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及其借鉴

2010-04-07 19:28付建业张锡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素质改革

付建业,张锡敏

(1.河北省栾城县冶河镇中学,河北 栾城 051430;2.河北省栾城县第六中学,河北 栾城 051430)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及其借鉴

付建业1,张锡敏2

(1.河北省栾城县冶河镇中学,河北 栾城 051430;2.河北省栾城县第六中学,河北 栾城 051430)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呈现出新趋势,表现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教育的高层次、高标准;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待遇;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等。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化

知识经济时代,更是教育时代。在这样的新时代里,知识、人才和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力,力争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在致力于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方面,发达国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形成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笔者草就此文,意在以他山之石,获攻玉之效。我们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做好我国的教育改革。

一、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新举措

(一)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在课程改革上,强调基础课文理科渗透。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当代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基础课在师范教育改革上的作用,努力促使文理科相互渗透,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紧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教师教育现状,在全国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文理核心课程,使师范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全面知识的教育。日本在二战后,为了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更是十分重视教育。他们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入手,在课程设置上,尤其倡导文理渗透。在普通基础课程中设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和体育等。日本的高等学校普遍开设有理科、文科、家政科、体育科等课程。使学科朝着大文科、大理科的方向发展,向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方向推进。

2.在专业课程上,强调拓宽学科内容。发达国家为了使教师教育适应未来发展,强调教师要“一专多能”。美国师范教育更提出了“培养教师为学者、教育者、决策者和交往者”的目标,并且在专业课设置上采用主辅修制。日本也非常重视专业基础学科的教育和投入,力争使其学分数占课程总学分数的半数以上。

3.既重视学科理论的学习,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从教能力,发达国家在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上既重视教育学理论学习,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为20%;日本综合大学所属的教育学院的课程中教育类课程占15%。发达国家在增加教育类课程课时的同时,纷纷延长了教育实习时间,以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大幅度提高师范教育结构层次

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20世纪以来,都把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作为重点。他们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师范教育的结构层次,如美国中小学教师几乎都是由综合大学教育学院培养出来的。近年来美国在教育改革中取消了中等师范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学位水平也提高到硕士、博士层次。1985年,日本在其指定的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大学设立了硕士课程,并着手制定博士生课程,以便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积极改善教师生活条件,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美国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大力改善教师生活待遇,连年增长教师工资。以此同时,还从不断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具体的对策:(1)从优化生源入手,鼓励和吸引品学兼优的学生就读教育学专业;(2)加强和提高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及教育层次,建立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机制。并规定教师只有在获得教育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才能上岗;(3)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4)建立教学评估和奖优罚劣机制。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英国采取诸如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教师资格标准以及淘汰不合格教师等措施,积极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实行混合式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发达国家先后实行了混合型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结合起来,把师资的培养培训纳入一体化方式。在发达国家,教师职前教育内容以夯实基础理论为核心,以突出基础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使师范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之后再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在职教育以实践性为重点,以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另外,发达国家还采取多项措施和政策来鼓励教师定期进行在职进修与培训,使教师从业者实现终身教育与终生学习,以使其跟踪和掌握世界最新知识和科技的发展动态。

二、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为了提高我国教师教育的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教师教育改革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

(一)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设置

我国师范院校的在校生正处于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其目标应是既要重视师范性,又要加强学术性训练,要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适应,尤其是课程结构不尽合理,教学内容更是陈旧僵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已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师资之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加大改革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力度,加强文理科教学内容,着力强化文理科知识的渗透;切实充实基础学科课程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促进各种素质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尤其要注意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增设教育科学研究等课程,增加选修课种类和教育实践课的课时,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持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运行机制

高师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要与学科建设、骨干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建设相结合;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新任教师的教书育人和科研能力,以彻底改变师范教育学术性不强,教师学术和科研水平较低的局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融为一体并使其形成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应统一在同一的教育机构中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实践表明:教师教育一体化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和赢得国际教育竞争的有效途径,是发达国家经过数年实践并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而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现状恰恰与此背道而驰,表现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即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教师的职前培养,而职后培训、进修则由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来实施。这样首尾不想接、学术信息不连贯的孤立片面的教师教育局面不但不利于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更有害于教师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功能,而且密切了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关系,从而必将促进我国 中小学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袁运开.建立一体化师范教育格局[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2).

[2]鱼浦江.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梁忠义.谈日本教师的继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6,(5).

[4]佚名.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灵魂[J].探索与争鸣,2002,(9).

[5]谷峪.日本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0,(3).

责任编辑:孙 飞

责任校对:关 华

Enlightenment of Teachers'Education Reform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u Jianye,Zhang Ximin

In the current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reform teachers'educ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akes on some new trends-the deepening reform of subjects,improving teachers'professional competence,high level and high standard teachers'education,high salaries for high-quality teachers,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education.In order to push forward the quality educatio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knowledge economy,we shall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reform of teachers'education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form China's education.

developed countries;teachers'education;subject reform;specialization

G642.0

A

1673-1573(2010)03-0120-03

2010-05-13

付建业(1976-),男,河北栾城人,栾城县冶河镇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研究;张锡敏(1974-),女,河北栾城人,栾城县第六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理论及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素质改革
改革之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