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国际热点扫瞄

2010-03-09 02:07张红杜宇韦弦
决策与信息 2010年2期

文/张红 杜宇 韦弦

2009年是国际形势深刻调整变革的一年。2010年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哪些问题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09’回眸

2009年是全球联合抗击金融风暴的最关键、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在本年度内,国际热点出现不少关键词。

▲4月2日,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正式举行。图为参会领导人在会前照全家福。

G20合作

4月2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英国伦敦举行金融峰会,商讨如何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多数国家达成共识,积极出台各自的经济刺激计划,合作渡过危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承诺推出包括“4万亿”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而这些措施,让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寒冬中的亮点。与此同时,G20共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注资1.1万亿美元;IMF增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分配给各成员,以增强流动性,并向发展中穷国倾斜。9月24日~2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再聚匹兹堡。此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便是G20领导人同意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IMF占有的份额提高到至少5%以上,决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3%的投票权。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峰会正式宣布,G20将永久取代G8,标志着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将发挥更大影响力。

黑色6月

▲法航6月3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仪式,悼念失事的AF447航班遇难乘客。

6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两架空中客车公司的客机失事。1日,法国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30在巴西大西洋海岸坠毁,机上228人全部丧生。30日,也门航空公司的空客A310客机在飞抵科摩罗首都莫罗尼机场前15分钟坠入印度洋,机上153人,只有1名13岁女孩逃生。两架飞机失事原因都与恶劣天气有关。这两架坠海失事飞机的制造商都是空中客车公司,空中客车是业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公司总部设在法国图卢兹,由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拥有。一个月之内,空中客车两架客机失事,质疑空客质量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专家认为,存在故障的航速数据和电子设备是导致法航客机失事的主要原因。法航认为,恶劣天气才是真正原因。

奥巴马新政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0日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随之,奥巴马开始实施新政,从伊拉克撤军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按照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撤军计划,美国将在2010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出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其余部队也将在2011年底前全部撤出伊拉克。

在对外政策方面,奥巴马调整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观,重视气候变化和核扩散等非传统威胁,并将反恐主战场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奥巴马也宣布向阿富汗增兵,目前驻阿美军总人数已增至大约6.8万人。随着阿富汗局势日益恶化,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呼吁向阿富汗再增派4万兵力。新政在经济方面推出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方案,宣布了金融稳定计划,并出台了三个重要法案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在内政方面,奥巴马将医改作为推行国内“新政”的主攻方向,由于涉及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医改立法一波三折,直到12月24日清晨才获得参议院通过。

日本“改朝换代”

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新一届日本首相,结束了自1955年以来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

改朝换代,并不容易。就任之初,鸠山对内提出“革新旧政”、“扶助民生”。上任三把火,鸠山先烧“旧官僚”,主打“透明牌”。一方面大力推动“民选政治家主导”,从官僚手中夺权。一方面在预算制定上,鸠山政府更打破传统模式,由民选议员担纲,对预算展开大规模审查,引起叫好声一片。但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刺激措施停滞在观望期让鸠山政府引起不满。在民生问题上,鸠山竞选时曾承诺取消汽油税,而上台后,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状况让其不得不食言。对外政策方面,鸠山政府主张“独立外交”及“融入亚洲”。鸠山一上台,就向亚洲靠拢。10月10日,鸠山由纪夫首相利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访华,提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议题。与此对应,构建“紧密并对等的日美关系”、决定停止印度洋供油活动、调查日美核密约、谈判驻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等等,又让日美关系跌入低谷。

月球有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11月13日发表新闻公报说,科学家在月亮南极附近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水”。这是首次有科学报告说“在月亮上看到了水”。

其实10年前,NASA就已经基本判定月球上有氢原子分布,他们通过中子分析仪确定氢原子的存在。10月9日,NASA用一枚运载火箭和一颗卫星完成了对月球的撞击。NASA发布的新闻公报称,半人马座火箭、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当天相继撞击了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重约2.2吨的半人马座火箭撞月后激起了两部分尘埃:一部分由蒸汽和微尘组成;另一部分由质量更重的物质组成。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携带的光谱仪对尘埃进行了分析。历时一个月的数据分析之后,科学家兴奋地得出结论:月球有水。

▲11月13日,NASA宣布,“撞月”产生的数据显示,月球上确实有水,而且数量不少。

欧盟超级“总统”

在11月19日晚举行的欧盟特别首脑会议上,27个欧盟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布鲁塞尔,根据不久前通过的《里斯本条约》,确定由比利时首相范龙佩担任新设立的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由英国的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担任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

这两个重要职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欧盟的超级“总统”和“外长”,它意味着欧盟在一体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从此以后,整个欧盟除了拥有统一的货币,更在政治一体化道路上进入了崭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政治一体化在波折中前进。截至2009年11月,所有欧盟成员国已先后批准了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的《里斯本条约》。根据《里斯本条约》规定,新当选的欧盟“总统”于2010年1月1日就任。

“千金”大关

12月3日,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冲上1226.65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与年初的879美元/盎司相比,涨幅高达39.3%,创2000年以来的年度最大涨幅。

