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术语翻译中的术语属性

2010-03-21 21:59魏向清
外语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理据等价社科

魏向清

(南京大学,南京210093)

根据现代术语学研究理论,术语翻译的结果就是在不同语言间形成“表示同一概念的等价术语”(冯志伟1997:9)。众所周知,在两种异域异质的语言间找寻完全对等的词汇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概念语义相对比较单一的科技术语翻译方面也较难做到,更不用说相对更加复杂的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了。

所谓人文社科术语翻译的复杂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即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复杂性和术语研究本身的特殊性。人文社科术语因其所属研究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及语言生活密切相关,其自身学科系统内外又存在广泛而复杂的关联,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往往具有互补性特征。因此,我们在翻译人文社科术语时常常会面临很多选择,但究竟如何取舍,最终还是应该考虑其作为术语的本质属性。

1 单义性属性

术语的单义性要求“一个术语只表述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只能用一个术语来表达,不能有歧(冯志伟1997:1)。这一点在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极为重要。我们知道,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译者在处理相关术语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个性意识”,容易忽略术语翻译的单义性要求,因而在寻求“等价术语”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规范意识。具体而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新术语时未能首先去查明可能有的现存等价术语的情况。或者,在已知存在同一概念多种对应“等价术语”的情况下,未能很好地进行有理据的选择,常常会倾向于另辟蹊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常常出现同一原语术语概念会有很多不同的目的语“等价术语”了。比如:英语语言学术语minimal pair目前至少有如下9种不同的汉语“等价术语”:(1)“最小音差的一对词(音段)”(刘涌泉赵世开1979:173);(2)“最小区别的一对”(劳允栋2004:353);(3)“最小对”、“最小区别对”(沈家煊等1994:73);(4)“最小配对”(钟荣富2006:63);(5)“最小对立体”(王宗炎1988:235);(6)“最小辨异对”(陈慰1998:156);(7)“最小对比对”(沈家煊2000:225);(8)“最小对立偶”(劳允栋2004:353);(9)“最小对立组”(陈慰1998:156)。

须要指出,这些不同的汉语“等价术语”都是出现在具有权威性的语言学专业工具书中,它们对其他学习者和研究者所带来的困惑更是可想而知。然而,如果我们在处理这个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注意到术语的单义性特征,有较好的规范意识,想必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或者至少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

2 系统性属性

术语的系统性要求“在一个特定领域中的各个术语,必须处于一个明确的层次结构之中,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冯志伟1997:2)。在术语翻译的系统性方面,科技术语的情况可能比较突出或更加重要,这是由自然科学研究的严谨学术体系所决定的。但是,在人文社科术语的研究中也同样存在学术体系的特征,同样需要予以重视,否则就会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研究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就以翻译学的术语为例,以下是有关翻译手法的一些术语的汉语“等价术语”:adaptation(顺应/适应/归化/改编),amplification(增译/二义性/意义模糊),borrowing(借用/借用词),calque(仿造/仿造词),compensation(补偿),explicitation(明述/详述),interchange(互换/换译),interpretation(解释/释义/理解)。从这些术语的定义来看,都是有关翻译手法的名词,而且从其词形也明显能看出是名词性的术语。然而,从译者所提供的汉语等价术语来看,显然不符合同类术语的系统性特征要求,这不利于翻译学习者对此类术语的更好理解与把握。笔者以为,从系统性原则出发,这些术语可以有如下调整:adaptation(归译),amplification(增译),borrowing(借译),calque(仿译),compensation(补译),explicitation(显译),interchange(换译),interpretation(释译)。此外,术语翻译的系统性还要求我们在处理单个术语翻译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相关联的一组术语的协调统一,保持系统性。比如,context这个翻译术语,通常有两个汉语“等价术语”,即“语境”、“上下文”,应该说都是基本对应原语术语概念的,但从术语系统性考虑,前者似乎更符合这方面的要求,而后者则可以作为非术语的词汇。这样我们就可以更便于处理macro-context(宏观语境),micro-context(微观语境)以及situational context(情景语境)这些相关术语了。

3 简明性属性

术语的简明性很容易理解,即要求我们在翻译术语时要简单明了,避免不必要的表达冗余。这是由术语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过于冗长的术语自然不便于理解记忆和推广使用。但是,我们也还要注意到术语简明性与准确性之间的平衡关系,应该在满足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简明扼要。这方面我们既可以从很多术语翻译的历时变化得到启发,比如:德谟克拉西(民主)、德律风(电话)等,也可以从不少当今流行术语的翻译实例找到佐证,比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非典,SAR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禽流行性感冒 (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甲流感或甲型流感)等。同样,上文提到的有关minimal pair的汉语“等价术语”中,前两个选择“最小音差的一对词(音段)”和“最小区别的一对”就不太符合术语的简明性原则,表述不够简洁。

4 理据性属性

术语的理据性要求“术语的学术含义不应违反术语的结构所表现出来的理据,尽量做到‘望文生义’”(冯志伟1997:2)。具体来说,这里的理据出发点应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所代表的概念的语义内涵理据,要确保其准确性。我们在翻译人文社科术语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词多译的情况,让人不易取舍。其实只要把握好术语概念的语义理据,采取语义溯源法便能比较各种译法的高低优劣来。

