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防总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0-02-14 06:11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
治淮 2010年6期
关键词:滞洪区淮河流域淮河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张志彤

(2010年4月25日)

一、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3年淮河防总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正确领导下,经豫、皖、苏、鲁四省和淮委共同努力,淮河防总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防汛抗旱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战胜了严重的洪旱灾害。淮河流域灾害频繁,近年来先后发生2003年、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发生了2009年的严重干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和沿淮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周密部署、科学调度、果断决策,流域四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依法防洪、奋力抗灾,确保了沿淮城市和交通干线安全,确保了淮河干堤和重要支流堤防的安全,确保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夺取了淮河防汛防旱的全面胜利。

二是完善了淮河防总工作体制。淮河防总2003年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订完善了工作规程和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分工,建立了统一指挥的防汛组织保障体系,在近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又更名为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完成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调整,建立了符合淮河防汛抗旱实际的工作体制。

三是建立了淮河防汛抗旱预案体系。近年来,淮河防总会同流域四省,构建了以《淮河防御洪水方案》为重点的淮河防汛抗旱预案体系,修订完成了《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制定了《淮河防总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完成了水库、堤防、湖泊、城市、蓄滞洪区等一系列的防汛抗旱预案,为做好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建立了防汛抗旱的应急协调机制。在淮河防总的组织协调下,豫、皖、苏、鲁四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逐步建立了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团结协作的应急工作机制。在抗御2003年、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过程中,各省认真执行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调度指令,科学有序地调度防洪工程,河南省适时运用上游水库拦洪削峰,安徽省及时启用氵蒙洼等蓄滞洪区分洪,江苏省提前开启入海水道、入江水道泄洪,充分发挥了防洪工程作用,为夺取淮河防汛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江苏省与淮委、沂沭泗局密切配合,精心做好沂、沭、泗河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四省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得益于淮河防总总指挥总揽全局、正确领导,得益于各位副总指挥尽职尽责的全力支持,得益于淮河防总办公室扎实工作、参谋到位。

二、清醒认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去冬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大部分地区入冬早、气温低、出冬晚,全国平均气温创22年来最低,部分地区遭受冻灾;与此同时,全国降水极度不均,西南异常少,东北、江南和新疆北部等异常多,今年部分地区旱情之大、春汛之早、积雪之多、冰冻之重历史罕见;受持续强冷空气和寒潮天气影响,渤海湾海冰面积为近30年来同期最大。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国降水偏多的范围大于2009年,主要多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汉江、江淮、黄淮、华北南部和西北东部等地区,大江大河,特别是淮河等流域发生极端强降雨和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东南沿海以及一些内陆地区可能遭受严重的台风和山洪灾害,一些地区也可能发生大面积的干旱。为此,要对今年的天气形势和可能发生的汛情、旱情有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虽然近年来的治淮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

一是行蓄洪区建设滞后、启用难的问题仍然突出。目前,淮河流域的行蓄洪区普遍存在人口密集、工程体系不完善,启用标准低、避洪设施不足等问题,一旦运用蓄滞洪区分洪,需大规模转移群众,调度决策和启用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排涝标准低,内涝问题仍然严重。淮河流域有易涝耕地近1亿亩,占流域耕地面积的50%,排涝标准大多不足3年一遇,当淮河发生洪水时,受河水顶托,大量集雨难以自排,因洪致涝、洪涝并发、“关门淹”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三是下游洪水出路不足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洪泽湖下游入江水道、分淮入沂和入海水道等主要排洪河道均未达到规划标准,洪水出路明显不足,淮河干流发生中小洪水就可能造成洪泽湖及中下游河道长时间的高水位,进而加重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四是支流河道防洪标准仍然偏低,病险水库安全隐患仍未根除。淮河流域支流防洪标准只有5~20年一遇。大多数支流存在堤防基础质量差、堤身隐患多、穿堤建筑物病险多等问题。淮河流域有40%的中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病险,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五是淮河供水安全任务仍然艰巨。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十分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沿淮及淮北地区经常出现严重干旱,水污染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三、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

目前淮河流域受前期降雨偏多影响,干流主要控制站来水量明显偏多,流域内大型水库蓄水多于历史同期。据有关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降水较常年偏多,发生极端强降雨和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同时,淮河流域旱涝不均,一些地区也有发生干旱的可能性。为此,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全面做好淮河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确保防汛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要加强对行政责任人的培训,提高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今年国家防总要在继续会同监察部向社会公布全国重点防洪工程的防汛责任人名单的基础上,会同监察部公布全国地市级抗旱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建议各地也要完善防汛抗旱责任制,并采取适当方式公布于众,建立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二)着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淮河防总要根据沂沭泗东调南下续建工程进展情况,及早开展《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修订工作。各地要以国务院批准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和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为指导,根据工程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水库、行蓄洪区、湖泊和泄洪河道等各项运用预案。特别是已列入国家蓄滞洪区名录的杨庄、洪泽湖周边、南四湖湖东等蓄滞洪区,一定要按照国家防办《关于切实加强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汛前完成预案的编制、报批工作。

(三)着力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和调度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分析会商,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防御水旱灾害的超前性、预见性。要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雨水情和旱情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洪水和干旱预报方案,不断提高流域性洪水、山洪、局部强降雨和旱情等预测预报水平,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发布水旱灾害预警信息。加强流域洪水调度,以科学的决策调度减少淮河洪水出路不足和内涝造成的防汛抗洪压力和灾害损失。

(四)着力抓好薄弱环节的防洪保安工作

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两小”安全度汛。对于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要把人员转移避险和抢险救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县、乡、村、户,及时做好人员转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认真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汛前完成淮河行蓄洪区财产登记工作,落实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确保蓄滞洪区正常启用和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今年淮河流域的在建工程,各有关地区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认真落实安全度汛的具体措施。

(五)着力做好防汛、抗旱与防污工作

在全面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旱灾,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要强化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统筹安排各方面的用水,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把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最大程度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在确保工程安全前提下,科学调度洪水和污水,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

(六)着力发挥淮河防总统筹协调职能

统一指挥、团结抗洪是做好淮河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经验。要继续加强淮河防总的组织建设,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保障。淮河防总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淮河防总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应急反应、协调沟通和参谋决策能力,不断提高指挥调度和应急管理水平,加大水旱灾情信息报送与宣传工作力度,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淮河汛期将至,希望淮河防总和各成员单位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全力做好今年淮河防汛抗旱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滞洪区淮河流域淮河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