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神经性皮炎中的应用

2010-02-10 12:26谭元翠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体针梅花针曲池

郑 军,谭元翠

(威海市经区医院,山东威海 264205)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苔藓样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剧烈瘙痒及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为特征[1],该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旦发作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饮食、局部刺激等诸多内外因素有关。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神经性皮炎多是因风热、湿热蕴阻皮肤,或肝郁化火,血虚风燥血致瘙痒。《内经》中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神”的记载,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痒觉与人的心神有关,与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的观点不谋而合。在病名上中医把此病称为“摄领疮”或“顽癣”。如《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云:“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作,故名衣领疮也”。又如《外科正宗》中记载:“牛皮癣如牛颈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对与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将中医外治法在神经性皮炎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梅花针

1.1 梅花针加灸或加拔罐 梅花针叩刺皮损至微出血后在叩刺部位行拔罐术后予灸法。黄冬娥等[2]、宋玉华等[3]用火罐留罐 10~15 min,拭净血迹后予皮损部分别贴棉灸或隔姜灸治疗,总有效率为 96.19~100%。屈云等[4]在艾条悬灸后行闪罐,并留罐 7~15 min,每日 1次,10次为 1疗程。总有效率 95.65%。陈天韵[5]梅花针叩刺皮损出血后行艾灸。胡津丽[6]以皮肤针叩刺出血后涂以姜汁再行隔姜灸 3~5壮,并配合体针印堂、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留针30 min,每日 1次,10次为 1疗程,共 2疗程,治疗 33例,总有效率 100%。周佐涛等[7]于皮损部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后,将脱脂棉扯成薄片如蝉翼状,每片范围不超过 2 cm×2 cm,用火柴将其点燃使之迅速从皮肤上一闪而过,共治 42例,总有效率 100%。

1.2 叩刺出血加拔罐 用梅花针在皮损部叩刺出血后,在叩刺部位用拔罐法吸出血液。段引苗[8]行闪罐,留置 5~10 min后起罐。治疗隔日 1次,5次为 1疗程,总有效率 100%。严浩翔[9]则用罐吸出 20~30 ml的瘀血,3日 1次,连续 3次为 1疗程,总有效率60%。郝宏华[10]认为除上法外,久病者应在阳陵泉、三阴交、血海、天枢、中脘、足三里、神门等穴位拔罐,与苦参和陈醋配好的药液直接涂患处的方法交替使用,治疗 40例患者,总有效率 100%。

1.3 梅花针加灸加穴注 曾振秀[11]采用梅花针从皮损向中心叩刺微出血后用艾条温灸,并在病灶上、下、左、右各 1穴用当归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 52例,治疗隔日 1次 6次为 1疗程,总有效率100%。

1.4 梅花针加 TDP照射加外涂 何敬敏[12]用 TDP照射加梅花针叩刺配合醋液外涂患处,治疗 31例,总有效率 100%。

2 体针

2.1 体针配合梅花针 胡琼英[13]以针刺曲池、足三里、大椎、风池、血海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 29例,总有效率 100%。王晓燕[14]取血海、曲池、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平补平泻,留针 30 min,并用梅花针叩击皮损以出血为度,每日 1次,10天为 1疗程,与中西药组对比,总有效率90.3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2.2 体针配合三棱针 孙书彦等[15]以三棱针在皮损部位进行多点点刺,挤血数滴后选皮损严重部位围刺,同时可针刺膈俞、膻中、足三里、曲池,用平补平泻法治疗 35例,总有效率 91.4%。

2.3 体针配合多法 卢泽强[16]用头皮针取顶颞后斜线(双)、顶中线、额旁 1线(双),风湿化热型配额旁2线,血虚风燥型配额中线,头皮针均平刺,两型患者分别用抽气法、进气法;体针在两型患者中分别取风池、阴陵泉、太白、太渊与曲池、血海、三阴交、膈俞,均直刺,分别采用泻法和补法;梅花针取阿是穴,在两型患者中均适宜叩刺,而后加拔火罐 3~5 min。头皮针、体针均留针 15~20 min,拔罐后用自制的灸箱于阿是穴处施用艾灸 10~15 min。头皮针、体针、艾灸每日 1次,梅花针拔罐 2日 1次。患者均用中药液(木槿皮、土槿皮各30 g)浸泡于250 ml 95%的酒精中,1星期后使用)外涂阿是穴,每日 2次,10天 1疗程,总有效率95.1%。

3 磁化针

盛丽等[17]对磁化针治疗神经性皮炎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穴选风池、曲池、内关、足三里、丰隆,针刺得气后,于曲池、内关、丰隆穴针柄上套磁化针器,留针30 min,每天 1次,共 2疗程 14天,总有效率 85.4%。

4 火针

潘书林等[18]选用直径为 0.80 mm的火针,在患部周围以 2 cm左右等距离进行局部点灸,并在中心点灸1针,如皮损已呈苔藓样改变,瘙痒顽固而剧烈者,采取密刺法,治疗隔 3日 1次,15次为 1疗程,2疗程间隔 5~7天,总有效率 97.8%。殷风新等[19]运用中粗火针,密刺法,深度要穿透皮损部位的皮肤,而后拔罐,留罐 3~5 min,控制出血量每次最多不超过 10 ml,隔3日治疗 1次,10次为 1疗程,3疗程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 98%。

