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癖汤治疗乳癖23例临床观察

2010-04-03 22:19袁菊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消长乳癖行气

袁菊芬

(隆昌县疾病控制中心,四川隆昌642150)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位而出现形状大小不等,病期长短不一的硬结肿,且伴有乳房疼痛,本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一种,可见于青春期后的各种年龄,以30~50岁多见。本病多由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所致;思虑伤脾,郁怒伤肝,多致冲任不调,气滞痰凝而成。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紊乱,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相对增高有关[1]。近年来笔者采用疏肝行气、化痰活血法,自拟化癖汤治疗乳癖2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均为女性,均经钼钯X线照片检查,诊断为乳房小叶增生。年龄20~30岁5例,30~40岁14例,40~50岁者4例;病程2月6例,2月~3年者16例,5年1例。包块部位:单侧乳房6例,两侧乳房17例;与月经有关19例。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双侧或单侧乳房外上方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同时或相继发现,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活动,不与皮肤粘连随情志改变而消长,乳房及两胁胀痛,尤其经前期明显,烦躁,苔薄、脉弦。

2 治疗方法

23例均内服化癖汤治疗。药物组成:桂枝、桃仁、牡丹皮各10 g,茯苓、陈皮、花粉、柴胡、当归、佛手各12 g,香附、夏枯草、浙贝母各15 g,牡蛎30 g,洒大黄3 g。水煎,每日1剂,每日3次口服。月经期停服,治疗期间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3个月未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房疼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乳房疼痛减轻;无效: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肿块未缩小者。3.2 治疗结果 本组23例中,临床治愈13例,占56.56%;有效8例,占34.77%;无效2例,占8.67%。总有效率91.33%。

服药最多60剂,最少20剂,平均服药42剂。本组除2例服用本方有腹泻外,余无不良反应。

4 讨论

《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癌论》中说:“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乳癖的发生,与肝、胃、冲、任等经脉有密切关系。肝胃不和者,病前常有情怀不畅史,肝气不舒,郁于胃中,故乳房肿块常随喜怒而消长[2],《外科正宗》对乳癖的病因病机论述也很清楚。如 “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垂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本病由于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所致。从本组病例的症候分析,由于肝气不舒,情志不畅,失其疏泄,进一步发展到木横侮土,脾失健运,水湿凝聚而生痰,痰阻碍气机,气滞不通则痛,故乳房胀痛,气滞则血瘀,痰、瘀内结为块。治疗宜疏肝行气、化痰活血。方中柴胡、佛手、香附、白芍疏肝行气,贝母、陈皮、茯苓健脾化痰,桂枝、桃仁、当归、牡丹皮温运阳气以消瘀血,夏枯草、贝母、牡蛎、花粉软坚散结。本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本方治疗乳癖,可使乳房胀痛消失,包块变软、缩小或消失。

[1]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130.

[2]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43.

猜你喜欢
消长乳癖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名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乳癖67例
从相关句式的消长看使成式的产生
三苯氧胺配伍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塘社会群体构成及演变消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