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2010-04-09 14:14符方非连林生康志英蔡春玲
中国药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包合物丙基环糊精

符方非,连林生,康志英,蔡春玲

(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30)

抗病毒口服液临床疗效肯定,是我公司首创的产品。处方中广藿香、石菖蒲、郁金、连翘4味药材含有的挥发油极不稳定,用羟丙基-!-环糊精(HP-!-CD)进行包合可增加其稳定性[1]。HP-!-CD不但具有优良的包络作用,且还具有水溶性高、在生物体内能提高被包络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等特点。它的安全性在国内外得到公认,并已在注射剂中得到应用[2]。笔者采用正交试验对HP-!-CD包合挥发油工艺进行了优选,现报道如下[3]。

1 仪器与试药

安捷伦6890型气相色谱仪;S21-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有限公司)。广藿香、石菖蒲、郁金、连翘药材(购于广州健安堂药业有限公司);羟丙基-!-环糊精(石药集团中奇药业有限公司);其他所用的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收集

将广藿香、石菖蒲、郁金、连翘进行前处理后,加8倍量的水浸泡30min,回流提取3h,用挥发油测定器收集挥发油,得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为淡黄色液体,密度小于1。

2.2 HP-!-CD包合工艺确定

2.2.1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

取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精油2mL,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蒸馏3h,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待冷却后测定挥发油体积。空白回收率=回收的挥发油体积÷2×100%。结果见表1。

表1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结果表

2.2.2 挥发油包合率测定

将取挥发油包合液减压干燥后,包合物用石油醚(30~60℃)洗涤除去表面残留的挥发油,挥去石油醚,得挥发油包合物,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蒸馏3h,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待冷却后测定挥发油体积[4]。包合率=回收的挥发油体积/加入的挥发油体积/空白回收率×100%。

2.2.3 HP-!-CD不同方式包合工艺对比

HP-!-CD包合物制备的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研磨法、搅拌法、均执法等,考虑到大生产的设备及可行性,故采用研磨法、搅拌法、均质法各进行3次试验进行对比[5]。结果见表2。可见,均质工艺与搅拌工艺无明显差异,考虑到车间大生产的需要,均质工艺操作简便,从工作效率上来说,优选均质工艺;但是在整个试验过程还是用搅拌包合,因为对于小量的试验其损耗率太大。搅拌法制备HP-!-CD包合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挥发油与HP-!-CD的比例(因素A)、包合温度(因素B)、搅拌时间(因素C),HP-!-CD的用量大于挥发油量的8倍以上,包合率不再有明显增加[2]。本试验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见表3-4。

表2 不同包合工艺挥发油回收率(%)

表3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2.2.4 挥发油HP-!-CD包合物制备

称取适量HP-!-CD,加到250mL的锥形瓶中,往锥形瓶中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再慢慢滴加适量的挥发油,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进行搅拌,搅拌结束后减压干燥,包合物用石油醚(30~60℃)洗涤除去表面残留的挥发油,挥去石油醚,得挥发油包合物[6]。

2.2.5 最佳包合工艺确定及验证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水平条件下,各因素对包合物包合率的影响为A>C>B,最佳的搅拌包合工艺为A3B3C2,即羟丙基-!-环糊精与挥发油的包合比例为8∶1,50℃搅拌5h。按试验所得最佳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见表5。可见,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包合率高于正交试验中的其余各次试验,该工艺为搅拌包合最合理的工艺。

表4 正交试验结果表

表5 搅拌包合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2.3 鉴别

取包合物,按挥发油包合率测定方法提取挥发油,取2mL,用环乙烷定容,作为样品溶液a(包合后的挥发油),包合前的挥发油取2mL,用环乙烷定容,为样品b,以2"L进样。结果见图1。

图1 气相色谱图

3 讨论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的HP-!-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为:HP-!-CD与挥发油的包合比例为8∶1,在磁力搅拌器上,包合温度为50℃,搅拌5h,然后减压干燥即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条件下挥发油的包合率高达71.27%。挥发油的GC法鉴别试验结果表明,挥发油包合前后的成分基本一致。

挥发油包合后增加了稳定性,增强了抗病毒口服液的功效[7]。本工艺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1]丁平田,吴雪梅.药物制剂的新型辅料2-羟丙基-!-环糊精[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17(2):107-111.

[2]陈国广,张慧颖.2-羟丙基-!-环糊精对酮洛芬的增溶及稳定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24(1):39-42.

[3]张学农,阎雪莹.马子素羟丙基-!-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鉴定及饱和作用[J].药学学报,2005,40(4):369-372.

[4]邓伟峰,谢昭明.!-环糊精包合物脱包方法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6(4):53.

[5]罗 昕,徐月红.羟丙基-!-环糊精对隐丹参酮的增溶作用及其包合物的制备[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 328-1 330.

[6]陶 涛.羟丙基-!-环糊精的特征及其药剂学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33(6):304-307.

[7]薛 明,狄留庆.细辛辛夷挥发油的羟丙基-!-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43-145.

猜你喜欢
包合物丙基环糊精
鸦胆子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石榴鞣花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鱼腥草挥发油HPCD包合物肠用温敏凝胶的制备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N-丁氧基丙基-S-[2-(肟基)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浮选孔雀石的疏水机理
莪术油聚合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益肝愈瘿汤联合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鱼腥草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