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靠内地求复兴

2010-02-05 13:13
环球时报 2010-02-05
关键词:合拍片港片香港电影

本报特约记者 金 喆 余 是

娱乐一直是香港最大的文化产业,电影、流行歌曲、时装、广告等均是商品。近百年来,这个城市的文化标签,注定与娱乐如影随形。凡有华人处,必有港片迷。香港电影的兴衰就是香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好注脚。近十来年,以港片为代表的香港文化逐渐步入低谷。面对日益边缘化的生存危机,香港文化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何去何从?《环球时报》记者为此专访了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

香港电影有跨文化吸引力

一些观众对黄百鸣的印象,停留在港产贺岁片中的居家妇男形象。殊不知,他在香港电影业中是顶呱呱的幕后操盘手,他当年主导的电影公司新艺城更是香港电影黄金十年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印记。幕前演出,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创业阶段,大牌演员太贵了,所以就自己出来演了”。他更重要的身份,是编剧、导演和老板。由他编剧的《搭错车》、《最佳拍档》、《何必有我》和《阿郎的故事》使4位男主角当上影帝。他本人也是香港贺岁片的代表人物。现在,黄百鸣投资并主演的最新贺岁片《花田喜事2010》即将上映。

黄百鸣是香港电影黄金十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做新艺城的时候,我和麦嘉、石天还很年轻,我们进入电影圈时,(电影)行业并不景气。上世纪70年代是电视的年代,所有人都看电视。一部电视剧大结局的时候,街上都没有人。我们去拍电影的时候,刚好碰上了黄金年代(80年代),观众看电视看得有些累了,想看看好的电影。我们就拍了一些新的东西给他们。《开心鬼》、《最佳拍档》、《倩女幽魂》、《小生怕怕》、《英雄本色》……都是在那十年拍出来的。80年代的香港成了东方的好莱坞。”美国学者大卫·波德威尔对香港电影颇为偏爱,他说:“不管你是否是影迷,你都会被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他还认为,香港电影这种娱乐大众的艺术具有跨文化吸引力,甚至可以说影响西方文化最深的亚洲电影就是香港电影。

黄百鸣直言香港电影成功的关键:“人才很重要,我们找徐克、吴宇森的时候,他们还很年轻,加入新艺城之后渐渐拍成了大导演。一些外国回来的导演我们也会用,像林岭东的第一个片子拍的就是我们的。还有杜琪峰、喻恩泰、陈木胜,甚至现在拍《叶问》的导演叶伟信,当年在新艺城时只是做一个小小的助理而已。”

香港大众文化日渐滑坡

好景不常在。1997年无疑是港人在政治、心理和文化上的分界线。源于对“九七回归”未知的恐惧,香港本土居民的海外移民潮,导致不少人才流失,资本的短缺也随之而来。同时,好莱坞的阴影开始笼罩香港。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是一个对外埠市场依赖性很强的市场,而香港电影究其本质,乃是面对华人聚集地的区域性产品,对东南亚和中国台湾的市场尤其倚重。1997年,在全球赚得盆满钵溢的《泰坦尼克号》在香港亦超过亿元票房。这之后,好莱坞对亚洲市场的投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同时韩国等亚洲本土文化产业蓬勃而生。

香港文化产业过去的成功所在,也正是危机根源,类型片胜利的同时只能带来创作的贫乏,香港文化产业失血的症状积弊日久。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高度产业化、自由化,但香港文化的产业链其实并不健全,这些正是香港大众文化日渐滑坡的原因之一。

黄百鸣说:“有一段时间香港电影非常艰难。步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慢慢在走下坡,那时盗版和黑社会闹起来很麻烦的。后来又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非典的冲击,市场变得非常差。CEPA(即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之前,我看到中国内地这么大的市场,但一开始的投石问路并不是十分成功,一度心灰意冷,后来《叶问》的一举成功,让我更加意识到内地市场之大,需要我回头去做。”

闯内地,香港特色能否保持

正如黄百鸣所言,香港电影开始拓展内地市场,合拍片成为了首选。戏剧性的是,过去是香港电影改变了内地观众的生活,现在则是内地日渐改变香港电影。根据CEPA的相关规定,合拍片故事的情节必须和内地有关,这使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港片,从剧本到演员都需要适应一些新的规定。

然而,合拍片年代的港片是否能保持香港特色成为争议焦点,很多人觉得香港电影的“港味”越来越淡。对此,黄百鸣说:“1997年之后,香港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我们拍的不是香港电影,而是华语电影。合拍片帮助我们进入内地市场,我们为什么不拍合拍片?合拍片把香港电影推高了一个台阶,你看现在卖座的电影都是合拍片,全国的人都喜欢看。这是大势所趋。以后大家都会尽量发展合拍片,因为只有合拍片才可以和美国片对抗。”

黄百鸣表示:“中国电影现在起飞了,未来十年将会是黄金年代。中国电影票房从2008年43亿元跃至2009年的62亿元,幅度很大。CEPA之前中国电影一年亏本在10亿元左右,CEPA以后,依靠合拍片的力量,(中国)票房越来越好,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中国电影不景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享受这个黄金年代。”只是,今日的香港文化产业能否伴随发力内地市场的举措再次回春,这还是一个问号。▲

猜你喜欢
合拍片港片香港电影
老面孔成为港片最后防线?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港媒:贺岁港片怎么了?
重映影片能否再掀怀旧热潮?
后CEPA下警匪合拍片类型策略
简析韩国电影对港产电影的借鉴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一本两拍”中韩影视合作新模式浅析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