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型葡萄巨玫瑰在浙中丘陵地区的配套栽培技术初报

2010-02-11 17:04钱东南钭凌娟陈鸿才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原球茎巨峰文心

钱东南,钭凌娟,陈鸿才

(1.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17;2.浦江县农业局,浙江浦江 322200)

巨玫瑰是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杂交育成的欧美杂交种四倍体葡萄新品种。其母本为沈阳玫瑰,父本为巨峰。1993年杂交,1996年结果,2000年定名,2002年 8月通过专家鉴定。2002年冬作者从巨玫瑰品种选育者大连市农科院王玉环同志处引入浙江省金华市试种,2004年始果,从在金华 5年结果的情况来看,巨玫瑰葡萄果实既甜又香,品质极优,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因它抗病性强,花芽分化好,丰产、稳产性好,易栽培,深受生产者的欢迎,所以该品种在浙江及类似生态区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作为中熟高档品种搭配种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从大连市农科院引入的巨玫瑰葡萄扦插苗和自行用巨峰、红富士、SO4作砧木的嫁接苗;金华本地的藤稔嫁接苗和巨峰扦插苗。

1.2 方法

2002年冬定植,采双十字 V形架,行株距2.8 m×1 m,以藤稔和巨峰为对照;2004年挂果,2003-2008年观察记载物候期和其它生物学性状,理化测定项目主要有穗重、粒重、可溶性固形物、果粒纵横径,用天平测穗重和粒重,用 WYT-32型手持折光仪测可溶性固形物,用游标卡尺测纵横径。感官测评项目有果穗外形、色泽、果粉、浆果风味等。

1.3 葡萄园生态条件

葡萄园地处浙江省的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4℃,1月平均气温 4~6℃,极端气温为-7℃,7月最高温39.7℃,平均29.8℃,无霜期始于 3月中旬,长约 260 d。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 240~260 d。年日照时数1 900~2 000 h,年降雨量1 400~1 500 mm,降雨量多集中在 4月至 7月上旬,有春雨、梅雨等,盛夏与初秋晴热干燥,常有长时间的干旱少雨。种植地系丘陵地,红壤土,土层深厚,pH值 6.5~7,排灌条件良好。

2 结果和分析

2.1 果实性状

果穗圆锥形,穗长约 19 cm,穗宽约 14 cm,有比较大的副穗,穗重 480~720 g。果粒椭圆形,纵径 2.7 cm,横径 2.3 cm,粒重 9~10 g,最大 15 g,果粒着生紧密,成熟时呈鲜红或紫红色,果皮中等厚,果粉中等。果肉较软,汁液中等,味极甜,可溶性固形物 17%~20%,具浓郁的玫瑰香味,口感好,品质极佳。果肉与种子易分离,每果含种子 1~3粒。

2.2 生长结果特性

通过 2004-2008年的观察发现,巨玫瑰葡萄在浙江金华地区的生长势较强,叶片较大。花芽分化较好,结果枝率约 65%左右,结果枝上着生花穗数 1~3个,平均约 1.8个,坐果性能较好。早结果丰产。

2.3 抗逆性及适应性

经观察,该品种抗黑痘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与藤稔相当,抗霜霉病比藤稔弱;在高温条件下,基部叶片有黄化现象;对土壤和环境要求不很严,可在南方能种巨峰系品种区域范围内推广种植。

2.4 物侯期

在浙江金华露地栽培时萌芽期为 3月 22日,开花期为 4月 30日,成熟期为 7月 18日。为中熟品种。大棚栽培时萌芽期为 3月 12日,开花期为4月 23日,成熟期为 7月 13日。成熟期比藤稔早5~7 d。年度间的物侯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栽培方式

巨玫瑰葡萄在南方可选用露地栽培或避雨栽培。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推行先促成后避雨的大棚栽培,既可减轻农药使用量,又能提早上市,避开藤稔、巨峰等大量中熟品种的销售旺季,以更大地提高经济效益,但应控制棚内温度,以防高温对巨玫瑰叶片的不利影响。

3.2 栽培架式

选用高宽垂 T形架、双十字 V形架或水平棚架。其相对应定植密度一般行株距顺次为 2.8~3 m×1 m、2.5 m×1~1.5 m、4 m×1 m为宜。成年树后视具体生长情况进行间伐。

3.3 合理整形修剪

第 1年根据不同的架式,主要是培养良好的骨架。

进入结果期后,应合理整形修剪。夏剪必须综合运用和处理好抹芽、去卷须、疏枝、摘心、副梢处理,特别应充分注意及时摘心控梢工作,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减少无效消耗,改善通风透光,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的良好进行。结果枝在果穗以上 7~8叶时进行第 1次摘心,以后顶端副梢留 2~3叶反复摘心,基部 1~2个副梢留 1~2叶绝后摘心,其余副梢摘除,15叶以后强控。营养枝在 12叶时进行第 1次摘心。

冬季修剪,主要以 5~7芽中梢修剪为主,结合 3芽短梢修剪。

3.4 优化果穗处理

因巨玫瑰葡萄的副穗比较大,故应重视整穗疏果。花前 1周结合疏花序进行花序整形,剪去副穗,疏除小穗、病穗、过大穗,疏果穗则在落果结束后立即进行。坐果后疏除病粒、畸形粒、小粒和过密粒,以确保穗粒整齐一致,一般每穗保留 60~70粒。

