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矿安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0-02-12 17:44谢方涛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隐患煤矿

文/谢方涛

国有煤矿安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文/谢方涛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行业,同时也是高危行业。国有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主力军,是否能够安全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如何坚持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实现安全发展,是煤炭行业一个重大课题。

一、国有煤矿安全发展的制约因素

1.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培训方式方法缺乏新意。随着近年煤炭价格的恢复性上涨,一些煤矿受利益驱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不强。

有的煤矿是历史欠账造成遗留问题,有的是“重生产效益,轻安全投入”思想存在,一些煤矿的科技投入、安全工程投入不到位,造成设施装备水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程度不能完全满足安全发展需求。

一些煤矿安全培训仍沿用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旧模式,且形式单一,照本宣科的理论知识培训多,可操作性的现场技能培训少,造成培训与实际操作应用脱节。更有甚者,在安全培训方面不够重视,投入少,欠账大,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2.煤炭地质赋存条件差,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压力。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延长,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环境更加恶劣,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加剧,深部开采、孤岛开采、大倾角开采、“三下”开采、边角煤开采、厚薄煤层配采等,都使生产接续的难度和职工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3.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参差不齐,不规范作业行为仍然存在。在现场作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部分职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侥幸、麻痹、取巧、轻视、厌倦等心理,盲目性、无知性、习惯性、放任性、工序性等各类“三违”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4.人力资源培养接续困难,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流失严重。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工作条件苦、累、脏、险,收入相对偏低,岗位吸引力较差,社会上对矿工有一些偏见。井下职工退的多、补的少,造成人力资源培养接续困难,现有职工年龄结构不合理。

国有煤矿在人才使用上往往出现政策不活、力度不大、创新不够的现象。受高薪水、高福利、重要管理岗位的诱惑和吸引,一些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才相继流失,给煤矿发展带来冲击。

二、国有煤矿安全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主题。特别是近年来,煤矿安全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煤矿工作能否创水平,安全是首要保障,是第一硬仗。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的理念,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优于一切的位置上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必须进一步保持坚定清醒的思想认识。在煤矿,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确保安全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境界,把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一是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信念,坚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坚决破除“事故不可避免”的畏难情绪。二是充分认识安全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松劲、措施上不减弱。三是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和问题,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时刻保持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时刻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持续不懈地抓好安全工作。

2.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一是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深化安全主题宣传、岗位技术比武等活动,强化“应知应会”“必知必会”教育,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亲情抓安全,教育干部职工立足本职,自保互保,加强联保,自觉自愿不去“三违”、自动自发制止“三违”。二是深化“双基”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基层基础建设,把重心下移到区队班组,前移到作业现场。深入开展质量竞赛,积极创建精品工程,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由点面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检查型达标向制度型达标转变。加快煤炭开采技术研究和重大灾害防治研究,大力建设数字化、安全高效型矿井,实现安全工作向可控转变。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构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新模式,着力推动安全文化进区队、进班组、到岗位、进家庭,用文化力提升职工安全境界,凝聚职工抓安全的工作合力。

3.必须进一步突出超前预防。超前预控是保障安全的前提,是抓好安全的关键。一是树牢超前预控理念。没有不可预防的事故。坚持“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做到有迹象就查,露苗头就敲,见倾向就纠,出问题就抓。要系统分析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事故易发关键时段和帮教管控重点人物,科学把握重点环节,使事故治之于未出,防患于未然。二是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树立“发现隐患是本职,解决隐患是能力,回避隐患是失职”的观念,把查隐患、除隐患作为现场生产和管理的第一道工序。三是严格现场动态监管。健全完善以现场管理为主导,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安全确认为手段的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强化安全风险超前辨识、过程控制、动态巡检、闭环管理,实现“技控”与“人防”有机结合。

4.必须进一步加大从严管理和超前问责力度。以严治矿、从严管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在安全上不严,就是对企业、对职工最大的不负责任。一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严格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分解落实,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设立干部安全责任档案,定期对干部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与职务任免、工资分配挂钩。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是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安全工作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都是重点,任何一个方面疏忽大意、监管不力,都可能酿成事故。要严查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上的隐患,严查人的不安全行为,加大反“三违”力度,严惩各类违章行为,严防违章现象发生。三是严格超前问责追究。把问责的环节前移,对存在的安全突出问题,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依据性质、情节一律实施从严超前问责。对各类“三违”行为、大小隐患、生产事故和安全侥幸事故,一律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分析处理,从重公开追究,从快公开警示。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在安全工作上保持强劲力度,在工作举措上着力打破常规,自觉以“事故出不起、不能出、不敢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推进安全工作。

(作者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

(责任编辑:林海源)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隐患煤矿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