5 药罐

姜慧晶等[20]运用将羌活、白附子、白芷、桑叶、菊花、刺蒺藜、白鲜皮、防风、茵陈、土茯苓等量用布包好投入锅中煮沸,将竹罐投入沸腾的药液中,使其充分预热,然后趁热捞出吸拔患处阿是穴、曲池、血海、风池穴上,15 min后取下,隔日 1次,10次为 1疗程,治疗 30例,总有效率 86.7%。

6 灸法

6.1 直接灸 曾志平[21]以艾柱直接灸患处后涂抹自制“丝瓜叶膏”治疗该病 29例,总有效率 93%。

6.2 隔物灸 旷秋和[22]运用隔蒜灸在皮损处进行治疗并与 0.1%亚甲蓝 2 ml加 2%普鲁卡因 5~10 ml患部皮下注射治疗作对比,结果隔蒜灸总有效率为7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6.3 发泡灸 姜雪原[23]运用自制斑夏膏贴在皮损处,致水泡形成后除去药膏,用注射器吸出水泡中的液体,并配合辨证给予中药汤剂服用,每日 1剂,总有效率为 100%。苏秀贞等[24]将斑蝥浸于 95%酒精中制成斑蝥酊剂涂抹患处致患处起泡,治疗 1~3次,总有效率 83.9%。

7 治疗机理

7.1 梅花针 梅花针叩刺可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活血通络,温养经脉,改善皮损处的微循环,有利于炎症代谢物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与释放,促进组织再生,提高患处皮肤免疫、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消炎、止痒的目的。

7.2 灸法 灸法在治疗本病所起的作用,不只是温补,还起到解热抗炎、引热外出等泻的作用,而隔蒜灸方法即有艾灸的温经宣透作用,也有发泡灸的宣散排毒作用,还有大蒜的杀虫解毒作用,贴棉灸有清泄热毒壅滞、消肿止痛之功效,使毒气随火气而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而隔姜灸通过局部熏灼熨烫,给人体以温热刺激,温经通络,调理气血,通行十二经之力,以清理血中之邪热,祛除蕴阻肌肤之风寒湿之邪。

7.3 罐法 由于本病由热毒蕴积、血热血瘀等因素所致,因此在患处直接拔出瘀血,可起到清泄血分之邪热、移毒泻毒作用,并有增强其养血和血通经活络之功。

7.4 火针 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使气血旺盛,局部血运加速,改善局部皮肤的营养,加速其代谢,使皮损处瘀积的气血得以消散,使病邪无处存留,促进了组织细胞的再生,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祛风止痒的目的。

8 讨论

目前的临床研究还暂时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文章报导均属于病例报告类型,报道对于皮损部的大小、位置以及皮损程度,皮损触摸的软硬情况的报道均不明确,对其瘙痒程度以及苔藓化程度更缺乏确切资料。对于部分进行对比观察的报导也未说明其分组、是否随机、是否盲法等情况,从文献报导可以看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是有效的,但由于研究的不完善和不正规化,导致其结果的可信度并不高。由于本病的特点便是缠绵反复且与季节、精神因素等各种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应该根据疾病的特点制订观察指标。因此,如何对本病进行完善而规范化的科学临床研究是一个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5

[2] 黄冬娥,廖小七.梅花针加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4):34-35

[3] 宋玉华,陈权,李玉英,等.梅花针、拔罐加隔姜灸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国针灸,2000,20(9):575

[4] 屈云,徐立玉.梅花针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6):48

[5] 陈天韵.艾灸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 80例[J].医药集悟,2000,15(4):75

[6] 胡津丽.皮肤针叩刺加隔姜灸治疗神经性皮炎 33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34

[7] 周佐涛,林晓山.梅花针配合灸法治疗神经性皮炎 42例[J].河北中医,2004,26(2):128-129

[8] 段引苗.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6):35

[9] 严浩翔.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国针灸,2000,20(9):575

[10] 郝宏华.拔罐配外用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 4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5(3):39

[11] 曾振秀.梅花针艾灸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皮炎 5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8):26-27

[12] 何敬敏.TDP照射加梅花针叩刺及醋液外擦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国针灸,2000,20(9):574

[13] 胡琼英,李金明.针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国针灸,2000,20(9):574

[14] 王晓燕.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3):52-53

[15] 孙书彦,罗国红.局部点刺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J].辽宁中医杂志,29(6):347

[16] 卢泽强.针灸配合中药外涂治疗神经性皮炎 4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29

[17] 盛丽,张丽,蒋中越.磁化针治疗神经性皮炎 4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3):44

[18] 潘书林,潘明,孙晓兰.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 89例[J].中国针灸,2005,25(10):740

[19] 殷风新,宋淑平.火针加拔罐治疗神经性皮炎[J].中国针灸,2000,20(9):574-575

[20] 姜慧晶,杨柳.药罐疗法治疗神经性皮炎 30例[J].中国针灸,2003,23(9):547

[21] 曾志平.艾灸法配合“丝瓜叶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4):37

[22] 旷秋和.隔蒜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41

[23] 姜雪原.发泡灸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6):17

[24] 苏秀贞,张美书.斑蝥灸治疗神经性皮炎 3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5):34

猜你喜欢
体针梅花针曲池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小穴位 大健康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梅花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