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

2010-03-21 22:24王丽坤
文化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劳动价值观

本刊记者 王丽坤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会同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学刊杂志社于7月9日在辽宁会馆联合主办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来自辽宁社会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提交专题论文十余篇,省委宣传部领导常卫国、孙东兵主持会议并参加研讨。专家们分别根据自己的专门研究就“劳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国精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研讨会开得活泼热烈,不时地进行面对面的商榷、争论。与会的学者们特别感到,如此活泼自由的清新会风多年不见,应当倡导、发扬下去。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

针对学界不断探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问题,中央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卫国提出劳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劳动的观点,用劳动来解释一切,劳动是社会的太阳,只有社会围绕劳动旋转这个社会才是平衡的,才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均衡社会。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第一要求就是尊重劳动。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以培养普通的劳动者为目标。我们国家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劳动上,而且这就是我们劳动价值观,必须在全社会倡导劳动神圣、劳动崇高、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成为一种最高的价值,支配的价值。唯其如此,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不可战胜的,创新、改革全在这里头,而且这是社会主义独有的特征,其他任何一个社会不会把劳动上升为神圣这样一个地位,不会真正实现马克思讲的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太阳。”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振东研究员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国精神》一文,深刻论述了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他指出,“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求生存、图发展、谋振兴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民族品格、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情怀的总和,是绵延数千年并沉淀于中国人民血液之中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支撑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不朽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当前,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国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关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任春雷副教授以《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文,强调了现阶段我国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要着眼点:(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是必要前提;(二)不断提升人的文明素养与解放、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是必然要求;(三)建设和谐社会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是直接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追求同源异流,和谐共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梁海副教授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追求》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除了植根本土思维和民族优良传统之外,还应有一种宏阔的全球视野,亦即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参照下,积极汲取人类文明的深邃精华,从而确立起一种既体现时代精神又符合国家发展要求且对其他形态价值观具有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而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属性内容”。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建设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白玮教授提出“教育是文化建设的基础,青年是文化建设的希望”。他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青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的文学艺术和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承担着普及国民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的重任,同时,教育事业也是文化发展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传播的基础在于教育。所有文化项目的发展之始亦在于教育。因而可以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对生活、对人生充满了热情、朝气,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渴望获取知识,他们对各类文化项目感兴趣,积极投身于其中,他们是文化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要媒介,他们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对于文化的发展建设青年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有青年的存在,使得我们看到文化的希望。教育青年,就是规划未来,在文化发展的大潮中,教育是基础,青年是希望,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灿烂的文化,才能将民族之魂赋予新的生命与内含”。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洪晓楠教授发表了深刻见解,他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要素,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的体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关键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软实力效应”。关于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三,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外部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达成共识。”

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的主导方向是好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但是文艺界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琳研究员以《“三贴近”——弘扬文艺主旋律的有效方式》一文,揭示了当前文艺创作的症结,她指出,“有些作家和艺术家处于创作的迷茫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一些‘象牙塔’之中的无病呻吟或充满先锋意味的文艺作品尽管不无文艺探索的些许意义,但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作品使得文艺与大众的距离日渐遥远,也令文艺创作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具体表现为脱离实际,以‘实用’为原则;脱离生活,以孤芳自赏为情趣;脱离人民,以自说自话为表达方式等方面”。

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构建问题,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荆蕙兰副教授发表了重要见解,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特有的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文化科学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及其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暴景升副教授从学理的层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众性,他认为,“意识形态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时节约费用的一种工具。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功能则是减少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行为,成功的意识形态应该通过激励机制来选择性地解决‘搭便车’行为。同时成功的意识形态也应该努力合乎个人对世界的经验。还有,意识形态还应该是灵活的,以赢得新老成员的信赖和忠诚。从另一角度看,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它可以帮助个人对社会的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制度结构作出道德评价。个人如果拥有较大的意识形态量,就可以减少个人‘搭便车’或违反规则的可能性,从而减少消费虔诚的影子价格。一旦个人的意识形态形成之后,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它的变迁要比社会结构的变迁晚一些;另外,意识形态信念——特别是对现行制度安排的合乎理性的信念,能冲淡个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崔学森以一种宏阔的视野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畅谈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理论指向是本国的,具有中国特色,但它是在全球化潮流之中提出的,又兼顾全球普适性价值观取向,是对普适价值的认同、明确化和提升。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和宣扬也要充分注意全球化下的诸多要素的影响”。“在大多数西方自由民主国家,追求‘大社会小政府’或‘强社会弱政府’的态势越发明显,社会对政府的限制和戒心越来越强。在此情况下,由政府主导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观的宣扬不宜采取社会动员的手段,应该是渐进的、悄无声息的或者采取社会容易接受的形式予以宣扬。”

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理论升华、思想交锋的会议,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和全新解读,对于在全球化视野下进一步弘扬和践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劳动价值观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