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目标因材施教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中职教学计划的调整

2010-02-17 15:07张培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4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文化课课程目标

张培寅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山东济宁 272017

1 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五年一贯制、“三、二连读”等各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文化课成绩呈下滑趋势。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基础较差,升高中、考大学无望,拟到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便就业的学生。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中职学校,首先碰到的“拦路虎”仍然是他们想“绕开”而绕不开的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他们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心有余悸,难以闯过这些课程的“及格”关,同时也影响他们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和兴趣。最后导致文化课基础没有提高或提高甚微,专业课也没有学好。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中职学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一方面,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要求“不能”降低;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无奈,许多教师和学校只好做出让步,让这些学生将就“及格”与毕业。

2 调整文化课课程目标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指出,要“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发展情况对文化课程多次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笔者认为,这些要求的提出是符合目前中职教育实际的,有必要重新审视已沿用多年的中专学生培养目标和文化课标准,实事求是地适当降低对中职学生的文化课要求。

2.1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文化课应以“必需、够用”为度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设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打基础,而非像普通教育那样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或升学。虽然有不少中职学生也想升高职,但随着“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开办,通过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会越来越少。何况,“升高职”也不应成为中职学校的努力方向。

2.2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因英语、数学等文化课成绩较差放弃升高中机会,转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但这些学生文化课难以学好并不代表专业课也学不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事实上,文化课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某些专业和技能的学习上并不差。因此,职业学校应该为他们扬长避短创造条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2.3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不应盲目攀高

多少年来,总是埋怨学生“不学习、学习太差”,但对他们为何“不学习、学不好”关注甚少,对所定的“标准”——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实际研究不够。总是认为,标准还是原来的,原来的学生都能达标,现在的学生不达标是学生不学的问题,而非“标准”问题,所以一直不愿意调整“标准”。事实上,现在的中职生的文化素质与过去“中专生”的文化素质是有很大差别的,那时对中专生的选拔要求是很高的。再用那时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学生,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应从实际出发,不应盲目攀高,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2.4 课时分配也要讲“效益”,也要“少投入、多产出”

调整文化课的目标要求,是针对目前教学计划中文化课要求过高、课时分配较多而言的,并不是说学习文化课没有用。关键是在总课时一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在文化课、专业课之间合理分配,才能产生最大效能,让学生受益最大。与其投入大量时间让学生学习不感兴趣最后也收效甚微的文化课,不如腾出更多时间让他们学习和掌握以后就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也许,这样更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避免“什么都重要,最后什么都没学好”的情况出现。

3 对调整三年制中职教学计划的建议

据笔者了解,目前三年制中职教学计划中,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一般要开设3~4个学期,每门课程的课时约在300个以上。不但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延缓了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十分不利。按照“文化课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就业导向”的要求,三年制中职教学计划中,实训实践教学时间一般不应低于50%。

对此,笔者提出调整建议:1)语文课开设1年,每周6课时,总学时240个左右,重点加强学生读、写、说能力,特别是写、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2)数学课开设半年,每周4课时,总学时80个左右,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就业够用为度,要求不易过高(有些对数学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另当别论);3)外语课,除涉外专业外,一般专业可改为选修课;4)物理、化学等课程,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内容和课时、必修或选修,有些专业可不开这两门课程。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影响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成效最不明显的文化课,当数数学和外语,对多数中职学生来说,简直毫无学习兴趣。能否解放思想,从专业实际和就业实际出发,降低对这两门课的教学要求,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研究。

文化课课时减少后,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原则相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办法相应改变。节省的时间用于加强学生就业所直接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专业专门研究,本文不再赘述。

文不再赘述。上述想法仅供同行修订教学计划时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文化课课程目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制订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