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言小说中相墓故事的文化阐释

2010-04-11 07:49张玉莲
关键词:风水

张玉莲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呈贡650500)

李艳茹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宋代文言小说中相墓故事的文化阐释

张玉莲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呈贡650500)

相墓,即勘察风水以择葬地或察墓以卜吉凶,其理论基础是风水术。风水术发展到宋代业已成熟,此期除了唐末兴起的“形势派”理论继续流行外,还出现一个重要流派——理气派。该派由宋人王伋、陈抟等创立,主要流播于福建一带。“理气派的理论要点是以方位理气为主(即不同的方位气有好坏,而形势派强调“气随土行”),兼有五行生克、阴阳八卦、九星吉凶、二十四山向等原理”[1]72。本文拟结合这些理论,发掘宋代文言小说中相墓故事的文化蕴涵。

一、“葬为生者”的相墓实质

“葬”的原初意义是“藏”,“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2]。择葬(相墓)即为死者选择藏尸之所。随着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等观念的盛行,相墓逐渐由“葬为死者”的一般行为变成“葬为生者”的特定风俗。人们精心择葬不止于为死者寻找一方佳域,使其灵魂得以安息,更重要的是,冀求死者在冥冥中福佑家人。

至宋代,“葬为生者”的相墓意图愈加明显,反映至小说中,“墓应吉凶”观念的表达成为相关文本的主要书写意图。如,宋洪迈《夷坚志·三志己》[3]卷四《周十翁墓》记云:弋阳周尚书高祖十翁丧妻,招术士访葬地,不得。后梦妻示葬地,依言寻之,未获。遂令术士别卜。又梦妻示葬地,再寻之,果得。术士虑及劳而无功,酬谢必薄,故意凿深穴位,使本当“富贵绵远”的周氏百余年后才有登科做官者。周十翁为得吉穴,在梦与术士间犹豫不决所表现出的慎重,实源于其对葬地效应的迷信,认为葬地优劣会影响家族兴衰。类似看法在宋代文言小说多有反映。如,《夷坚志·支景》卷一《朱忠靖公墓》云:“山势甚吉,恨去水太远,秀气不集,子孙虽蕃昌,恐不能以科名自奋。”《夷坚志·丙志》卷一九《宋氏葬地》云:“此在五行书极佳,它日当出天子。”宋徐铉《稽神录·庐陵彭氏》云:“葬此,当世为藩牧郡守。”[4]墓师(亦称堪舆家)或言葬地不佳,科名难得;或言墓茔甚吉,官运亨通。要之,皆是迎合葬者之意,以葬论祸福,以墓定吉凶。这种贯穿整个风水史的老生常谈,实乃趋吉避凶、希慕富贵之心理在小说中的反映。

不过,在“墓应吉凶”这个旧话题下,宋代相墓故事间或闪出些许时代光芒:

其一,期望中举的相墓意图。以《夷坚志》为例,关涉相墓的共十二则,明确言及因葬中举的六则。余下六则中,有四则称墓主家人因葬而居高位。从宋代取士制度可推测,这些人应大都经过科考。由于“墓应吉凶”观念的盛行,墓师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墓主家人的登科归功于葬地。如,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一《杂记·丑年世科第》记墓师相张大亨家墓,称“公家遇丑年有赴举者,必登高第”[5]2362。北宋秦再思《纪异录》之“叶公阴宅”条记叶公隆吉欲葬亲,有占者云,罗源山“有地可葬,葬后一纪,定出蟾苑客”[6]。这些言论皆指向“葬吉中第”。择葬以期中举的现象,实乃折射着宋人极度渴求科名的社会文化心理。自科举制确立伊始,科考遂成为历代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至宋代,科举几为取士的唯一途径。元人刘埙云:

盖宋朝束缚天下英俊,使归于一途,非工时文,无以发身而行志。虽有明智之材,雄杰之士,亦必折抑而局于此,不为此不名为士,不得齿荐绅大夫。是以皇皇焉竭蹶以趋,白头黄册,翡翠兰苕,至有终老而不识高明之境者,可哀也。(《水云村稿》卷一一)

宋代重文士,科考取士名额大大多于唐代,这无疑促使士人对科考趋之若鹜。既然科考成为宋代士人实现理想别无选择的宿命,在科举之途孜孜以求便成势在必行之事。那些宣扬“墓应吉凶”的墓师们便迎合其意,大肆鼓吹葬地效应,使之把登科希望寄托于地下亡灵,“葬吉中第”说遂焉盛行。

