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育模式的德育机制研究

2010-04-11 02:57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校企育人

姚 芬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决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该教育模式的推行,为高职德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平台[1],也使高职德育实效性的实现面临新挑战。 基于高职教育模式探索实践中高职德育工作发生的诸多显著变化[2]及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面临的种种不适应问题[3],探究德育工作的规律及影响德育工作的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发挥作用的过程及运行方式,从教育措施、受教育者、教育者这3 个基本要素着手,构建保证德育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的德育工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构建校企合作德育机制

校企合作德育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以教育模式变革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中德育主体、对象、环境、资源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为契机,通力合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教育的活动。 理论和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德育是成功的高职德育工作模式[4],但由于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德育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地位认识不到位, 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育人目标之下的统筹规划及有效运行和管理的体制、机制的保障,致使德育工作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进存在着明显不协调,并且从整体上看,目前校企德育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多元教育主体在德育工作中的合作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理念中的“德育为先”的方针还难以落实[5]。 德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要建立校企协商互动的德育合作机制。

1.1 校企双方加强德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校企作为人才的供需双方, 在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上有着共同的标准和要求。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 经济功能, 决定校企双方要实现合作目标、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必须站在全面育人、长远利益等角度重视合作中德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把德育看做是一个长期性、 系统性的工程, 建立经常性、紧密性、协作式的校企合作德育模式。 要体现和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校企双方在合作模式的建立和运行中,就要树立专业建设、科技、经济合作与德育合作并重的观念, 加强校企双方的协商和沟通,加强德育渗透。

(1) 校企双方应当对校企的德育资源、 德育措施、德育教学、德育活动、德育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等方面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系统全面的设计、构思。 校企双方应共同确定人才规格和能力结构,共同协商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并着力解决教材建设等方面怎样强调以“能力为中心”、“以人格为核心”,在围绕知识和技能开展教学的同时,注重知识、技能和心理、道德、价值、意志、态度等素质要素的整合等问题。 (2)协商构建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相协调或相一致的德育工作模式。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教育规律及校企合作的实际状况,在双方利益、目标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共同实施德育工作,这是校企双方成功开展德育合作教育的关键。 比如订单式培养中的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深化。 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其中均应体现和渗透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德育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应根据企业订单,开设方向性课程,调整德育教育的内容。(3)实现校企双方文化上的深度融合。 校企双方相互派出人员到对方进行校企文化建设、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讲座和交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将朝气蓬勃、自强奋进的校园精神带入企业,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以培养具有良好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职业人。

其次,必须建立规范、合理、有序的规章制度。校企应协商成立组织和队伍,制定制度,明确分工和职责;通过合作过程、环节的研究,确立工作程序,制订工作计划,探索德育途径和方法;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和实习生德育管理档案制度等, 加强德育工作监督、评估和研究等,逐步研究并建立校企齐动、师生互动、人人主动的德育合作机制,保障德育工作的实施和深化[6]。

1.2 政府对校企合作德育的引导和支持

地方政府引导校企双方就学生德育工作开展互动合作, 无疑是体现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措施。在校企合作德育方面,政府应该作为推动者、协调者、监督者和评估者参与进来,促使校企双方德育合作向意识更加自觉、内容更加丰富、保障更加多元有力,合作面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为推动校企双方德育合作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地方政府首先应该在立法、宣传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文件和各种有关法规,强调开展德育工作对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重要意义,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德育教育职责,营造人人有育人职责和义务的氛围, 增加校企双方的合作动力和信心, 成为校企加强德育合作的强有力的推动者。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企业具有育人功能的物质、制度、文化环境的监督、评估,促使其不断优化,起到熏陶育人的作用。第三,政府应在校企合作德育机制的形成中起到督促作用, 帮助双方明确参与德育的责任和义务, 使合作不断走向成熟和深入。 第四, 地方政府应当收集本地校企德育合作的教育信息和成功案例,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发挥其作用,定期对高职合作德育进行指导、检查、评价。 每隔一定年限, 要有针对性地对已开展合作教育的校企实地考察时,就德育合作状况进行深入全面评估,开展成果验收和总结宣传工作, 促使校企双方的相互了解更加深入、观念更加开放、调研更富成效、信息掌握更加便捷、 主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等更具针对性, 从而促进德育合作走向更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 建立德育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和主体性德育运行机制