3.5 提倡套袋栽培

果穗套袋能减轻病、虫和鸟害,减轻果实药物污染和农药残留,并使果面光洁亮丽,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性。套袋时期一般在疏果后进行,但套袋前必须喷 1次杀菌剂或保护剂。袋最好是选用优质专用白纸袋。

3.6 严控产量,确保优质

每 667 m2留穗2 200~2 500串,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应控制在 1∶2左右,1个结果枝只留 1穗果,产量控制在 1 300 kg以内,一般以 1 000~1 200 kg为宜。据观察,挂果偏多,对上色和品质以及成熟期都有不利影响,故应严控超载。

3.7 因园因树制宜,科学施肥

幼树 7~8叶后开始追肥,主要是薄肥勤施,追肥一直到 9月份。成年树基肥施肥量应占全年用肥量的 60%~70%,主要以有机肥为主,适量配施硼、镁、锌、铁等微量元素肥料;基肥提倡秋施。一般在 10月上中旬深翻施基肥,每 667 m2施猪栏粪等有机肥2 000~3 000 kg,钙镁磷肥 50 kg。追肥以三元复合肥为主,主要是抓好膨果肥、着色肥和采果肥,而膨果肥、着色肥都应注意增施硫酸钾。膨果肥:开花后至幼果膨大期,每 667 m2追施腐熟饼肥 200 kg,三元复合肥 30 kg,硫酸钾 10 kg,间隔 1周分 2次施入。着色肥:果实转色初期,每 667 m2追施硫酸钾 20 kg,促进果实上色和糖分积累。采果肥:果实采收后,为恢复树势,每667 m2及时追施三元复合肥25 kg,尿素10 kg,树势好的可不施用。酌施萌芽肥:3月初每 667 m2施尿素 5~10 kg,过磷酸钙 25 kg,生 (下转第 59页)殖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浓度 BA对原球茎增殖差异显著,总体而言 KT处理的增殖率较高,这一点与本文对文心兰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细胞分裂素对不同兰科植物的原球茎增殖效果不尽相同。Saiprasad等[14]认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斛兰原球茎生长发育的调控可能与乙烯、甲烷的释放有关,这为进一步了解文心兰原球茎的形态发生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1] 邱金春.文心兰之组织培养繁殖 [J].农业世界,1995,139(3):38-41.

[2] Kerbauy G B.Plant regeneration of Oncidium varicosum(Orchidaceae)by menas of root tip culture[J].Plant Cell Rep,1984,3:27-29.

[3] Santana C E,Chaparro K.Clonal of Oncidium through the culture of floral buds[J].Acta Horticulture,1987,482:315-320.

[4] 何松林,十鸟三和子,王献,等.不同基本培养基及培养方式对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J].华北农学报,2001,16(1):88-91

[5] 何松林,孔德政,杨秋生,等.碳源和有机添加物对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2):154-157.

[6] 魏翠华,陈沁,谢宇.影响文心兰增殖培养之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164-168.

[7] Park S Y,Murthy K Y.Rapid propagation of Phalaenopsis from flower stalk-derived leaves[J].In Vitro Cell Dev Biol Plant,2002,38(2):168-172.

[8] 魏翠华,徐晓薇,林绍生,等.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分化影响因素探讨 [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3):42-44.

[9] 涂智美,李哖.培养基成分对蝴蝶兰白花杂交种无菌发芽之影响 [J].中国园艺,1986,32(4):280.

[10] 沈荣寿,徐善德.培养基与培养方式对垂头地宝兰根茎形成枝叶影响 [J].中国园艺,1996,42(4):407-416.

[11] Ichihashi S,Hiraiwa H.Effect of solidifier,coconut water,and carbohydrate source on growth of embryogenic callus in Phalaneopsis and allied genena[J].Journal of the orchid society of India,1996,10:81-88

[12] Islam MO,Ichihashi S.Effectsof sucrose,maltose and sorbitol on callus growth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in Phalaenosis,Doritaenopsis and Neofinetia[J].JJapan Soc Hort Sci,1999,68(6):1124-1131.

[13] Teo K H,Kunisaki JT,Sagawa Y.Clonal propagation of strapleaved Vanda by shoot-tip culture[J].Am Orchid Soc Bull,1973,42:402-405.

[14] Saiprasad G V S,Polisettu R,Raj A.Effect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production of PLBs and multiple shoots in orchid:Dendrobium‘Sonia':Assessment of role of methane and ethylene[J].Phytomorphology,2003,53(1):63-71.

[15] 陈春满,叶一枝,凌绪柏.象牙白花兰种子及茎尖培养与原球茎形态发生 [J].园艺学报,2002,29(3):251-254.

猜你喜欢
原球茎巨峰文心
铁皮石斛原球茎富硒悬浮培养条件优化
秋水仙素对泽林考兰原球茎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杜鹃兰类原球茎快速增殖研究
浅谈既有站改造施工技术
舒墨花鸟间,逸趣显文心
天然有机物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冬天来啦
北镇市巨峰葡萄优质绿色健康栽培的技术探讨
On Modern Fruit Production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