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过程设计

2010-03-19 13:08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266033段素江
地理教学 2010年20期
关键词:西气东调配天然气

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266033) 段素江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过程设计

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266033) 段素江

一、问题分析

【问题探究1——原因】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哪些?

1.教师通过PPT展示学生可能用到的资料。

材料1: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较

材料2:天然气主要有以下几个用途。

天然气发电,具有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且从经济效益看,天然气发电的单位装机容量所需投资少,建设工期短,上网电价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天然气化工工业,天然气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

城市燃气事业,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

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天然气代替汽车用油,具有价格低、污染少、安全等优点。

【说明】提供学生可能用到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先自己归纳西气东输的原因。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大都是考察学生的阅读图、分析图能力,所以平常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通过图文资料获取、归纳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材料,组织、形成答案,回答问题,个别学生还可以加以纠正、补充;教师点评。)

2.教师通过PPT展示归纳、总结的结论。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⑴我国油气资源及开发的重点在西部。⑵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问题探究2——线路】

PPT展示中国地形图,标出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起点到终点(轮南——上海)的直线线路。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工程师,根据交通线路布局的原理,你将如何选线?

【说明】在该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假设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交通线路布局的原则,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PPT展示西气东输一期工程的主线路图)

【合作探究】针对我国天然气的分布状况及能源消费不均衡的现实,你认为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输入地最有可能是什么地区?(与开始的视频导入相呼应)

(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形成答案,然后回答;组与组之间互评。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意见。PPT展示二期工程的主路线示意图。)

【说明】小组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问题探究3 ——影响】

教师提问:西气东输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分别有哪些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教师展示学生可能用到的材料)

材料1:我国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说:在制定西部能源发展规划中,应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放在优先地位。要提高资源在当地加工利用比例,延伸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扩大就业。

要进一步研究“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西部经济的拉动作用。建议考虑在西部地区上一些大型天然气化工项目,促进东部工业西移。尽可能多开发西部地区的水能资源和将煤炭转化为电力,带动西部地区与电力建设相关行业的发展。

加大对西部能源工业的扶持和引导,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包括铁路、公路、油气管网、电网等),鼓励能源企业上市,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人才支持等。

材料2: 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性工程,拉动了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西部贫困地区及管道沿线经济的发展。改善了能源结构和环境,西气东输工程竣工后,中国的上空每年将减少九十万吨烟尘。

据测算,西气东输二线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4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66万吨,为伟大祖国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做出贡献。

【总结】(1)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基建、化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3) 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我国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材料1:2003年12月04日 09∶42 中国经济时报 上海将出台季节性电价等政策措施缓解供电紧张局面

记者刘建锋12月3日上海报道“据预测,上海今冬供电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用电缺口约有200万千瓦……”

上海方面即将出台的七方面措施 …… 二是关停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三是加强用电需求管理,继续做好错峰、避峰用电工作。……

材料2: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初期,年供气量 120 亿立方米,可以替代近 2000 万吨标煤。可减少6700车次列车……

【总结】(1)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促进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3)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4)缓解交通压力。

教师强调: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同样,“西气东输”工程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消极的影响。

二、课堂小结

地区项目西部地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东部地区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基建、化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促进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缓解交通压力。有利 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我国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不利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

三、方法归纳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四、举一反三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根据分析资源跨区流域调配的一般方法,试编写一道关于南水北调的题目,并认真组织答案,然后与同学交流。

材料1:2007-8-27新华社电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26日表示,从检查情况来看,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水质正面临着被污染的威胁,这必须引起我们足够警惕。毛如柏说,南四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调蓄湖泊,其水污染治理同样也存在滞后问题。

材料2:中国水资源分布图、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布图。

材料3:我国南、北方水资源、耕地占全国的比重。

材料4: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纵断示意图。

五、课后反思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课属于典型的案例教学内容,不同版本教材所选取的案例不尽相同。鲁教版教材选取的案例是“南水北调”,人教版教材选取的案例是“西气东输”,但不管采用哪个案例,都应该让学生掌握有关资源调配的分析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的思路方法,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图文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资源调配的有关地理规律,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其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进行分析。从授课过程来看,学生能把握住线索,基本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规律。

猜你喜欢
西气东调配天然气
养猪饲料巧调配
赤枣子.西气东输
大气调配师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西气东输二线与川气东送实现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