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47例临床分析

2010-02-17 09:58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巩晓兴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巩晓兴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交往的增多,饮酒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酒精性肝病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现就2007~2008年两年来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中检出并确诊的酒精性肝病47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7例均为来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男性45例,女性2例;年龄32~46岁。体检时详细询问病史及饮酒史,物理查体,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功、肾功能、肝炎病毒相关免疫学检测、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检测,心电图、腹部B超。

2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1]

根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酒精肝病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①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病程>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或两周内有大量饮酒史。②化验室证实肝功能损害。③B超影像学检查肝实质为细致而致密的交回声区、形如云雾状,肝深部呈衰减回声像。④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等。禁酒后复查肝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3 临床特点

1)47例均有长期大量饮酒史,5年以上的38例,10年以上的9例,折合酒精量≥40 g/d 31例,<40 g/d 16例。47例中29例没有明显临床症状,1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和胀痛,食欲减退、乏力。体重超标13例,物理检查肝掌、肝脏肿大6例。

2)肝功能改变特点:依据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的39例主要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轻度增高,其他指标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异常。诊断为酒精性肝炎的8例ALT、AST、GGT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的4~6倍以上,AST升高较ALT升高明显,AST/ALT比值大于2,血常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血胆红素均轻中度升高。

3)AFP、CA19-9、CEA检测结果:2例酒精性肝炎CA19-9轻度升高,余均为正常。47例中同时合并有糖、脂代谢异常或高尿酸血症1~3项异常的14例。

4)B超影像学检查符合酒精性肝病改变,其中3例伴有轻度脾脏肿大。

5)随访结果:47例经严格禁酒后1~2个月复查肝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下降,其中24例基本恢复正常,2例CA19-9升高降为正常。糖、脂代谢异常明显好转。

4 讨论

1)酒精性肝病是由于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在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中,约有90%~100%的几率患有酒精性脂肪肝,10%~35%的患有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最早也是最常见的肝脏病变,其脂肪肝程度与单纯性脂肪肝相同,但以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小体形成为主[2]。人体摄入的酒精主要在肝细胞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乙醛,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主要是乙醇和乙醛的毒性作用所致。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的多方面功能,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泄,所以酒被称为慢性肝毒素[3]。酒精性肝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饮酒量的增多及时间的推移,病情可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重者可引起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2)用于筛查酒精性肝病的实验室指标主要有:①AST和ALT,两者均可明显升高,但以AST升高为主,AST/ALT比值通常大于2。AST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和线粒体,是一种线粒体酶,极易受酒精的影响,而酒精具有线粒体毒性,在长期大量酒精摄入时肝细胞内的线粒体肿胀损伤,使AST更容易进入周围血循环。②血清总胆红素及GGT升高是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指标,在肝细胞损伤早期甚至还未出现酒精性肝损伤时即可升高,与饮酒时间长短及饮酒量呈明显正相关。GGT在肝脏的活性强度居第三,在体内主要参与谷胱甘肽的合成与分解代谢,氨基酸的转运、解毒,当机体暴露于氧化的危险因素时,可激活抗氧化反应,诱导产生大量GGT。患酒精性脂肪肝时以上指标仅轻中度增高,患酒精性肝炎时则可明显增高2~6倍。

3)酒精性肝病患者易合并糖和脂类代谢异常,可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本组有14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糖、脂类代谢异常,可能机制为[4]酒精造成广泛的肝组织损伤,将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的功能减弱,造成餐后1~2 h内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对胰岛素的灭活功能减弱,使胰岛素浓度进一步升高,造成高胰岛素血症。因此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应积极治疗伴有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现象。

4)CA19-9是一种糖蛋白,在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血中CA19-9的水平可明显升高。本组2例酒精性肝炎者该项指标轻度升高提示酒精对肝细胞造成损伤时可引起CA19-9暂时性升高,故对长期大量饮酒肝功能有异常者应注意检测AFP、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

5)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医务人员应对病人进行耐心的健康教育,戒酒对控制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等有助于酒精性肝病的尽快恢复。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4):268-270.

[2]欧晓娟,王晓明,贾继东.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刊,2007,42(7):63-65.

[3]井源,韩婷,吴静,等.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学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1(1):67-69.

[4]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26.

猜你喜欢
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