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2010-03-27 11:01祁小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3期
关键词:纺织业竞争力纺织

□文/祁小华

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逐渐加深,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特征——国际化趋势,行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在此背景下,世界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和升级,正呈现出新的特征,而出口竞争力已构成了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浙江纺织业国际竞争战略,因地制宜发挥好浙江纺织业的出口竞争优势。

一、2009年我国纺织业出口状况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1,67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0.1%。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071亿美元,下降1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99亿美元,下降8.5%。其出口主要特点如下:1、月度出口值呈振荡上升态势,12月份当月出口值创年内新高;2、一般贸易出口占7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降幅较大;3、私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各类企业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主要出口至欧盟、美国和日本。

二、浙江纺织业基本状况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国家对纺织业扶持政策的累积效应正逐步显现,浙江纺织业出口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纺织业依然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纺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三是碳排放指标或成为欧美限制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借口。

浙江、广东和江苏位居出口前三位,福建出口逆势增长。2009年浙江、广东和江苏分别出口纺织服装397.5亿美元、309.9亿美元和267.1亿美元,分别下降5.9%、10.2%和8.6%,上述三者合计占同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58.4%。此外,上海、山东出口值也均超过百亿美元,福建出口逆势增长18.6%。(表1)

从指标体系的构成不难发现,综合评价方法必须能够处理多指标、多维度等诸多复杂问题,而主成分分析法以其科学降维、客观赋权的突出优点在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对6个指标进行处理,选择2个公因子,以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公因子得分乘积之和构建综合评价函数:

数据来源:本文分析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广东、陕西、江苏、上海、浙江、全国6个不同地区(国家)的评价出口竞争力的6个指标值,如表2所示。(表2)

在日常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期间,应该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防治成效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番茄产量和质量。番茄生长期间,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灰霉病、叶霉病和早疫病等病害。

计算结果如下:本文采用SPSS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因子1和因子2对信息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0.492%,说明这两个因子已经比较充分说明了数据波动的原因。根据SPSS软件默认系统的提取原则,即提取的因子的特征值应大于1,在此提取公因子1和2代替6个原始变量,本文用Kaiser等量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到如下因子负荷矩阵,见表4、表5。(表4、表5)

表1 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主要省市

因子模型将变量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自然也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根据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公因子得分模型:

F1=0.341×国际市场占有率+0.325×出口贡献率-0.115×N TB+0.088×RCA-0.024×出口增长优势指数+0.338×进出口额

F2=-0.057×国际市场占有率+0.010×出口贡献率+0.430×N TB+0.352×RCA+0.449×出口增长优势指数-0.037×进出口额

由于每个公因子只反映了各个地区(国

表2 2008年纺织业出口竞争力指标比较单位(进出口额):亿美元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表4 旋转成分矩阵a

表5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具有K ai 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具有K ai 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构成得分家)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某个特征,因此本文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因子总得分,(表6)即对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表6 单个因子及总因子得分排序

三、提升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进一步发挥纺织业创新平台的作用,提升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加强对企业业主、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教育培训,继续完善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及其支柱体系的建设,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提升纺织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加大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纺织业的工业废水污染物种类构成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单独处理成本很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浙江纺织产业基地建设,把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贯穿于产业升级的始终,推动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3、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完善的纺织标准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是浙江纺织业及其产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在执行国家标准法的前提下,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制定贴近企业、市场,并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实现互补共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练内功”,加快产业集群升级。

4、巩固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浙江纺织业要发展,必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千方百计地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国际市场需要,调整纺织产品结构,逐步扩大浙江纺织业的出口市场范围和出口额。

[1]周颖.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浙江纺织业集群为例[J].技术经济,2007.1.

[2]李双燕.河南省纺织业竞争力问题分析研究[D].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6.

[3]李淑贞,靳云丽.浙江省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8.8.

[4]王圣果.餐饮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以杭州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8.

[5]安春明.中国纺织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J].纺织导报,2009.2.

猜你喜欢
纺织业竞争力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