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2010-02-13 21:40李仲学李翠平
中国矿业 2010年7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瓦斯矿区

袁 锋,李仲学,李翠平

(北京科技大学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己探明储量排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据统计,我国煤炭保有储量10024亿t以上,高硫煤储量为890.743亿t,其中硫煤储量为375.429亿t。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目前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均占70%以上,其中,直接用于发电和各种工业与民用的动力煤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5%。然而,我国动力用商品煤平均硫份为1.01%,其中以西南地区煤的含硫量为最高,全硫平均为2.97%。大量的煤炭燃烧,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出大量的硫化物、NO2、NO、CO2,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区域性环境污染。

煤炭产业传统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增长。在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管制的双重压力下,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煤炭产业。综合考虑资源、环境及技术含量等因素,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目标,形成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新型发展模式,以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学者们已就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包括煤炭行业发展角度[1-2]、典型煤炭企业发展模式探讨[3-5]、矿山企业竞争力方面[6]、煤炭企业区域建设[7-8]、循环经济发展评价[9]等方面。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炭循环经济的一般发展模式,对典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当前实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1 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是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方面进行考虑。技术上尽可能先进,经济上有利可图,环境上避免造成外部不经济性,提高企业环境效益。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煤炭资源开采环节

煤炭企业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者,要大力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和回采利用率。目前,我国煤炭综合回采率约为30%,其中:大中型煤炭企业综合回采率约为40%~60%,小型矿井综合回采率不足20%。针对煤炭开采环节资源浪费严重,达不到资源回采率指标等问题,煤炭企业依据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实行适度控制,有序开发,合理规划。实施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产业集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1.2 废弃物排放

煤炭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污染严重。矿井瓦斯灾害制约着煤炭生产发展,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无节制的对“空”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煤矿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抽排利用,化害为利,减少大气污染,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可利用抽排瓦斯技术发电。煤炭开采和加工排出的煤矸石,长期堆存不仅占压大量土地,其淋溶水污染地下水源和江河。而且,自燃的煤矸石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造成危害。大力推进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土地占用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初步实现废弃物再资源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发展

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煤炭采掘业的发展,促进了一连串下游工业的发展。在煤炭企业周边,以煤炭为依托,会形成一系列的煤炭辐射企业和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脱离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企业就会陷入孤军奋战状态,甚至裹足不前。因此,以煤炭企业为龙头,联合周边的第一、二、三产业,建成零排放、高就业、高效益的生态产业园区,是煤炭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2 典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

淮南矿业集团还处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开采的煤炭经过初级洗选,生产过程中的许多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在煤炭资源回收率、煤矿瓦斯、矿井水、矸石、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区治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升的潜力很大。现已采取的主要的措施有:

(1)煤电一体化电厂建设

发展煤电一体化,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变输煤为输电,可以减少煤炭运输成本及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

(2)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

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淮南潘谢矿区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较为复杂,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整套适宜于淮南地质采矿条件的成熟开采技术。近几年,采用先进勘探技术,不断优化设计,开展采煤工艺和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进一步开展“三下”技术研究,严格新的资源开采管理办法,并把煤炭回收率考核与矿井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定期检查考核,从而确保矿区煤炭资源利用率一直居于全国较高水平。采区回采率比考核标准平均提高2%,多采出煤炭近1100万t。随着张集、谢桥等一批现代化矿井相继投产,资源回收率又有较大幅度提高。

提高瓦斯综合利用率。近几年,淮南矿业集团为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提出“应保尽保,能抽尽抽”的瓦斯治理战略,抽采量和抽采率逐年大幅提高,抽采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随着瓦斯抽采方法的变革与创新,瓦斯抽采量增幅较大,2004年实际瓦斯抽采量达1.5亿m3以上,2005年瓦斯抽采量1.7亿m3。预计至2010年,瓦斯抽采量将达到4.16亿m3以上。如果不提高瓦斯综合利用率,将会给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不利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矸石资源的综合利用。矸石山堆存占地,对区域空气、水质、土壤、植被均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与破坏。淮南矿业集团矸石历史存量最高时达4000万t,经过处置利用后,2009年4月实测近2000万t,主要用于建材和制砖原料、填筑沟塘路坝、充填塌陷地复垦土地等。这些工程处置利用岩矸石,减少了工程取土购地、矸石堆存占地,并且复垦又恢复塌陷地利用价值,保护了土地资源,保护了环境。

