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在瑞金的战斗生活

2010-03-25 03:00曹春春荣
老友 2010年3期
关键词:刘英瑞金红军

曹春春荣

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个女战士中,刘英是其中之一。她原名郑杰,湖南长沙人,是一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把她和瑞金连在了一起,虽然在瑞金这个“家”中只生活了一年多,但这一年多的经历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直到晚年,她还记忆犹新。

到了瑞金就是回到了家

刘英是1933年6月到达瑞金的。此前,她从苏联回国,由共产国际分派到中央苏区工作,一路跋山涉水,历时近半年。

那时的瑞金,已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苏区首府,赤色中国的心脏。原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也迁到了这里。刘英一踏上这块红土地,就被这里红红火火、生机勃勃的革命气象所感染;被这里善良的人民、淳朴的乡风所温暖。更令她惊喜不已的是,在这里一下子见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熟人,其中有:在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就认识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读长沙女师时的老师周以栗,老上级罗迈(李维汉),一起在长沙搞学生运动的曾三,以及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时的师长博古(秦邦宪)、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他们分别在中共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担负不同的领导工作或技术工作。还有毛泽东,虽然刚刚认识,但刘英早闻其名,也倍感亲切。大家都对刘英的到来表示欢迎。因此,刘英虽是第一次来到瑞金,却一点也不陌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觉得,到了瑞金就是回到了家。”

刘英被安排住在位于下肖区(今属沙洲坝镇)下屋场(又称下下肖)的中共中央局办公地的楼上。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姓杨的前清举人的私宅,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前后两厅,且有左右横屋,仅一层就有18间房。举人后裔在土地革命中被划为地主成分,房子被当地苏维埃政府没收,后来就做了中共中央局的办公地。在这里办公和居住的中央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有博古、洛甫、陈云、罗迈、邓颖超、李坚贞,以及王首道、毛泽覃、金维映、小开(潘汉年)等人。博古知道刘英在共产国际办的国际无线电学校学过无线电专业,就要她去曾三领导的中共中央局电台工作。刘英到电台转了转,觉得那里并不缺人,就向中央组织局主任罗迈提出让她做已经熟悉了的群众工作。罗迈知道她有这方面的优势,便同意了。时任少共中央局书记的凯丰,要刘英去少共中央局工作。得到中共中央局总负责人博古的批准后,刘英就到了少共中央局。

少共中央局驻地是下肖区上屋场(又称上下肖),离中共中央局驻地很近。这里聚集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年轻人,像宣传部长陆定一、少先队总队长张爱萍,都是20多岁;儿童局书记陈丕显、少共中央局秘书长胡耀邦,更是只有十七八岁。就是身为一局之长的凯丰,也不过27岁,比刘英还小一岁。刘英来到这里的第一个头衔是少共中央局巡视员。3个月后,她被派到福建团省委巡视,结果被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潭秋等一班人看中留下,少共中央局也就任命她为福建团省委书记。

1934年1月,刘英回到瑞金,先列席了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后又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她奉命回到少共中央局,担任宣传部长。

在宣传部长岗位上

刘英就任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后,有一次顺路到沙洲坝去看望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刘英快言快语,在交谈完工作情况后,毛泽东恳切地对她说:“你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不过当了宣传部长,讲话的对象不同了,可要注意通俗化啊!你宣传的对象是农民,长篇大论不灵,学生腔也要不得。就是湖南人的腔也要变一变,要向江西老表学说话呦!”刘英想想有道理,便照毛主席的话去做了,受益匪浅。她在少共中央局宣传部的主要工作是培训青年干部。为此,她办了一个红军青年宣传干事训练班,给学员较系统地上团课。她用自己主编的《青年读本》做教材,把书中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学员欢迎。后来,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办的青年班,也请刘英去讲青年团的任务和建设。刘英晚年回忆起那段日子时,充满感情地说:“我读的是师范,可是没有当过教师。这辈子真正搭上教育工作边的,还就是在少共当宣传部长那两三个月。”在那两三个月里,她的宣传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不少的提升,思想理论水平也有所提高。

1934年3月13日,刘英写的一篇题为《转变我们在突击运动中的领导方式》的文章,发表在《青年实话》第3卷第15号上。文章虽短,却有理有据,观点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开头写道:“为了完成一定的紧急任务,或者为了克服某部分工作特别落后的现象,采取突击的方式进行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接着笔锋一转:“可是这种突击的方式,假使继续地在每一个突击运动中都去运用,把其他工作完全放松,与布尔什维克的经常的工作分离开来,以致领导机关通通加入突击队,取消集体的领导与经常的工作,就显然是错误的。”刘英在文章的最后强调指出:“我们应该迅速纠正在突击运动中的不正确方式,把经常工作建立起来,定出在每一时刻的具体计划与工作日程,实行经常的检查,派得力的巡视员活生生地去推动下面的工作。只有当我们把突击运动与经常工作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才有权利说,我们的领导方式已经有了转变。”