从长期的趋势来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并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负相关性。国际金价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于3月攀上1000美元,在此后7个月间一直随美元汇率振荡调整,跌幅最深时一度达到20%。9月,受益于美元跌破前期低点以及全球股市萎靡带来的投资热点转移,国际金价再次站上“千金”线。进入11月后,国际金价先后突破了每盎司1100美元、1150美元和1200美元3个关口,创下了1226美元的历史新高。由于黄金一般直接由美元标价,美元贬值压力必然导致金价的攀升。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富缩水,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各国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投机炒作。在金融危机中受到抑制的市场投机力量再次显露出膨胀态势,这可能为新一轮投机泡沫埋下伏笔。

哥本哈根协议

12月7日~18日,备受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举行,来自全球192个国家、地区的元首、高官、代表共同探讨减排对策,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哥本哈根协议》。

▲12月18日,美国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在哥本哈根磋商。当晚5国达成了一个“具有突破性进展的协议”。

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继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旨在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并就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达成新协议。大会围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了愈演愈烈的交锋。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一天。在巴西总统卢拉提议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参与下,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和南非领导人推动了《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

核安全心结

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讲时说,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同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了一枚卫星,在美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了一份谴责朝鲜的声明。被激怒的朝鲜随即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重新启动已经关闭的核设施,并于5月25日进行了第二次核试爆,随后多次发射导弹。伊朗在2009年也不断以核筹码与西方大国进行博弈。另外还有一些没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如以色列,他们的核武器对当今世界也是同样的威胁。

▲4月9日伊朗首座核燃料工厂落成

1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俄美已经商定有关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几乎所有”的条款,不过,双方必须将条约商定至哪怕是“精确到每句话的标点符号”。因为“这是一个决定世界上两个最大拥核国减少核威慑力参数的条约”。

甲型H1N1流感

▲墨西哥全民预防甲型H1N1流感

1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最新疫情通报说,自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以来,截至12月2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1516人死亡。

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爆发甲型H1N1流感(当时被称为H1N1型猪流感)疫情,100余人疑似因该型流感而导致死亡。在5月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公布的全球甲型流感确诊的数据中,美国高达5469例,成为当时世界头号疫情国。由于美国的放任不管政策以及美国媒体保持缄默,这个世界头号疫情国成了头号疫情输出国,各国甲型流感确诊病例也多出现“输入型”病例。根据各国卫生部门的报告,首个欧洲确诊病例是一名从墨西哥回国的西班牙籍男子。在亚洲,疫情肆虐的日本,于5月9日在美国抵达日本的国际航班上首次发现3名感染“甲流”的患者。随着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世卫组织不断提高警戒级别,6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正式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世界面临流感大流行。专家估计这次“流感大流行”的严重程度为中等或一般水平,但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必须继续保持警惕。

2010’展望

2010年国际形势将有三大趋势: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体系变革进入落实阶段;五大热点问题进入关键阶段。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2009年世界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与合作过程中度过的。各国纷纷出台各项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渡难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都出现了乐观迹象,世界经济开始触底企稳,但目前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

2010年困扰世界各国的仍然是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各国在经济出现企稳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何时以及如何采取撤出战略问题。同时各国也越来越意识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后遗症和消极影响。财政赤字、失业居高不下、通货膨胀、贸易保护、结构调整等随之而来的一连串问题将接踵而至。因此,2010年的金融危机将更多表现为后危机时代的特征。围绕低碳经济、网络经济、生物科技等各种新兴科技的研发和竞争将日趋激烈。

国际金融体系变革

2009年,在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发达国家意识到只靠自身的力量根本无法应对危机,被迫同意在2011年前把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投票份额分别提高5%和3%,同意用20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实际上等于承诺要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内“合作共治”。

2010年,国际体系的变革不仅继续围绕国际金融体系变革展开,还将越来越突出地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各方的竞争较量仍将是焦点之一。

此外,随着2010年奥巴马倡导召开核安全峰会以及核不扩散条约2010年审计大会的召开,各国尤其是大国围绕核扩散问题的较量竞争将明显升温,国际核裁军谈判机制也将面临重塑。

地区热点进入关键阶段

2009年的地区热点除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安全局势不断恶化外,其他的如朝核、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等处于僵持或暂时平静状态。但进入2010年,地区热点问题将可能面临新的变数。

首先是朝核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波折和僵持,朝核问题再度出现热络迹象。美国特使正式访朝,美朝开始双边对话接触,日本新政府在对朝政策上表现出积极姿态。六方会谈将重新提上日程。在国际金融制裁下,朝鲜国内压力加大,谋求打破僵局的意愿上升。久拖难决的朝核问题日益面临方向性选择。

其次是苏丹问题。2010年和2011年苏丹将先后迎来全国总统大选和南方独立公投两个事件。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可能引起苏丹问题升温。

第三是缅甸问题。缅甸虽然在西方压力下同意在2010年举行首次全国大选,但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其实在2009年,缅甸政府就加大了对北部地方武装的清剿力度,缅甸问题已经升温。

▲战乱中的阿富汗

第四是伊朗核问题。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伊核问题再度升温。先是伊朗总统选举引发伊朗与西方的对峙,接着围绕浓缩铀计划几番讨价还价。美欧对此的忍耐度有限,伊核问题面临摊牌局面。

第五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问题。按照奥巴马的战略调整,美国向阿富汗增兵3万,提出在18个月之后从阿富汗撤军。2010年将是决定奥巴马新战略成败与否的关键时期。奥巴马已经把政治赌本押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战略上,没有回头路可走。可以预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继续处于恐怖、动荡的局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