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设

2010-02-11 03:20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朱尤帅涂世英宋学林
中国畜牧业 2010年23期
关键词:耳标云南省疫病

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朱尤帅 涂世英 宋学林 朱 荣

○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 杨建发

昆明动物园 李云乔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以动物二维码耳标为载体,在动物生命周期过程中,利用移动智能识读器采集动物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等环节的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采集的信息上传中央数据库,从而达到对动物生命周期进行适时监控,实现疫病可追溯的目的。2007年以来,云南省认真落实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措施,为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障全省肉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就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云南省非常重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一方面,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辖区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2007年以来相继制定了《云南省动物标识管理办法》《云南省动物溯源设备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全省耳标、溯源设备的管理、签收、发放、领用、登记等制度。

2.努力增加经费投入。2007年以来,云南省仅省级财政就落实耳标及移动智能识读器和工作补助经费3261万元(其中2007年投入151万元,2008年投入1150万元,2009年投入980万元,2010年投入980万元)。

3.努力实施溯源信息上传。为最大程度实现溯源信息上传,云南省不断加大移动智能识读器及相关设备的采购工作,识读设备采购后,各地分别对本辖区的识读器进行了全面登记,及时开展了移动智能识读器的网上注册、SIM卡配置,以及溯源数据的传输工作。目前,云南省在中央数据库注册的识读器数量为3772台;申请办理SIM卡3674张;“溯源业务统计”按地区统计操作头数,上传中央数据库数据9765761条。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强化宣传。万事开头难,宣传是关键,为做好全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启动和推进工作,云南省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工作氛围。一是及时向政府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引起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以便在政策和经费投入上得到更多帮助。二是迅速转发、制定有关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不定期在畜牧兽医系统内召开座谈会,提高畜牧兽医系统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壮大宣传队伍。三是在云南省动物卫生监督网进行网络宣传,及时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解决的方法。四是采取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全省规模化饲养场(小区)、畜禽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广大散养户、村级防疫员进行宣传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涉及的科技产品与先进技术较多,因而培训工作是实施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2007年以来,云南省每年都对业务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2007年至今,举办省级培训班6期,培训业务技术人员600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各州市县区也已举办培训班110期,培训业务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

3.加强层级管理。按照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溯源系统的要求,云南省的省、州(市)、县三级都设立了信息管理员,专门从事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溯源系统管理、耳标订购、发放、上传数据统计工作。省、州(市)、县(区)、乡(镇)都分别建立网络,明确各级别单位名称。同时,人员注册确保注册准确,并根据职责注册到相应的岗位,以免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加强督查。为确保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云南省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对该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在年底对各地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由于云南省财力有限,虽然省里在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费,但因州(市)、县级基本没有经费投入,全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费不足,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

2.基础条件差。云南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大多面临用房紧缺、执法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达不到配置要求或缺乏等情况。国家虽然进行了省级、县级动物监督体系建设项目投入,但投入很少,对云南省16个州(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至今尚未进行过任何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进度。

3.网络问题。登录中国动物卫生监督网及耳标溯源门户网站时,网络运行速度较慢,每一次登录需较长时间,甚至长时间无法登录,影响了报表上报时间,很多时候无法及时对各地申购的标识进行网上审核和溯源数据查询,工作效率较低。同样,中央数据库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4.基础信息尚须完善。虽然已建立起省、州(市)、县三级追溯网络,但从省级网站上统计,部分州(市)、县对自身的基础信息填写不够完整,部和省两级部门很难对全国或全省的机构、人员结构、部门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准确统计,不能充分体现兽医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

5.部分地方对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在标识管理方面主要在签收、发放和注销环节,与实际申请、审批和生产的数量不符,签收率低;在识读设备方面主要表现为智能识读设备使用率较低;在标识佩戴方面,因云南省95%以上属山区,牲畜分散,而且很多都是进行放养,动物标识佩带工作较为困难。

6.信号不稳定。在一些乡村有时GPRS信号弱或无信号,出现无网络信号或信号不稳定等情况,识读器无法正常使用,影响了工作进度,加上每月初或月末,经常出现SIM卡欠费停机等情况,基础信息的录入和上传受到很大影响。

四、工作建议

1.加大对动物卫生监督基本建设项目的经费投入。鉴于云南省财力薄弱的实际,建议将州(市)监督所办公用房及设备等基本建设纳入项目投资计划,分期分批解决;续建省级及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项目,建立完善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每年给予一定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费补助。

2.认真研究建立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中耳标、识读设备经费投入机制。1996年开展动物免疫耳标佩带时,国家没投一分钱,经过努力,全省工作已全面推开;而到了改免疫耳标为动物二维码标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标识经费由省级财政解决,但省级财政无力全额承担标识经费,州(市)县又不愿出,造成了经费来源单一且严重不足,工作很难开展的局面。建议认真研究解决这一制约工作开展的难题,如参考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补助的方式,制定中央、省、州(市)、县各级按一定比例分担的政策。

3.增加对标识佩带及信息上传的工作经费补助。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量大,程序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现在国家又规定不准向农户收取防疫费,村级防疫员补贴普遍比较低,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和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当前村级防疫员工作量不断加大的情况,建议国家增加对标识佩带及信息上传的工作经费,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4.加强沟通。建议农业部加强与中国移动的沟通和协调,解决GPRS信号弱、无信号或信号不稳定等问题,确保SIM卡信号的畅通;采取提前预拨等方式将款项层层划拨中国移动及下属各分支机构,避免SIM卡因欠费停机现象的发生影响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5.升级网站。建议对中国动物卫生监督网及耳标溯源门户网站服务器进行升级,提高网络运行速度,解决登录时间长或不能登录等问题,提高报表上报、溯源数据查询等工作效率。

6.认真调研。针对目前耳标信息上传中存在的大量问题,组织专题组到各地认真调研,寻求适合我国现状的上传方式和设备应用等。

猜你喜欢
耳标云南省疫病
动物耳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浅析当前生猪耳标管理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牲畜耳标和电子耳标有了新的技术规范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