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罗祖教初探

2010-03-14 02:37李志鸿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6期

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与经卷为中心,对流行于闽、赣边界地区的南传罗祖教进行探讨。指出,该支罗祖教以罗梦鸿为初祖,其异姓弟子李心安为二祖,江西的黄春雷为三祖,此支罗教不以“普”字为号,流传有78字字派,迥异于江南斋教等罗教支派。

关键词:南传罗祖教《大乘正教宗谱》《大乘五部六册》闽赣地区

作者:李志鸿,1976年生,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罗祖教,又称无为教,简称罗教,问世于明成化、正德间。罗祖教对明、清时代民间宗教的影响巨大。据《中国民间宗教史》的研究,罗教支派及再生教派遍布中国底层社会,其组织系统大致有以下四支:一是罗氏家族依照血统世代相传。二是外姓弟子衣钵授受,祖祖相承。三是通过大运河运粮军工,由北向南传播,是为“青帮”前身。四是在浙闽赣等省形成的江南斋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中,马西沙先生从罗教与青帮的内在关联、江南斋教的传播与演变、一贯道的源流与变迁等诸多方面,系统探讨了罗教的南传及其在闽浙赣地区的演化,已为经典之作。近年来,一些年青学者也逐渐触及南传罗祖教的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梁景之研究员从1996年开始直到2000年,参与了中日项目“东亚民俗宗教的社会人类学比较研究”,在闽西发现了罗祖教的念经活动。此后,中国社科院宗教所陈进国研究员在闽西C县从事“宗教复兴与地方传统”课题调查,发现当地诵念《大乘经》的罗祖教实为于清咸丰二年(1852)由浙江传入该县的先天道支派——归根道(又称“儒门”、“儒教”)。闽西赣南地区罗祖教遂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罗祖教至为复杂,除江南斋教、先天道等支派外,尚有其他罗祖教支派存在。近期,笔者在闽西N县收集到一些罗祖教的新资料。此支罗祖教以罗梦鸿为初祖,罗梦鸿的异姓弟子李心安为二祖,江西的黄春雷为三祖,不以“普”字为号,流传有78字字派,迥异于江南斋教等罗教支派。本文即拟以新发现的史料和经卷为中心,试图对流行于闽、赣边界地区的南传罗祖教进行探讨。恳请方家斧正。

一、民国十三年《大乘正教宗谱》与南传罗祖教

罗梦鸿传教40余年,教势达大江南北。他到底有多少弟子,史料无载。清代嘉庆年间罗教教徒李和修供称:“伊只知罗祖传过十八支,后来十三支无传,只传了五支。”一支是石佛口王姓,一支是北京虎坊桥翠花胡同张姓,其余三支为杨姓、刘姓、陈姓。

笔者在闽西N县新发现的民国十三年重编《大乘正教宗谱》,为我们认识罗祖嫡传教派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线索。《大乘正教宗谱》是N县罗祖教徒模仿家谱形式于民国十三年(1924)重编的教谱。《大乘正教宗谱》又名《大乘家谱》,共三卷,四册。在宗谱中罗祖教自称“大乘正教”、“大乘罗祖正教”、“大乘祖教”,教徒自称为“乘门佛弟子”。N县罗祖教徒曾于康熙癸未(1703)、嘉庆乙丑(1805)、道光庚子(1840)、同治庚午(1870)、光绪庚子(1900)、民国十三年(1924)前后六次编修《大乘正教宗谱》。该宗谱现存嘉庆十年(1805)孟冬“大乘家谱跋”,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腊月“重修罗祖旧谱序”,同治九年庚午(1870)秋“大乘正教四修宗谱序、跋”,光绪二十七年庚子(1900)春“大乘正教五修宗谱序”、“大乘正教五修宗谱跋”,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冬第六次修谱的序、跋。从同治九年庚午(1870)秋“大乘正教四修宗谱凡例”中可知,同治庚午(1870)第四次修谱完成,共修十二部,每部上下两本,装成二十四本,以“佛法流通,显现普遍,十方扬名”十二字为号。民国十三年(1924)六修宗谱,则共修十六部,各山经堂以“一性圆明,浑然天理,品物咸亨,万古长存”十六字为号,领回宗谱。我们所见的宗谱为“壹字号”,即“慧灵山”经堂所存。

