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通化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2010-02-11 05:39陈铁陈君
中外医疗 2010年5期
关键词:疫情报告直报漏报

陈铁 陈君

(吉林省通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通化 134001)

通化市于2004年1月1日起实行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为全面了解和分析我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加强对传染病的防制,及时了解疫情动态,以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结合每年2次的疫情督导检查和每年4次的传染病漏报率及网络直报工作检查,对我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通化市共有123家医疗保健机构,其中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46家,乡镇卫生院77家。

1.2 调查内容

调查2007年1~12月各医院的门诊日志、医院保健科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及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

1.3 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参考依据》和《疾病监测手册》进行。(1)了解各医疗保健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2)该医疗机构登记的传染病病例数与同期该医疗机构网络上报的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核对;(3)每次随机抽查100张传染病报告卡,统计其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4)了解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重卡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疫情报告管理情况

通化市各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相应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并成立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有专业人员及计算机人员负责每天的疫情卡片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在内、妇、儿、急诊、皮肤、性病、传染病等相关科室建立门诊日志,但门诊日志仍存在漏登病例、书写缺项、漏项、字体潦草的现象,给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通化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23家,其中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46家,网络直报率100.00%,达到国家网络直报平均水平(98.3%)。而乡镇卫生院在2007年6月30日前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仅为29.87%,远远低于国家网络直报平均水平(66.00%)的要求。经过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努力,积极与当地政府协调,截止到2007年12月份我市的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直报率为100.00%,达到国家网络直报平均水平。

2.2 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分析

2.2.1 传染病漏报情况 (1)总漏报情况:本次共调查病例276032例,查出传染病6344例,漏报22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5例、丙类传染病7例),漏报率为0.35%,低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2%);在传染病报告漏报的科室中化验室漏报率最高(2.60%)。(2)不同病种漏报情况: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6种,其中漏报8种,分别为风疹漏报率2.21%、腮腺炎漏报率0.68%、淋病漏报率0.66%、猩红热漏报率0.57%、出血热漏报率0.50%、肺结核漏报率0.34%、病毒性肝炎漏报率0.22%、细菌性痢疾漏报率0.18%。(3)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平均漏报率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为0.12%,乡镇卫生院为0.45%。

2.2.2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情况 4次调查共抽查传染病报告卡400张,初诊报告及时391张,报告及时率为97.75%;填写准确、完整的报告卡有387张,填卡完整率为96.75%。个别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规范,主要问题是项目填写不全,缺少填卡日期、职业、现住址填写不全等项目。

2.2.3 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 2007年全市七个县(市、区)通过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7749张,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报卡占80.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卡占0.012%,乡镇卫生院报卡占3.52%,妇幼保健院(所、站)报卡占4.01%,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报卡占11.4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报卡占0.63%。在报告的7749张传染病报告卡中,网络直报卡片数7325张,传染病网络直报率94.53%,代报传染病卡片数424张,代报率为5.47%。(1)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全市2007年共报出传染病报告卡7749张,及时报告卡片7713张,及时报卡率99.54%,各县(市、区)未及时报告卡片数为36张,未及时报卡率0.46%。(2)疾控中心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情况:2007年各疾控中心及时审核卡片7741张,及时审核率99.90%,未及时审核卡片共计8张,未及时审核率为0.10%。查出重卡1张,重卡率0.01%。无县(市、区)零缺报。我市传染病报告卡从录入→审核平均时间为0.052d。

3 讨论

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监督监测和管理的基础,漏报、迟报疫情将直接影响防疫措施及时落实、影响流行规律分析、预测预报、防治效果评价和准确地制订防治规划。尽管通过培训技术指导,我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传染病疫情报质量有了明显好转,疫情报告率有很大的提高,漏报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临床医师重临床重科研,对传染病报告相对重视不够

临床医师报告传染病有消极心理,随意性大。专家上门诊时间紧,患者就诊量大。另外有些传染病例如梅毒、淋病等性病,患者多用假姓名假地址就诊,存在一人多个姓名就诊,使传染病报告数量有一定的伸缩性。带教实习医生时不讲遇到传染病应如何报告,使进修生、新入院的毕业生进入临床后遇到传染病时不知道报告及怎样报告,使有的科室存在传染病漏报现象。

3.2 报告方法滞后,管理存在衔接脱节问题

医院目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沿用传统的模式,逐级传报方式,信息由门诊、病区、实验室的医务人员手工书写,保健科医务人员收集、归纳、统计传染病报告卡,造成传染病有漏报及迟报现象发生。此外,个别医院保健科没有微机,疫情报卡由非疫情管理人员录入,造成中转时间过长。

3.3 疾病控制中心对医院疫情管理方式存在不足

当前,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主要采取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疾病控制机构作为管理者从疫情处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行政措施,要求被管理者执行,这种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疾病控制机构提出的措施,带有强制性质,即要求被管理者必须做到。无可非议,落实这些措施,是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需要,但这种管理模式重视的是措施的具体落实,而往往忽视这些措施给被管理者带来的困难和不可操作性。

4 建议与对策

为进一步搞好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成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市、县级医疗机构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领导、预防保健科负责人及具体专业工作人员三方面组成;乡镇卫生院由院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两方面组成。(2)建立健全疫情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并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提高本单位的传染病上报质量。(3)加大传染病宣传教育力度,实行全员培训,坚持经常性教育。提高他们传染病报告的自觉性,增强法律意识,杜绝法定传染病的漏报、迟报。(4)网络直报人员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负责,收到疫情报卡后要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报告录入,杜绝迟录现象。(5)加大政府对防病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以尽早实现医院传染病疫情与区、市疾病控制中心连点成网,通过网络进行传染病个案报告及传染病个案通知管理及传染病疫情的双项传输。(6)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疫情报告直报漏报
各类气体报警器防误报漏报管理系统的应用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方法探讨
动物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镇江市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关于对动物疫情报告受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全过程管理
日本厂商在美漏报事故千余起被指管理疏漏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