良苗

(温州医学院 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浙江 瑞安 32520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TNF-α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Effect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 Serum on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杨士桂,卢学勉,叶成夫,陈良苗

(温州医学院 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浙江 瑞安 325200)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常见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R在病理学上属于一种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的调控失常有关,细胞因子在细胞增殖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能参与视网膜增殖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视力丧失。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国外有报道[1],DR患者血清 IGF-1、TNF-α 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并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国内对于IGF-1、TNF-α与DR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本文旨在对此方面研究做一补充。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正常对照组(CG),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中心,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疾病。血糖、尿糖正常,双眼散瞳检查眼底正常。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7.5±8.2岁。糖尿病组为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均符合1998年WHO诊断标准,共92例。DR诊断按全国眼底病协作组制定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2]。根据眼底检查及眼底血管造影将患者分为 3组:(1)无视网膜病变组(NDR)32例,男 15例、女17例,年龄53.4±8.3岁,病程1~5年;(2)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BDR)35例,男 15例、女 20例,年龄 60.5±9.7岁,病程2~12年;(3)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25例,男 12例、女13例,年龄59.6±10.6岁,病程6~21年。所有患者均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并排除严重心、肝、脑、肺疾患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禁食12h,晨起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C肽、胰岛素水平,取血清(>5m L)放入-86℃冰箱保存,待测血清IGF-1、TNF-α浓度。

1.2.2 测定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GF-1、TNF-α浓度,人IGF-1ELISA试剂盒购自上海长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TNF-α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严格按试剂盒的要求步骤进行操作。1.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医学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及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均采用±s表示。IGF-1或TNF-α各自在不同组间的结果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系数用r值表示。P<0.05被认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血清IGF-1和TNF-α水平: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DR、PDR组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显著高于BDR组(P<0.05);见表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IGF-1浓度(r=0.582,P<0.05)及 TNF-α 浓度均呈正相关(r=0.616,P<0.05)。

表1 PDR组、BDR组、NDR组与对照组血清IGF-1(n g/mL)和TNF-α(p g/mL)水平比较(±s)

表1 PDR组、BDR组、NDR组与对照组血清IGF-1(n g/mL)和TNF-α(p g/mL)水平比较(±s)

注:1)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P<0.05);3)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与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比较(P<0.05).

组别 n IGF-1(ng/mL) TNF-α(pg/mL)对照组 30 16.606±1.06472 33.1963±5.84489NDR 32 17.6625±1.215691) 36.3113±6.681391)BDR 35 18.7002±1.98892) 39.3280±6.315402)PDR 25 20.8625±3.554343) 43.5248±5.372313)

3 讨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随着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与加重,血清TNF-α和IGF-1逐渐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及明显正相关。TNF-α广泛分布于DR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可直接损害血视网膜屏障,通过核因子(NF-κB)途径的激活刺激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明显的细胞间黏附分子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提高视网膜血管通透性,使血清蛋白持续渗漏于血管外,导致玻璃体视网膜血清蛋白含量升高[3,4]。Ya g a l等[1]研究发现 TNF-α 可诱导视网膜微血管细胞的凋亡,通过抑制TNF-α可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和NF-κB活性,减少微血管细胞凋亡。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探索以TNF-α作为靶因子抑制其在血中浓度以达到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GF-1是结构上类似胰岛素的多肽,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及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Va s s i l i k[5]等在老鼠身上试验发现IGF-1直接参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增加VEGF的表达使JNK和AKT的活性上调,在DR早期过程中发生作用。血清IGF-1水平升高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为促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合成NDA能力增加[6]从而引起视网膜血管增殖,诱发新生血管形成。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触发视网膜炎症反应,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的崩溃。在DR形成和发展过程中IGF-1与TNF-α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若能从m RNA及蛋白质水平进一步研究二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关系,会更有意义。

[1]Yagal Behl,Padmaja Krothapalli,Tesfahun Desta,et al.Diabe tes-Enhan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Production Promotes Apoptosis and the loss of Retinal Microvascular Cells in Type 1and Type 2Modlel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m [J].JPathol,2008,172(2):1411-1418.

[2]全国眼底病协作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2):15-25.

[3]张小玲,孙文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中VEGF与IGF-1测定及分析[J].Int JOphthalmol,2008,8(5):951-957.

[4]吴波、韩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TNF-α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6):123-126

[5] Vassiliki Poulaki,Antonia M.Joussen,et a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plays a pathogenetic Role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Am JPathol,2004,165(1):457-469.

[6] Li-ping Yang,Hui-li Sun,Le-meng Wu,xiu-juan guo,Hong-ling Dou,Mark O.M.Tso,Lin Zhao,and Shun-min Li Invest[J].Ophthalmol.Vis.Sci,May 2009,50,(2):2319-2327.

(编辑 孙宪民,英文编辑 陈 姜)

R587.1;R774.1

A

0258-4646(2010)11-0975-02

杨士桂(1977-),男,本科,主治医师.E-mail:yangshigui1219@sina.com

2010-08-10

猜你喜欢
内分泌科视网膜血清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内分泌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