其二,由于葬地效应被神化,一些人为获吉茔而不择手段。或有乘虚而入强占葬地者。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载,舒州村人黄进本为富室苍头奴,曾随主翁择葬。获悉一穴“须出名将”后,其连夜“挈其父之遗骸瘗于其所”,而后逃走[5]3952。或有设计赚取葬地者。宋岳珂《桯史》卷二《望江二翁》载,陈国瑞为母卜葬,久而不得。其子知晓某山有吉穴后,以伐薪冶铁为辞,廉价赚取其地[5]4346-4347。或有蒙骗葬地者。《夷坚志·支景》卷一○《姚尚书》载,寒儒姚祜得知某富翁之冢山乃郁郁佳城后,以居父丧为由骗取此地。这些人为获吉茔而费尽心机,坑蒙拐骗的伎俩全都用上。

二、“墓应吉凶”的理论支撑

影响葬地效应的因素很多,大致包括龙、穴、水、气、五行、星象、命、德几方面。这些在宋代相墓故事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

寻“龙”是从宏观上定位葬地的大致所在,至风水术业已成熟的宋代,龙脉的择定似已不成问题,故小说反映的择葬关键集中在穴、水、向等微观因素上。

穴的位置。《夷坚志·乙志》卷一一《刘氏葬》记为刘延庆相墓的墓师最初所定葬地,“山甚美而不值正穴”,只好另定穴位。《姚尚书》载,术士为姚氏兄弟卜葬,言其地有两穴堪葬,就上穴,兄弟服阕后即登科入仕,但患寿数不长,就下穴,则奋发稍迟。是时姚氏兄弟身处困窘,求贵之心迫切,遂取上穴。后果如术士所言。上穴下穴各有利弊,孰优孰劣难以评判。但有一点很明确,穴的位置会影响葬地功效。《疑龙经》(旧题杨筠松撰)对此有明确表述:“千里来龙只一穴,正者为优旁者劣。”言择葬不仅要选好龙脉,还要点准穴位,否则就可能影响葬地效应。敦煌写本《葬经》(P.3647)规定得更细致:一块墓田中,穴位卌九,然仅四穴(甲庚丙壬)与五行相宜,堪葬[7]268。堪葬之四穴,又各有优劣,只有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可能择出最佳穴位。

穴的朝向。《夷坚志·支景》卷四《金鸡老翁》云:“成券之日,又适辛酉,竁穴坐壬向丙,于青囊家指为佳城。”又,《夷坚志·丙志》卷九《应梦石人》云:“有一穴庚山甲向者,人多以为吉地。”其中,“坐壬向丙”和“庚山甲向”,都是将穴位的朝向与六十甲子相配以定穴位吉凶。此说当源自“六甲冢”、“八卦冢”理论。“六甲八卦冢就是一块大墓地中四种朝向、方位不同的墓穴。之所以分为四种,就是为了分配给五姓,便于方士占断吉凶”[8]。

穴的深浅。《周十翁墓》中,周十翁虽葬妻吉地,但家族百余年后才有登科者。原因何在?文称是由于术士故意凿深了穴位。因掘穴深浅失度影响葬地效应的还有《庐陵彭氏》所记彭氏,其所掘穴深过九尺,使土中白鹤飞失。《夷坚志·支庚》卷六《胡宏休东山》中胡宏休葬母时,亦是“掘太深”,致地中石鱼飞坠。按照传统风水理论,彭氏葬地所出白鹤及胡氏葬地所现石鱼,乃地气孕育之精华,一旦失去,葬地遂无吉可言。因此,葬祖是处的彭氏子孙并无特出者,胡氏亦“终以石鱼露现跃出,泄其旺气,故不迨昌显”。这些事例恰好印证了《葬书·杂篇》(旧题晋郭璞撰)这一理论:“穴吉葬凶,与弃尸同。”