第二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载体语言的词汇结构理据,要确保其合理性。我们在译介国外人文社科术语的时候要注意所选取的等价术语,其组织结构要符合汉语词汇的结构特点,否则就会让汉语使用者觉得非常怪异,进而会影响到术语的推广使用。

第三是术语的确定要符合其载体语言的形式特征理据,要确保其可接受性。这第三个理据属性也是人文社科术语翻译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尤其是在处理外语术语概念译入汉语的情况下。由于汉语作为表意语言的特殊性,汉字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常常具有“望文生义”的特征。如果我们在译介外来术语概念的时候注意到汉语语言文字的特殊理据性,就有可能实现较为成功的术语翻译。反之,则有可能破坏了汉语术语的理据性,影响外来术语翻译的质量和可接受性。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流行商标名词的成功翻译获取经验,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奔驰、席梦思”等等。还有一个汉语名词的例子也同样能说明此类问题,即“树阴”一词遭到学界一致反对,后又重新改回“树荫”的情况。基于这样的理据观,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对英语译学术语的汉译情况,即positive recasting(积极重塑)和negative recasting(消极重塑)(王振顶2009)。

此外,我们强调术语翻译要符合其载体语言的形式特征理据,也不可忽视相关的语音特征理据,特别是对英语这样的表音语言。而且,即便是汉语这样的表意语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上文谈到的有关minimal pair的术语汉译问题,如果从汉语的发音特点来说,“最小对比对”这个等价术语是不宜提倡的,因为它读来非常拗口,不符合术语应该易读易记的特点。

5 稳定性属性

所谓稳定性,是指“术语一经定名,除非特别必要,不宜轻易改动”(冯志伟1997:3)。这种稳定性的要求应该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冯志伟1997:1),人文社科术语也同样是人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在语言中的积淀,通过术语的历时研究,我们往往能够考察某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如果我们不能相对保持术语的稳定,那么就很难体现术语作为人类知识结晶的价值了。比如,在翻译研究领域,像“五失本”、“三不易”、“善译”、“信、达、雅”、“形似”、“意似”和“神似”、“化境”等中国传统译论的很多术语仍保存至今,成为当今译学研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学术基础和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就术语的学习、推广和使用来说,稳定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个术语属性,不要人人标新立异,应该首先充分利用现存合理的等价术语,确保其稳定性,否则便会给术语的使用带来很大的混乱和交流的障碍。比如,经济计量学的词汇cointegration就同时有“协整”、“同积”、“协积”和“积整”等不同版本的近似“等价术语”,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应该择优统一而稳定下来。当然,有些术语最初确立时存在历史局限性的问题,但由于其使用广泛,已经为大家所熟知与认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的术语体系也已经确立,更应该保持其稳定性。比如,“经济”一词,也许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与该术语的汉语译名之概念语义理据并非完全相契合,但由于经济学庞杂的学科术语体系已经形成,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使用规律,也就稳定下来,为大家所接受并广泛使用了。

6 能产性属性

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但它也遵循词汇的一般构成与使用规律。经济原则是人类所有语言词汇使用的共同规律,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词汇能产性特征。术语的能产性属性要求“术语中的能产成分最好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易于构成或派生出与其有关联的新术语”(冯志伟1997:3)。因此,在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过程中,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要体现能产性属性,遵循术语翻译的经济性原则。比如时下学术界比较频用的几个术语词缀“元”和“后”都符合这样的一种能产性要求,产生了一批由这两个术语词缀构成的新术语,如“元语言,元认知,元理论,元标记,元信息……”或者“后现代,后殖民,后摇滚,后朋克,后哥特,后印象主义”等等。尽管目前学界关于“元-”与“后-”的术语词缀概念尚有争议,但其术语能产性特征确实显而易见的,也极大地丰富了国内学界对诸多相关新术语的迫切需求。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考验,其中一定有些成员会被淘汰或淹没,因为它们并不符合这两个术语词缀的概念内涵。当然,这个问题非本文研讨范围,不作描述。

7 结束语

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有其鲜明的特殊性,译者在处理此类术语的翻译问题时,除了要充分了解相关学科背景及其研究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应时刻牢记其作为术语的类别属性,有较强的术语意识。只有这样,人文社科术语翻译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有利于我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术语的规范建设。

陈 慰.英汉语言学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龚 益.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劳允栋.英汉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刘涌泉赵世开.英汉语言学词汇[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沈家煊等.语言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沈家煊.现代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王振顶.图书出版界新名词“皮书”[J].中国科技术语,2009(3).

王宗炎.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Z].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谢朝群 林大津.Meme的翻译[J].外语学刊,2008(1),郑述谱.关于术语及术语学[J].外语学刊,2001(2).

钟荣富.当代语言学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周有光.《社科术语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序言(一)[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Hannelore,J.D.,et al.孙艺风 仲伟合编译.翻译研究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Riggs,F.Social Science Terminology:Basic Problems and Proposed Solutions[A].In Sonneveld,Helmi B.&Loening,Kurt L.Terminology:Applications in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lishing Company,1993.

Temmerman,R.& Loening,K.L.Towards New Ways of Terminology Description—The Sociocognitive Approach[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lishing Company,2000.

猜你喜欢
理据等价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等价转化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n次自然数幂和的一个等价无穷大
人文社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收敛的非线性迭代数列xn+1=g(xn)的等价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