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临床分析

2010-02-10 15:33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1期
关键词:纤溶酶尿激酶胸痛

杨 淑

云南省蒙自县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6611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早进行溶栓再灌注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溶栓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再灌注治疗,能使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心功能和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率。因此已经成为治疗AMI的急救措施,而且愈早愈好。现回顾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内一科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入院的5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证明尿激酶溶栓效果可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AMI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出现持续性胸痛的时间最短1h,发病时间≤6h,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导>0.1mV,胸导>0.2mV。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为37~70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40岁以下3例,40~49岁17例,50~59岁33例,60及60岁以上5例。梗死部位:前壁37例,占63.8%;下壁21例,占36.2%。所选病例无溶栓禁忌证。

1.2 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及氯比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尿激酶150万单位溶于100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溶栓前后3h内每半小时描记一次心电图,观察ST-T变化,以获得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再灌注的有效证据。以后定期观察心电图动态演变。导联电极位置严格固定,于发病后8、12、16、20、24和48h检查CK、CK-MB、TNI,以观察峰值提前情况。溶栓后12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q12h,持续7d,监测APTT。

2 结 果

2.1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

①自溶栓开始2h内胸痛较溶栓前迅速缓解>70%或完全缓解;②自溶栓开始2h内抬高的ST段迅速回降>50%;③血清CK-MB峰值前移至距发病14h内;④自溶栓开始2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以上4项中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判定为血管再通,但仅有①和④两项不能判定为再通。临床判断再通的标准简单易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2.2 结果

58例患者46例判断为血管再通,占再灌注率的79.3%。其中ST段迅速回降>50%的有35例,胸痛2h内较溶栓前迅速缓解>70%的27例,完全缓解的15例,血清CK-MB峰值前移至发病14h内的28例,溶栓后2h内出现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12例。

2.3 不良反应

3例发生穿刺部位淤斑,1例患者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溶栓治疗是20世纪70年代用于AMI治疗的早期再灌注方法,问世以来,已使AMI病死率明显降低。AMI发病8h以内,90%以上均见到血栓,其中几乎全部是红色血栓或混合血栓,偶有白色血栓的报道。溶栓药物通过去除Ary-Val肽段,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从而发挥作用。纤溶酶是一种非特异的血浆蛋白,可以降解血浆因子Ⅴ、Ⅷ,从而溶解纤维块。尿激酶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溶栓剂,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为纤溶酶,半衰期14~20min,但是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作用可以持续到12~24h。UK无抗原性,无至热源性,严重过敏反应较少。上述病例分析,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5%左右,可早期重建血供而达到缩小梗死范围的目的。梗死时间越长,纤维蛋白的胶联凝块越难被溶栓剂溶解[1]。通过总结本组资料,我们的体会是:AMI作为一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坚持就地就近的抢救原则,诊断成立并排除溶栓禁忌证后,越早溶栓效果越好。

总之,对AMI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简便易行,能够减少AMI严重并发症,改善预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对限于条件不能行急诊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医院,更应积极推广应用。

[1] 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134.

猜你喜欢
纤溶酶尿激酶胸痛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养殖可口革囊星虫纤溶酶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根霉纤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