水和气。《朱忠靖公墓》记术者相朱忠靖公墓,云:“山势甚吉,恨去水太远,秀气不集,子孙虽蕃昌,恐不能以科名自奋。”其后朱公之孙翌葬亲“唯以得水为主”,才使朱氏在科场上“衮衮未艾”。又,《宋氏葬地》记宋氏因惧祸,将其祖墓侧涧水闭塞,自是“不复有人登科”。及至大水泛滥将旧涧冲成小渠,宋氏始有擢第者。这些因缺水而不发,得水而腾达的现象,实际就是《葬书·内篇》之“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一传统理论的具现。《青囊奥语》(旧题杨筠松撰)亦云:“水与山祸福尽相关。”言水与山共同制约着葬地效应。至于“气”,小说中亦有记述。《周十翁墓》中,周十翁葬妻之所“土气温暖,迥与冈上他土不同”。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三孔之先葬得佳域》云,三孔之先尝憩于岩谷间,“觉和气燠然,心甚爱之”。及死,依其言葬是处[5]3286。这种以身亲土感受地气以断葬地优劣的方式,实际是形势派“气随土行”理论的具体运用,同时也说明作为风水命脉的“气”在墓葬中的重大意义,如《葬书·内篇》所云:“葬者,乘生气也。”

星象和五行。《夷坚志·支庚》卷三《祝评事》曰:“就近有一山,房宿直穴,昴宿守水,上合天星,真佳城也。”将“穴”、“水”与星象相配,是理气派“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王袆《王忠文公集》卷二〇)理论的体现。至于五行与葬地的关系,《宋氏葬地》中就有涉及,文云:“方士过其处,指墓侧涧水曰:‘此在五行书极佳,它日当出天子。’”以墓前涧水的五行书来卜墓之吉凶,乃理气派以五行推衍祸福之理论在小说中的反映。五行观念很早就被堪舆家纳入风水理论(虽在初期表现不明显)。隋唐时期,这一思想在风水术中得到进一步运用,由此产生大量有关五姓五音的相墓相宅书。如《隋书·经籍志三》五行类著录的《五姓墓图》、《五音相墓书》,《旧唐书·经籍志下》五行类著录的《五姓宅经》等。这些著作的一重要思想当是在择葬时,把五行与五姓或五音相配以定阴宅或阳宅吉凶。至宋代,“五行生克”成为理气派的重要内容,此期相墓故事中遂出现了关于五行的明确叙述。

如果说察山看水观星望气等因素是能以“伎术”的精湛达到优化的话,那么,“命”之贵贱则是人力难以控制的,因此,“命”往往成为葬地效应的决定因素。《应梦石人》载,席大元葬亲之所本属徐翁所有,但徐翁命贱不能享用,只好赠与席。命贱者若强占其命难以承受的佳茔,非但不能获福,反会殃及其身。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二《冯山人》载,咸平中,成都一豪家葬父于风水宝地。葬后,家破人亡。善地理的冯山人云,此山“是葬公侯之地”,豪家本贱命,不可处之,故“亡者不得安,存者不得宁”[5]410-411。两则小说皆将“命”视为葬地功效的最终决定因素。此说当为传统命定观念的一个反映。在古人看来,世间一切皆受诸如天帝之类的神秘力量控制,故诸事前定,人力难改。就葬地而言,予命贵者以吉地是锦上添花,予命贱者以吉地则可能是明珠暗投。当命定观念被援入风水术并成为葬地效应的决定因素时,即意味着葬地让位于命相,“命”才是个人穷达的主宰者。

德行。《夷坚志·支戊》卷二《陈魏公父墓》记一富民葬亲某处后,子孙“皆病目”。据说是因墓而起,遂改葬他处,将此地售与陈魏公。其后,“富民病者愈,而魏公正位宰相,官至少师”。同一葬地,祸福两殊。原因何在?文末云:“然则宅兆之吉,盖有所系。无徳以承之,不惟不得福,乃受其殃,不容妄侥冀也。”则此富民大概为富不仁,故无德以承吉地。作品强调道德因素对命运的影响,表现的还是一种命定观念(可谓之道德命定观)。此外,这种将风水与德行相联系以求天人合一的观点,亦是理气派“企图探讨‘天理’的真谛,进而达到人与‘天理’的协调统一”[1]71理论之体现。

三、技精命舛的墓师

墓师作为勘察风水以择葬地或相墓以占吉凶的一类社会群体,是相墓故事的必要因素。宋代文言小说中的墓师多技艺精湛,料事如神,个中以张鬼灵最为突出。据《春渚纪闻》卷二《杂记·张鬼灵相墓术》载,张鬼灵在学相墓术时突然有悟见,遂以“鬼灵”为名。小说通过两件事表现其高超的相墓术。其一是观图论葬。张鬼灵观察图上山水形势,便能将墓主家人之事言之凿凿。其二是以瓮出鹌鹑论葬。张鬼灵观蔡氏先墓,云其家瓮出鹌鹑后,将出贵人。预言当年便得到印证。与多数墓师至野外实地考察不同,张鬼灵凭图即可相墓,其术可谓神奇,以致请其相墓者目之为青乌子、郭景纯之流。后人亦有诗赞曰:“相墓视图画,吾思张鬼灵。”[9]不过,张鬼灵观图后的推测——坠墓前潭水几死者能登第——在风水术中实在很难找到理论依据,或许是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古语中得到的启示吧。同样,其以瓮中出鸟来定墓之吉凶,亦属怪论。怪则怪矣,其语验矣。该文题为《张鬼灵相墓术》,当亦蕴涵着作者褒扬其术的书写意图。

