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显性与隐性价值取向研究

2010-02-17 15:07邹伶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4期
关键词:隐性俱乐部价值

邹伶俐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8

作者:邹伶俐,硕士研究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1 前言

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简述为“由发起者组织,有相同体育项目兴趣爱好的人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愿参加,并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高校校园内组成的协会或社团组织”。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群体组织,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各个项目以俱乐部或社团的方式相继成立起来。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开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同时也是学校有效开展体育教学的助推剂,同时构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其发展中主要呈现:兴趣自主、选择自由的自发性特征;对校方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依托性特征;对体育教学、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相长以及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形成的辅助特征。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把本身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对社会客体的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本文将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

2 高校体育俱乐部价值取向的探究

对于学校体育俱乐部而言,价值取向研究是对其真实客观的价值判定,价值取向与人的体育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体育活动的目的。在现代各个文化体系当中形成不同的一些价值取向的归类理论,比如对体育价值取向的社会“本位论”与人的“本体论”,强调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决定学校体育价值的目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高校体育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从中可以清晰知道体育价值取向与开展体育的目的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西方的文化体系里体育价值取向则归结为健美化、竞技化、多元化,这与西方人敢于挑战自然,崇尚英雄主义,追求美的意愿相吻合。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它与学校体育的目的必然联系在一起,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也必须依据学校体育价值的理论而形成[3-6]。

2.1 人格化的显性价值取向

人格在心理学上定义为个体内在行为的倾向,是人的印象、品质、尊严的重要体现。将价值取向划为显性是相对隐性而言的,显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是预期性和计划性的表现。中国传统体育观里强调“身体”与“精神”的结合统一,希望通过体育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塑造。传统文化里注重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的修养,把人的身体视作是寓精神、气质之舍,是表现人的内在品格的无欲无求,追求自然的人格。所以通过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锻炼活动来促成无形的精神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学校主要开展体育活动,是整个锻炼过程的践行,是人格养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高校体育俱乐部人格化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性格与品质的塑造。通过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自身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本身就是对人的塑造。通过比赛必须团结协作、相互鼓励、积极沟通;在加油呐喊声中、在相互探讨中、在共同欢庆胜利中,他们学会合作,掌握沟通,领会人格的平等。体育比赛带来的震撼,不仅仅表现如此,竞技运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所带来的改变不可估量。体育的成败可以增强人的受挫折力,通过比赛,学生学会成不骄、败不馁;通过比赛,学生学会正视成败、得失;通过比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一个热爱和经常从事体育的人,他能在运动中很好地释放心中的不快,让不良情绪和汗水一块儿从身体蒸发,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从事体育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人很容易走到一起,一般经常从事体育的人都有三五好友,当其心理郁闷、想不开时,他能向好友倾诉,通过倾诉和好友的开导,不良情绪会随着抱怨而烟消云散。

2)体育技能与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技能的掌握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所强调的体育意识就是人脑特有的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俗话说:“知之愈深,爱之愈切。”人们投身体育活动,是产生体育情感的前提和条件。大力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是使人们产生体育情感的最有效的推动力。体育情感,以投身体育活动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中介。那些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体育活动,就会引起人们各种正向的态度和体验,在多次感受下,就会产生对体育和体育活动赞同、喜爱、支持等情感;反之,就会引起负向的态度和体验,在多次感受下,就会产生厌恶、反对等情感。这就要求研究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特点和心理感受,使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与参与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合拍。技能与意识是体育里面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部分,常常强调除了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一个好的运动员的标准。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教育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积极地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更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3)审美情趣的形成。体育美感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根源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根源于体育运动实践。这种运动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独特性,是脱离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到操场去运动和竞赛,甚至可以说是游戏。这种外在条件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学生作为这种运动实践活动的主体,对于体育的兴趣表现各异。当代学生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知识丰富,思维和想象力较高,情感既丰富又稳定,他们的审美心理发展水平也逐渐成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已初步形成。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敏锐性、强烈性、丰富性、易变性和憧憬性等特点,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是广泛的,通过体育活动,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获得心理满足。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又能促使他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积极热情、认真学习、克服困难,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审美情趣,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对美的体态、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节奏的展示、感受、鉴赏和评价,培养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其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

2.2 人文化的隐性价值取向

汉语中的人文是指人际间相互的关系,是中国人文文化强调的人之为人的内修,另一方面也强调礼仪文化等,包涵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一是“文”指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或“人性”所要进行的文化教育活动。“隐性”要用作对一个个体的形容,就不能仅仅理解为隐蔽性,更确切地可以理解为非预期性与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所以隐性的人文化价值取向就是要挖掘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潜在价值。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定的历史时期,所谓的历史人文参考,其实就是它的一种追根溯源,时间就是最好的记忆,所存在的任何经验教训就是参考,在阅读历史人文的同时会激起人的无限感触,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回首历史,1992年欧洲杯的“丹麦童话”、2004年的“希腊神话”,太多的记忆让人热心沸腾;霍芬海姆也是奇迹,它成为人们传颂的传奇,它的发展过程是其成为传奇最耀眼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从一个学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而来的,人们当初都没有预料到会有现在的成绩。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发展成为名声鹊起的世界职业俱乐部,而人文化的隐性价值取向可以成为俱乐部发展最原始的历史积淀。

3 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价值取向存在“人格化”的显性价值取向和“人文化”的隐性价值取向两方面,显性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参与者通过参与高校俱乐部的体育活动能塑造其良好的性格与品质,提高其体育技能,培养其体育意识和形成审美情趣;隐性价值取向则主要表现在各高校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与成绩是一种历史人文资源的积淀与参考。

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高校俱乐部的发展,如在校园内大力宣传体育社团,校方领导给予相应的支持,通过体育社团的竞技比赛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等。

[1]李可兴.中西方体育价值取向比较[J].体育学刊,2005,12(2):89-92

[2]郭鸿鹏.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与价值取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3):11-13

[3]邹学孝.试析人文奥运背景下高校体育的价值取向[J].湘南学院学报,2008,29(4):17-19

[4]邓光庆.全面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45-46

[5]王越.我国与发达国家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及障碍因素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4,23(2):54-56

[6]蔡端伟.基于价值导向的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可持续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6):66-71

猜你喜欢
隐性俱乐部价值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