洗矸、煤泥综合利用。淮南矿业集团各矿井选煤厂生产时伴生的洗矸、煤泥,是矿区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洗矸、煤泥具有一定的发热量,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替代煤炭用于发电。

现已建成新庄孜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规模为75MW,每年可利用洗矸、煤泥67.72万t。

沉陷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历经90年的开采,淮南潘谢矿区已形成的沉陷地面积约10万亩以上,其中积水区为2万多亩。随着开采规模、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土地塌陷面积和塌陷程度也不断加大。

对采煤塌陷地采取复垦整治工程措施,既恢复破坏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又使矿区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按照因地制宜,宜地则地,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目前淮南潘谢矿区共治理塌陷地6320亩。

淮南“泉九”是资源枯竭矿区,东起九龙岗、西至泉山、舜耕山两侧到阜淮线以南,紧邻淮南市经济、商业中心。为了对这一区域进行治理,淮南市和淮南矿业集团将市矿联合,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将“‘泉九’资源枯竭矿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列为淮南矿区十大发展目标之一。这个地区将建成淮南市快速交通线、生态线、城市景观线,建成以山水林居为主要特征的煤矿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区域。

3 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以实施的建议

(1)中央财政应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

对一些重大项目可以考虑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要研究开发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迄今为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已开展了多项关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今后要继续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深入研究,并以煤炭生产区域和大型煤炭企业为示范基地,开展煤炭循环经济实践。通过工业性试验和生产实践活动,促进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2)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近年来,国家推出许多资源利用的优惠政策,包括使用新型绿色材料有税收优惠等,对煤炭行业实行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政策保障。在现有的政策执行的基础上,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应加大对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政策优惠便利措施,包括修改涉及土地、矿产资源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矿井“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治理利用的税收优惠力度。

(3)尽快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要通过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划定矿区环境治理恢复的时间界限,应分计划经济期与市场经济期;法律出台前期与法律出台后期,明确采矿权人责任;通过提取煤炭资源补偿基金等形式,为煤炭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提供经济保障。我国煤炭以地下为主,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下沉、地表塌陷等问题比较严重,要在煤炭生产设计环节,就充分考虑这些环境问题,及早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4)实行严格的管理体系,促进煤炭企业清洁生产

通过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实现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供保障。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程序,可以控制煤炭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能够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煤炭生产企业,要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就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如提高煤炭回采率;井下产生的矸石尽量不出井,回填采空区;矿井水的井下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这样既可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也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二次污染。

(5)通过实施典型煤炭园区示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已有多个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出现了多个煤炭企业虚幻经济模式,如大同塔山模式、西山煤电模式、兖矿模式和抚矿模式等。建立工业园区,是国际上推行循环经济的重要做法。通过建立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实现不同煤炭相关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副产品的循环圈,降低煤炭企业输入和输出的物质流,形成相对封闭的循环产业链条,从而达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煤炭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和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4 结 论

总之,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经济,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高起点、新技术、大规模、轻污染、高效益优势,能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保

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生态工业的目的。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帮助资源枯竭型城市顺利地实现转型,最终使资源型城市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

[1] 左铁镛.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6(11):13-14.

[2] 胡振鹏,汪勤峰.矿产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2):236-242.

[3] 崔倩, 魏晓平. 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矿业, 2009,18(10):20-22.

[4] 孙立梅,王震声.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是煤炭资源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J].中国矿业,2006(8):29-31.

[5] 四季春.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模式[J].煤炭学报, 2006(4):549-552.

[6] 王学评,周进生.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矿山企业竞争力[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135-136,143.

[7] 房建国, 周宏春. 新汶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18-120.

[8] 孙玉峰,闫慧敏.从循环经济角度谈矿区的可持续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5(4):24-25.

[9] 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87-90.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瓦斯矿区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政工干部的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