刘英在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这个岗位上,还特别着眼于总结、推广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经验,以促进整个团工作。1934年3月,她写的《下肖区开办流动训练班的经验》一文,发表在《青年实话》第3卷第17号上。文章详细介绍了下肖区开办团员流动训练班的经验。文章最后呼吁:各地的团部要利用下肖区流动训练班的经验,普遍地开办流动训练班,以适应团员数量大增、急需教育提高的发展形势。因为提高团员的政治水平,有利于革命任务的完成。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1934年4月28日,广昌失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骤然紧张,补充兵员成为当务之急。5月上旬,罗迈把刘英找去,要她到于都县担任扩红突击队队长,任务是3个月时间扩红2200名。刘英二话不说,立即带领10多个突击队员,赶到离瑞金180里的于都。在于都,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势,刘英和队员们商量后决定在开展政治动员的同时,迅速掀起欢送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的热潮,以此来带动扩红。在县里召开的突击队员与区委书记联席会上,刘英作了报告。她说明了第五次反“围剿”的严峻形势和党中央的决心,号召分得了土地的贫雇农,要保卫革命果实,就要来当红军,拿起枪。刘英还对放弃扩红突击、回家莳田的现象作了严肃批评。会后,突击队员分派到各区,召开动员大会,分工落实任务。他们在工作中依靠骨干,发动党团员带头。新陂、古田等区的干部带领模范赤少队,整营、整连、整排地参加红军,成为扩红中的先进典型。刘英他们及时进行表扬宣传,推动了其他区乡的扩红工作。其他区乡很快掀起了欢送亲人当红军的热潮,妇女们唱着山歌,带着亲手做的草鞋,欢欢喜喜地送兄弟、丈夫参加红军,并且争先恐后、相互鼓励。此时,刘英他们开始注意解决参军青年的切身问题,发动群众优待红军家属,因此青壮年劲头很大,扩红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就这样,刘英他们仅用一个半月就扩红3300名,比任务数多了一半。

在这次扩红中,刘英还碰到一个难题。当时有种逻辑,认为扩红搞不起来是因为反革命捣乱,抓起反革命,扩红就搞起来了。于都扩红开头没搞好,县保卫局也抓了些人。刘英同县苏主席、扩红突击队副队长张振芳去保卫局看了审讯后,觉得被抓的人多是冤枉的。正为难时,他们收到了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的来信。张闻天首先祝贺了于都扩红的胜利,接着要刘英他们注意,肃反不能乱来,对擴红不积极响应的群众,要进行思想发动,而不是当反革命抓起来。这下,刘英如释重负,很快把这批人放了。

1934年6月下旬,刘英完成任务,高兴地回到了瑞金。路上碰到邓小平,他伸着大拇指对刘英说:“刘英,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英一时莫名其妙,邓小平忙解释道:“这是项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说的,他夸奖你扩红搞得好,都登报了。”刘英回到驻地翻看《红色中华》,果然在6月21日的报纸头版头条发了题为《于都县的破天荒??三个月计划一个半月完成》的消息,报道于都扩红工作的成绩。这条消息号召:“一切扩红落后的县,学习于都的光荣例子,赶上前来!”

从于都扩红回到瑞金后,刘英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赣南战地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工作。8月,回到少共中央局,改任组织部长。

这时,第五次反“围剿”每况愈下,中革军委已秘密开始了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的各项准备。紧急扩红,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9月中旬,罗迈找刘英谈话,派她再次去于都扩红。

这一次扩红不比上次,不仅时间更急迫,任务更繁重,而且兵源更稀缺。刘英到达于都时,当地才动员了250人参军,离规定的4500人的任务相差甚远。刘英急得团团转,就到正在当地巡视工作的毛主席那里求助。毛主席当时疟疾刚好,身体很虚弱,他强打精神帮助刘英召集全县活动分子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先由刘英作报告,再请毛主席讲话。毛主席只讲了五分钟,突出“决心”两个字,就是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去完成扩红任务。第二天下午,各区又召开活动分子大会进行动员。于都的扩红运动因此很快有了转变。到9月底,刘英他们动员了近千人参加红军,尽管离完成任务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1934年10月初,先是毛主席告诉刘英,后是罗迈打电话通知刘英,都说是有“特别任务”,让她马上离开于都回瑞金。刘英意识到有什么重大事件要发生,急忙收拾行装赶回瑞金。这时,她才知道所谓的“特别任务”,就是中央红军要突围,要撤离中央苏区。即将告别红都瑞金和瑞金人民,刘英内心充满难过与眷恋之情。瑞金的父老乡亲看见红军整装待发,却不像以往十天半月就会回来的样子,也是难分难舍。刘英的房东,一个热情善良的红军家属,再三对刘英说:“我把房子给你留着,不管你什么时候回来都要住这里噢!”刘英听了心里酸酸的,只能一个劲点头。瑞金人的革命精神、革命情谊和在瑞金一年多的经历永久地铭刻在刘英脑海里,成为鼓舞她坚持革命到胜利的精神力量。

1934年10月10日傍晚,刘英和红一方面军万千将士,默默地告别瑞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从此,肩负着历史使命的刘英,向北,向北,到了陕北,到了东北,又到了北京。这一去就是60个年头,直到1993年10月,已入“米寿”之年的刘英,才终于回到瑞金故地重游。

责编/玉坤

猜你喜欢
刘英瑞金红军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全球带癌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第一人
全球带癌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第一人,57岁的她还跑赢了癌症
跑满世界六大马拉松,我的癌症消失了
十送红军
奥瑞金面临成长瓶颈
法官情人曾记否,那盖了章的离婚保证书
味蕾上的瑞金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