《大乘正教宗谱》中所记载的“清庵公事迹”、“各山经堂图”,以及其他罗祖法嗣概况,可见罗祖教早期的创教史及南传闽赣边界地区的历程。

(一)《大乘正教宗谱》所见罗氏家族的传承情况

罗梦鸿,山东即墨人,生于明正统七年,死于嘉靖六年(1442-1527)。少失父母,由叔婶养大。《大乘正教宗谱》所载“清庵公事迹”云:“祖生于大明正统七年壬戌岁十二月初一日子时,先祖罗应魁,父登笼,母颜氏淑登,恩叔婶聂氏妙祥。三岁,母去世,养育于婶氏。长成,十六岁代叔于密云卫当军。”此可补罗梦鸿身世史料之不足。罗梦鸿大约当兵十年。于成化六年(1470),开始了寻师访友的宗教生涯,并在雾灵山修行了十三年。成化十八年(1482),得成道果。此后,在密云卫、古北口、司马台、江茅峪等地倡教。并在司马台外建造讲台,吐经五部,世称五部六册宝卷。关于罗祖后裔《大乘正教宗谱》“清庵公事迹”载:“三十四岁有妻王氏。三十八岁生子,名佛正,生女,名佛广。”梦鸿死后,教权由其妻掌管。所谓“老祖母,掌庵居,照旧传灯”。梦鸿妻死后,罗佛正传无为教。佛正有子罗文举,嘉靖、万历间人,万历间在南京曾校刻重印五部六册宝卷。文举有子罗从善,别号小庵,“继志达事,绰有祖风”。关于罗梦鸿子女的传教,《大乘正教宗谱》“罗清庵公碑记”则记载:“长男佛正,顶承祖业,建塔司(马)台,兴隆祖教,众信归从,寿九十五终。次女佛广,宏道立业盘山,外国归从,传化甚众,亦建浮图,遗宗传度。嫡嗣文举,号彬庵,博学多知,诸方宏化,演扬祖教,以广流行,寿七十三岁终。嫡嗣日从善,号小庵,颖悟超群,辩才出众,重兴祖业,复建门墙、祖道,件件增新,寿八十终。”关于佛广,清代嘉庆二十一年(1816)直隶总督那彦成到盘山一带巡视搜查,发现当地有一座无为庵,向嘉庆皇帝奏报,该庵开山始祖为罗祖之女佛广。此材料可与宗谱所载佛广“宏道立业盘山”相互印证。

(二)《大乘正教宗谱》所见罗教异姓弟子传承情况

《大乘正教宗谱》第一册“世尊系派”列有“西天东土历代佛祖传灯记”,将罗祖教视为临济宗鹅头宗派。“世尊系派”将释迦牟尼佛尊为“世尊”,从迦叶至菩提达摩尊者则为“西天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传至罗祖则为临济宗鹅头宗派二十六世“大乘初祖”。此说显系伪托。实则,该派罗祖教出于罗祖异姓弟子李心安。《大乘正教宗谱》载罗祖法嗣为:

第一世,清字派,清庵公,姓罗,字梦鸿,道号悟空,

法嗣:

礼部尚书汪一忠,

兵部尚书党应春,

翰林学士杨明宗,

司理太监张永周,

李太宁,

兰凤

第二世,净字派,太宁,姓李,道号心安,北京金台顺义人,

法嗣:春雷

兰凤,注集《五部大教》流传于世,法嗣:洁空公,作《权宜》二卷行世

第三世,道字派,眷雷,字震响,姓黄,江西兴国人,葬瑞金县教场,丁山庚向,

法嗣:钟半圆,陈道真,李太虚传后,必空传后

以上传承,兰凤和尚史料记载较多。但其法嗣“洁空公,作《权宜》二卷行世”则不见记载。“兵部尚书党应春”应该是兰凤和尚注释《苦功开心法要》中所说助罗祖刊印五部六册经典的“魏党二臣”中的党尚书。“司理太监张永周”疑为协助刊印宝卷的太监“张永”。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