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0-04-07 19:10唐燕雅姚美华
护理与康复 2010年1期
关键词:短暂性高脂血症脂蛋白

唐燕雅,姚美华

(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 德清 3132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发现,TIA发展为脑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1],对其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预防 TIA发作的重要措施[2]。2007年 7月至2008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TIA患者92例,现将TIA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92例,男 64例,女 28例;年龄36~86岁,平均(61±13)岁;9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TIA诊断标准[3],头部CT/MRI检查未发现出血、梗死、占位等病灶,头痛、头晕、呕吐52例,一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21例,失语、记忆障碍、视物模糊12例,共济失调8例;首次发作就诊52例,2次以上发作就诊40例。

2 高危因素分析

2.1 肥胖 肥胖容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4],为脑卒中的主要相关因素。肥胖症的诊断标准[5]: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24为肥胖症,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身高cm-100)×0.9(男)或×0.85(女),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平方(m2)。本组肥胖51例。

2.2 吸烟 烟含有尼古丁,能引起血管痉挛,促使动脉硬化形成。本组吸烟48例,吸烟史20~30余年,吸烟量平均(20±10)支/d;被动吸烟23例。

2.3 不良饮食习惯

2.3.1 饮酒 大多数研究表明,乙醇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一种“J”形关系,少量或中等量饮酒有保护作用,大量饮酒则使卒中风险增高[6]。本组大量饮酒28例,以白酒为主,每次100~500ml,每周平均3~5次。

2.3.2 高糖高脂饮食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易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本组>60岁75例,饮食结构不合理,荤多素少,饮食普遍喜甜,喜食肥肉及动物内脏。

2.3.3 三餐安排不合理 晚餐摄入过多是肥胖的重要因素,各种营养素吸收入血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加上夜间血流缓慢,是夜间缺血性脑病的高发因素。本组经调查,80例患者早、中餐过于简单,但晚餐丰盛。

2.4 疾病因素

2.4.1 高血压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高低与TIA的风险存在相关性,血压降低能使卒中的风险降低30%~40%[7]。本组58例高血压,其中首次发现26例,有高血压病史5~8年32例;32例中,规则服降压药19例,不规则服降压药13例,定期测血压12例,不定期测血压20例,血压仍>140/90mmHg 17例,血压在正常范围15例。

2.4.2 高脂血症 血脂主要指血浆中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危害:促使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变为中间密度脂蛋白,进而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降低纤溶系统活性,增加凝血因子的浓度和活性,导致高凝状态,促发血栓形成;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胆固醇血症有利于胆固醇进入动脉壁,损伤内皮细胞,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和其他脂类共同形成粥样斑块。低密度脂蛋白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硬化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8]。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是动脉硬化的因果链。本组高脂血症21例,4例总胆固醇升高,11例甘油三酯升高,7例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升高,部分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4.3 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大血管、微血管病变,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3]。本组糖尿病13例,空腹血糖7.3~21.5mmol/L,糖基化血红蛋白8%~10%

2.4.4 心脏病 据文献报道[9],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也是常见的因素。本组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21例、心肌病2例、瓣膜性心脏病5例。

2.4.5 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而发生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10]。本组有颈椎病8例。

3 护理干预

3.1 制定控制目标 肥胖患者实施减肥措施,每周减重0.5~1 kg,直至达到理想体重;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美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定义的正常血压为<120/80mmHg[11];血糖要求接近正常水平,糖基化血红蛋白应≤7%[11];低密度脂蛋白 <2.5mmol/L[11];控制原发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经长期治疗与保健,可以改善脑动脉硬化及脑部血液循环,减少TIA发作次数,消除脑卒中的危险。

3.2 实施护理措施

3.2.1 健康教育 在患者住院期间、出院时、随访时进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个别指导为主,同时发放宣教资料。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TIA的发展演变、TIA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吸烟、饮酒、健康生活方式对该病的影响,明确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与注意事项。

3.2.2 饮食控制 原则为低热量、低糖、低脂肪饮食,在正常的三餐外不随意增加各类食品的摄入,避免晚餐后及睡前加餐,尤其为高热量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甜饮料、高脂肪食品、油炸食品,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肥肉等;睡前可适当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血黏稠度。

3.2.3 鼓励患者坚持运动 主要为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每天运动时间>30min。

3.2.4 戒烟控酒 戒烟:联合应用尼古丁替代疗法、社会支持法和技能训练法,避免被动吸烟。饮酒控制:男性 ≤2杯/d,非妊娠女性 1杯/d[11],以低度乙醇为宜。

3.2.5 用药管理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定期复查,随时调整用药方案,以保证用药的效果。

3.3 效果评价 92例出院后进行3月随访、电话咨询及复诊。肥胖症患者 3月减轻体重4~12 kg,平均7.5 kg,达到理想体重 35例,占 68.6%;血压控制在120~140/70~90mmHg 48例,占82.8%;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 9例,占 69.2%,6.1~ 10.0mmol/L 4 例 ,占 30.8%;血脂降至正常 21例,占 100%;TIA复发8例,占8.7%,脑梗死 12例,占 13.0%,低于文献报道[3]的11.2%和24.5%。

4 小 结

通过对92例T IA的临床资料分析,肥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及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是 TIA的高危因素。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制订控制目标,加强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鼓励患者坚持运动,戒烟控酒,按医嘱用药,能有效降低T IA复发及继发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1]傅毅,孙家兰,郭正良,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的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3):153.

[2]徐萍,王轶娜,于慧.循证护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实施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33.

[3]杜敢琴,孙圣刚,戚继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4):262.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4.

[5]张爱珍.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4.

[6]Djousse L,Ellison RC,Beiser A,et a1.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isehemic stroke the framlngllam study[J].Stroke,2002,33:907-912.

[7]Yusuf S,Sleight P,Pogue J,et a1.Efects of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ramipril,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risk patient the h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 study investigators[J].N Engl J Med,2000,342:145-153.

[8]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28-429.

[9]Dr,San Antonio.Cardiogenic brain embolism the second report of the cerebral embolism task force[J].Arch Neuro1,1989,46:727-743.

[10]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2.

[11]曹勇军,陈孝东,毛成洁,等.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卒中预防指南[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7,1(4):95.

猜你喜欢
短暂性高脂血症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