尽管技艺精湛,但宋代相墓故事中墓师的生存境况普遍困窘。《杨九巡》中术士杨九巡穷得连件像样衣服都没有。《胡宏休东山》中墓师谢受之则长期寄人篱下。《周十翁相墓》中术士因太在意酬劳而在安葬时暗使阴招。事实上,生计艰辛不仅是这些人的命运,亦是墓师们的普遍命运,正如明人黄省曾所言:“(堪舆之人)卒无一人之富,一姓之显者。不过朝游暮陟,糊口四方,鼓舌扬唇,资生巨室而已。”[10]

当墓师命运成为小说家的关注点时,“葬妨墓师”观念亦得到强调。所谓“葬妨墓师”,即葬穴位置、下葬时间、送葬行立等会影响墓师的健康、运程、寿纪等。敦煌写本《葬经》(P.3647)云:

凡葬,丧车出建上,煞大孝。……出危上,煞师公及男女。……外加酉,煞师。……凡建、破下,不可坐,煞师。丧出此地,亦妨师,宜慎之,吉。……正月卯皇(星)在酉,出丧在上,煞师。……凡师送丧从行立之法:春三月在丧前行,夏三月在丧后行,秋三月丧右行,冬三月丧左行。[7]264-266

引文所言主要是送丧行忌,其中“煞师公”、“煞师”、“妨师”等正是就安葬对墓师的妨害而言。这种观念在宋代小说中多所反映:《杨九巡》中杨九巡因为梁氏择葬而患“风挛”,《刘氏葬》中刘延庆葬亲于不利墓师之所,致墓师百日内身亡,等等。埋葬致墓师患病甚至死亡,这既说明安葬对墓师危害的严重性,亦给墓师生存境遇的普遍窘迫找到了合理托词。

“葬妨墓师”说可能出于某种禁忌观念。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禁忌是某种含有被限制或禁止而不可触摸等性质的东西之存在,触犯禁忌就会遭到惩罚[11]。就墓师而言,与葬地有关的诸多因素皆在其禁忌范畴,不明其理就会触犯禁忌而遭到惩罚。为避免禁忌本身的报复,墓师常以各种方式规避风险,调整穴位便是其中一法。《杨九巡》云:“术士行山者,或畏墓穴妨其身,则必迂枉避就。”杨九巡和《刘氏葬》中为刘延庆择葬者皆用此法。总之,“遵守禁忌行为的目的就是使可怕的鬼魂的危险不能接近某人,也不能从某人身上向四处扩散,从而避免人们与外界接触而遭受痛苦或贻害于人”[12]。

综上,两宋时期,风水术业已成熟。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相墓题材小说,主旨基本是承袭前代,表达“墓应吉凶”观念。但这些小说亦有独特之处。其一,“葬吉中第”观念产生并被突出强调。其二,由于葬地效应被神化,一些人为获吉茔而不择手段。其三,影响葬地效应者,除龙、穴、水、气、星象、命、五行等传统内容外,“德”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其四,随着相墓的职业化,墓师逐渐成为小说家的关注对象。

[1]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孔颖达.礼记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64.

[3]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1334-1335.

李艳茹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4]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3120.

[5]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M].北京:中华书局,1987:260-261.

[7]金身佳.敦煌写本宅经葬书校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8]金身佳.敦煌宅经葬书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兰州大学,2006:162.

[9]孙原湘.天真阁集[M].卷16.清嘉庆五年刻增修本.

[10]黄省曾.五岳山人集[M].卷29.明嘉靖刻本.

[11]弗洛依德.图腾与禁忌[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31-34.

[12]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334.

猜你喜欢
风水
风水宝站海湖路
绿水青山使风水古城焕发青春
一个家庭的好风水来自哪里?
浅谈植物风水在景观中的应用
风水——环境感应心理学 换一个角度看风水(中篇)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风水大师刘伯温故里的风水探奇
“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
养好你喜欢的女人,就是养好你自己的风水
风水火打捆外送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