2.1 建立德育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机制

2.1.1 构建多梯度的德育工作队伍

在德育师资队伍上, 应适应高职教育模式的探索,构建多梯度的德育工作队伍。(1)建立由学校理论功底深、业务水平高、思想境界高、教学技术高的专职德育教师组成的专业型德育理论研究队伍,以加强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2)建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业务型德育兼职队伍,以加大德育队伍的规模,改善德育队伍的结构。(3)建立由校内外党政领导、校内外专家、校友专家、离退休干部等组成的资深的专家型德育指导队伍, 以传授实用的德育方法技巧。这样一支队伍,有利于队伍成员间的协作和德育理论、经验的交流、传递,以共同完成德育观念转变,提高德育工作素质和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中的德育工作。

2.1.2 创新师资队伍德育理念, 提高其德育素质和能力

校企双方应通过制度保障和物质、 精神激励等措施鼓励工学结合中的专兼职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师德师能培训、职责分工培训、岗前中教育培训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辅导讲座、座谈交流和心理咨询,并通过生产育人实践,树立现代德育及功能观念、战略德育理念、素质德育理念、开放式的“大德育”理念、德育科学观念,实现各层面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转换、理念更新。 在此基础上,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师观、教材观,促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德育手段的革新、德育途径的拓展和工作模式的变革等,最终完成思想调整,适应角色转换,育人方法、态度的转变等一系列转变。

师资队伍成员自身在意识到德育为首、 为先的重大意义的同时,应加强责任心、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学习,提高德育理论修养,掌握德育技巧和艺术,丰富德育工作经验。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善于捕捉德育时机,在有效整合专业实践活动与德育实践活动, 挖掘专业实践计划中德育因素等方面加强协作,增加智慧,加强德育渗透,有效进行德育引导和教育。

2.2 构建体现德育主体性的德育运行机制

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学生德育素质影响因素的综合性,以及学生主体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独立性、创造性意识更快形成的特点,构建基于高职教育模式的体现德育主体性的德育方法模式。 即采用教育者指导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学生自主参与、师生有机互动的德育运行机制。 该机制以培养学生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为目的,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充分显示对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由、自觉特征的高度关注。

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学生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工作环境、工作、生活获得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产生道德需要,并以道德需要来坚定道德信念和意志,保障道德行为的。 这一过程以“体悟”或“习得”取代道德“灌输”和生硬“养成”的主导地位。 所以,加强指导教育,要求教育者在德育实践中强调保留以“导”的意味存在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输入,保留必要的道德“养成”教育,避免道德价值取向的无政府状态。 此外,还要注重建立、健全疏导机制,并注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调适心理、理顺情绪,引导他们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德育主体参与机制是德育工作的轴心,它主要是通过在各顶岗实习单位建立团组织或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发挥其德育教育的载体作用,由学生自主管理,实行自主决策、自主监督、自主评价、自主修行,培养学生的自我超越性、参与的能动性和发展的自主性,实现自主定位、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目标,使校企的硬性教育与柔性教育结合、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互补、整体要求与个性张扬统一。

3 结语

一个创新和具有活力的德育工作机制是基于高职教育模式的德育工作保持生机的源泉。 其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运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合理地配置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 协调德育决策行为, 这也是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高职德育理论,以促进高职德育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

[1] 姚芬. 高职校企合作中的德育工作探索[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4-66.

[2] 董平. 论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德育背景和特点[J]. 职业技术教育,2006,(10):76-78.

[3] 刘树林.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德育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23-24.

[4] 张晓峰.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德育策略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9-21.

[5] 刘宪亮. 创立“生产育人”新理念,完善高职德育体系[J].河南教育(高教版),2005,(12):44-45.

[6] 姚芬. 校企合作德育机制研究[J]. 成人教育,2009(8):20-21.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