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需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0-04-12 15:13郭跃华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动机群众政治

郭跃华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200)

心理需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郭跃华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200)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机源泉,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因此,要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分析人的需求,了解人的动机,掌握人的行为。

心理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机源泉,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减弱了;另一方面,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许多理论问题和社会现象说不清、道不明。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不做调查研究,对导致这些行为的动机不做深入分析;对产生动机的根源不清楚,“病因”不明,何谈疗效。因此,要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分析人的需求,了解人的动机,掌握人的行为,因人而异、因情施策、因势利导,将心理需求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二、从心理需求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思想信念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动摇。人们独立的思考能力、多元的审美意识、差异性的价值取向得到了明显增强,由此导致人们心理需求、社会行为日趋复杂。面对诸多因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某些传统的认识和做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了。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新思路、新举措,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学认为,需求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目标,人的各种思想都是由心理需求引发的。因此,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应更加注重人的心理,了解人的需求,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作用。

(一)正确把握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人的需要是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愿望或个体生活条件的要求和追求。需要是人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群众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又是不断发展的,当旧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平衡消除之后,新的不平衡又会产生,所以,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需要是激励人产生各种行为的推动力,对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注重人文关怀,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说,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物质利益。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对我们基层组织来说,应该树立朴素的群众观,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正确看待人民群众提出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不得已才向组织提出来,基层组织应当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多行便民利民之举,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持队伍稳定的重要举措。二是加强心灵上的抚慰。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更高级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不能简单地把群众的困难归结为要钱要物,有的时候一句暖心的话语,一句体贴的问候,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说话办事不太考虑群众的感受,对群众缺乏必要的尊重,语言简单粗暴,对群众在政策上的疑惑不能耐心细致地予以解释,群众对此很有意见,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是当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要做好调节工作。群众的诉求有些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各级组织能够实现的,这些应当竭尽全力帮助解决;还有一些需求超出了基层组织的权限,这些应向群众解释清楚,消除他们的疑虑;对一些不合理的诉求,应做好劝说工作,使他们摆正心态,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来。

(二)正确把握群众的挫折承受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群众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一个人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遇到挫折后有渴望受重视和得到关爱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事先能有所了解,就能及时靠上去做工作,起到更好的效果。心理学认为,人受挫折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比较乐观,他们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从哪里跌倒还从哪里爬起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部分人往往需要我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鞭策;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如逃避、文饰、防范和消极反抗等,往往是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这部分人特别需要我们的关注、理解和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认真了解当事人挫折后心理需求、行为反应的规律性,根据人格特征和挫折感,在问题萌芽状态时及时进行疏导,防止把小问题发展成为大问题,这样就能抢得先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另外,相关的研究还表明,一个人遭受挫折之后,所采取的防范态度往往同他的气质有关,从而应对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也可称为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对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方子包治百病,应当根据工作对象的气质类型、心理需求的不同,结合其对挫折的承受力,有差异的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针对胆汁质气质类型的群众,结合其率真、积极、外倾和任性的特点,事先了解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诉求,确定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等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同他们谈谈心,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是针对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群众,结合其行动敏捷、热情有朝气、语言富有表现力等特点,在了解他们的困境后,可以面对面地向他们进行政策解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三是针对粘液质气质类型的群众,结合其固执己见、因循守旧、性格内向等特点,注意因势利导、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通过多次工作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四是针对抑郁气质类型的群众,结合其多愁善感、不耐挫折、反应敏感等特点,达到情感上的沟通,排除情感上的障碍,充分发挥亲情和感情的力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水到渠成地化解矛盾。

(三)正确把握群众的行为导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性

一个人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源自于引起他从事某种行为并指导行为满足一定的心理需求,或实现一定目标的愿望和意念的思想动机。个人的心理需求对他的思想动机有着强大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感知别人的行为时,会产生实现同一行为的愿望,随之而来的便是模仿。社会心理学把个体由于受群体中多数人的影响而改变其行为的现象称之谓从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大流。现实行为从众的原因在于思想动机和心理需求的从众。换句话说,就是不仅现实的行为具有感染力,而且认识和观点也有感染力。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运用心理学中有关模仿和从众的规律,通过树立榜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改造群众的思想,利用正确的思想动机支配现实行为,形成共同的行为习惯。

典型引导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这种方法有较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典型引导是教育中最早的,而且也是最有效的形式。由于群众普遍有推崇榜样的心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明显的竞争性,这样,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有几个优秀的榜样人物,那么周围的人就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从而自然地起到教育感化作用。正因为典型引导是在不知不觉中感化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改造思想,所以受教育者不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教育效果也比较巩固。日常工作中,通过宣传和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其更具有亲近感和可信度,比如爱岗敬业的典型、技术创新的典型、尊老爱幼的典型、遵纪守法的典型等,不一定要求全责备,但一定要为群众所认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工作开展。同时,领导干部应当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作用就在于此。只有牢记“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才能真正成为表率,增强自身的形象感召力。

(四)正确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掌握群众的心理需求,这好比医生经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再对症下药,如此才能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功能。思想动态分析是掌握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深入了解群众在工作生活中“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是上下沟通、形成共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对群众思想动态的分析,学会心理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从心理信息中了解群众的心理需求,这是思想动态分析的关键,也是帮助群众通过宣泄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所谓心理信息,是指存在于群众头脑之中,并影响和支配群众行为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信息,对外转换为人的言语、行为和情感。比较常用的有直接观察法,即观察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言语、行为、情感等;也可采用间接观察法,即采取调查、问卷、谈心等形式加以了解。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估、解释,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切实掌握群众思想状况,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具体工作中,应以抓制度落实、关键分析为切入点,对思想动态分析制度进行规范完善。在抓制度落实方面,坚持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明确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详细了解群众的思想动向,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将思想动态分析制度的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增强各级组织的重视程度,防止工作流于形式。在关键分析方面,重点是把握住职工思想动态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重要政策、重大部署和社会上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及思想反映;对企业发展稳定决策部署、生产经营形势的思想反映及意见建议;对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思想反映及意见建议;对本单位民主管理、业务公开、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情况的思想反映;对本职工作的情绪和基本态度,以及对职业发展等自身价值实现状况的评价和需求;对民生建设的思想反映和意见建议,特别是困难职工的基本状况和期盼;群众的基本价值取向、精神文化追求,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思想认识问题及原因。对群众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思想动态,各级组织应理性盘点,深刻分析,提出对策,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抓落实。实践证明,对群众思想动态进行分析,关键在于掌握群众的心理需求,及时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调动积极因素等。因此,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群众的心理需求,对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凝心聚力、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对于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基于心理需求的思想政治工作三原则

第一,群众的心理需求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分析群众业已形成或潜在的行为动机,找准产生行为动机的根源,从根本上化解思想上的各种矛盾,解除群众思想上的各种疑惑,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维护企业、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应从群众实际出发,认同群众有多种多样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去满足群众合理的需求,既做到尊重、理解、关心人,又做到帮助、鼓舞、鞭策人,提升个人价值,努力实现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二,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关注群众需要,满足群众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采取新方法,运用新手段,建立新机制,从满足群众的心理需求出发,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认同,从而提高感召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第三,正确引导心理需求是营造和谐环境的必然要求。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以及自我发展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社会对人的满足总是相对的,不可能完全实现人的意愿。为此,对群众的诉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引导,减少群众不切实际的想法,促进心理上的和谐。作为群众自身,也应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自己心态的主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D64

A

1003—4145[2010]07—0167—03

2010-04-20

郭跃华(1964-),男,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党委书记,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动机群众政治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