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西红柿为例

2010-03-31 05:39李晓乔汪红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当代经济 2010年13期
关键词:西红柿农户变量

○李晓乔 汪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链的起点——农户和终点——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严把源头的质量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才会有所保障;只有掌握好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才能做到真正的对症下药,使得市场供需合理。源头和终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做好这两方面的质量安全控制,可使食品安全得到最根本有效的维护。

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理论综述

目前,国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冯忠泽、李庆江,2007),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与消费者的相关联系(周应恒、霍丽玥,2003),农业供应链上的质量控制问题(叶成利、蒙少东,2007)等方面。而对于农户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以及影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行为的因素方面却鲜有研究。本文则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同时对农户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分别进行阐述。

作为中国农业硅谷的陕西杨凌,其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对陕西省农作物的生产有非常大的辐射效应,对全国亦有带头示范作用。本文以杨凌及其周边地区种植西红柿的先进示范村为调查对象,研究农户的农作行为和消费者对西红柿质量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加强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合理化建议。

二、农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分析

所用数据来源于2009年8月—9月期间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83%,符合大样本的数量要求,有助于准确反应所要描述的经济因素。其中被调查农户主要种植金鹏等普通西红柿和圣女果这一类的转基因食品,比例分别为19%和81%。

1、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和农民收入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化肥的施用上,以氮、磷、钾肥为主。这类化肥过量会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本文调查的农户有52%使用有机肥,既保护了环境,又保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农户收入和有机化肥使用次数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这里,因变量为农户从西红柿种植中获得的年收入(Y),自变量为种植面积(X1);一年中有机化肥的使用次数(X2)。

根据上面的模型,我们利用计量软件Eviews5.0对以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所得样本回归方程为:

解释变量 C,(X1),(X2)的 t检验量值大于 2.000,说明每一个解释变量都通过了置信度为95%的假设检验,每一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都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同时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7419,表明解释变量能解释74%的被解释变量的变动,说明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式中0.754245和1.106826分别代表种植面积和有机化肥使用量对农户年收入的弹性。即当有机化肥使用量的投入不变时,种植面积每增加1%,农户年收入将增加0.7542%;当种植面积的投入不变时,有机化肥使用量每增加1%,农户年收入将增加1.1068%。

从结论可看出,有机化肥的投入对农民的年收入增加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得到的回报超过其投入,而且对西红柿的质量安全亦有益。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调查中发现,农户基本使用杀虫剂进行病虫害预防,个别农户使用杀草剂,没有农户使用除草剂。而国际上,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为 27:20:49,相比之下,被调查的农户杀虫剂使用过量,且防病虫害的药剂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2、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行为分析

(1)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西红柿的销售前检查和相关历史记录,不仅可提高西红柿的质量水平,还可对西红柿的安全情况有一个初步保证。在调查中,西红柿销售前有技术员进行检查的为32%。政府对历年的西红柿质量有调查记录的为48%,而农户基本上都愿意政府有此行径。这表明政府对于食品相关链的起点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需加强自身的行为强度。在关于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不知道的占到了61%,了解、听说过的占到了37%,只有2%的农户表示清楚其要求。

(2)农户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认知。在关于食品中毒是否与生产者有关的调查中,只有1%的农户认为有关,其余持否定态度。

农户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认知。农户绝大多数听过,72%的农户表示愿意种植,28%则不愿意。在这其中,宣传多种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效益好是主要原因。表明农户对高科技的产品比较容易接受,宣传力度和效益高低对农户意识影响很大。

(3)农户对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意识。农户的销售渠道是一个重要方面,规模化、产业化销售的产品容易实现可追溯,而零售或不固定场合销售的产品很难实现可追溯。调查结果显示,97%的农户通过中间供销商销售,3%的农户会去市场自己销售。

农产品包装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打造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进行信息标识标注、实现可追溯的重要方面。在调查中,农户对即将销售的西红柿进行清洗、分类等初级简单加工的占61%,39%的农户不进行任何操作。

三、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所用数据来源与农户的数据属同期制作,下面将着重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消费者对西红柿质量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

1、变量设定

影响消费者对西红柿质量安全认知的因素众多,在本文中,选择被调查消费者个人相关信息作为解释变量,即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把消费者的相关认知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变量见表1。

表1 模型中有关变量的定义

2、实证结果及讨论

根据上面的设定,利用计量软件spss17.0对以上的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分析,所得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

(1)选购西红柿主要关注的因素。统计结果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分别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与收入水平不相关。男性比女性更注重食品的安全保障证明,或许与男性比女性更理性、更少一些主观观念有关。一般而言,年长者比年少者要有更多顾忌,对食品安全方面也就更小心翼翼。文化程度与关注因素呈反比,或许是文化程度越高,越相信实践出真知,对社会上一些不安全食品信息的接收更多,比起第三方检验,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2)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解决方式。结果显示,消费者遇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解决与否与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性别和收入无关。年龄越大,越注重向有关部门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文化水平越高,反而越不注重这方面,这或许与收入(本文中文化程度与收入呈正比)有关: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则农产品安全对其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会相比较小一些。

(3)是否了解绿色、无公害蔬菜。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了解与收入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都无关。说明收入越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高,就越关注绿色、无公害等更高品质的蔬菜。

四、结论及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机农业不仅保护了环境,又保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农民也可获得更高的回报,比扩大种植面积等传统方式效益更好。

第二,提高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度和深度。面对现在病虫和农药种类太多、情况复杂、变化快的局面,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倾向力度,稳定和充实基层植保技术人员队伍,走科技强农之路。

第三,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进行较全面的销售前检查和相关历史记录,形成一个食品安全记录的档案体系,为政策的出台做数据上的支持。同时对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知识的普及。

第四,进行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科学化管理。对农产品的包装、进一步加工进行深化和完善;同时进行销售渠道的公开化、透明化。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E045。)

[1]冯忠泽、李庆江: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4).

[2]袁仲、杨继远:农药化肥污染与食品安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7).

[3]周应恒、霍丽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

[4]郑永利、夏永峰:浙江省蔬菜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3(4).

[5]彭亚拉、庞荫: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1).

[6]叶成利、蒙少东: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7.

[7]唐修湖: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与监控体系建设[J].世界农业,2005(3).

猜你喜欢
西红柿农户变量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西红柿熟了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