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患者应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

2010-02-10 15:33张素平褚晓燕隋桂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1期
关键词:气囊分泌物呼吸机

张素平 褚晓燕 隋桂珍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261300)

高位截瘫可造成呼吸肌麻痹,影响呼吸,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抢救了许多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但是此类患者并发症多,在使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中,良好的护理能使患者减少并发症,尽早脱离呼吸机、拔管、恢复自主呼吸。

1 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的患者,经气管切开处连接呼吸机,全身又有各种管道,加上心电监护仪机器发出的声音加重患者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此时,护士与患者接触时态度要和蔼,用通俗易懂、易接受的语言,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安抚患者焦虑烦躁的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的护理

2.1 气囊充气要合适

气囊充气后可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人工正压通气,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流入气道。当前广泛采用最小气囊闭合技术,就是将气囊内压力维持在0.42~0.45kPa。

2.2 机械通气期间

严密观察生命指征,病情变化,呼吸机的机械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呼吸机报警。预防呼吸机引起的人体各种器官功能损害及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

2.3 气管的湿化管理

有效的湿化气道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气管切开后应该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稀释排除,如果吸入气体湿化不足,黏稠的痰液更易积聚气管内,严重妨碍通气功能,加重缺氧。病房气温易在18~20℃,湿度60%~70%,呼吸机加湿器温度易控制在32~36℃,如果超过40℃可造成气管烫伤。湿化器储水罐内无菌蒸馏水要及时添加,并注意恒温调节,呼吸机管道连接的小储水罐所收集的冷凝集水应及时清除,以防进入湿化器和呼吸道中。

2.4 吸痰的护理

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透明、软硬度、长度适中。吸痰前向患者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合作。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迅速,边旋转边吸引,切忌上下多次提插,同一根吸痰管先吸气道分泌物后,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吸口鼻腔内分泌物后,决不可再重复进入气管。痰液多时,忌长时间吸痰,必要时间隔时间为3min以上再吸引,在吸引气管分泌物时。应鼓励患者咳嗽,以咳出气管深处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引负压不超过50千帕为宜。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如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3 一般护理

3.1 控制呼吸道感染及坠积性肺炎

鼓励患者有效的咳嗽,协助翻身,拍背。呼吸机管道一般每周高水平消毒一次。

3.2 加强口腔护理

2~3次/d,以减少口咽部细菌。

3.3 定时消毒

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限制探视人员,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绝对禁止探视,预防交叉感染,每月空气培养1~2次。

3.4 皮肤护理

做好患者的全身清洁工作。定时翻身,每小时一次,并按摩骨隆突处,经常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四肢,防止血栓形成、肌肉萎缩。

3.5 预防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消毒尿道口,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尿袋每周更换2次,防止逆行感染。

3.6 加强营养

根据医嘱采用与患者病情相适应的饮食方式。例如鼻饲流质、胃肠外营养等。

3.7 加强安全防护

注意防止导管严重阻塞,误入一侧总支气管、导管脱出、呼吸机管道脱落、呼吸机失火等一系列危险情况发生,强化预防措施。

4 撤离呼吸机前后的护理

4.1 心理护理

患者对呼吸机已产生依赖心理,所以长期使用者,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合作。撤机时在患者床边,增强患者安全感。

4.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在撤机期间的各项生命指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 拔管前后的护理

5.1 评估并确定拔管指征。

5.2 备好用具(吸痰装置、吸氧装置、呼吸器、面罩、再插管用具)。

5.3 决定拔管前先吸净导管内外分泌物,包括口腔、鼻、气囊上方分泌物,边松气囊边吸痰边拔管。导管拔出后一般禁食12~24h,防止进食过早而误吸,拔管后指导患者进食和发音。

5.4 拔管后若出现喉痉挛或呼吸不好,加压吸氧,注意观察,必要时再度插管。

5.5 注意拔管后延迟性并发症,如喉溃疡、气管炎、声带麻痹、勺状软骨脱臼等,要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气囊分泌物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