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 31例

2010-04-13 02:15程亚锋袁恭贵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髋臼植骨骨性

程亚锋,袁恭贵,曹 锐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科,重庆 404000)

髋臼发育不良指由于髋臼发育缺陷造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以 S h a r p角 40°以上或 C E角 20°以下,合并股骨头形态改变或头臼关系紊乱为诊断标准,是引起成年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2000年 1月 ~2009年3月,我们对 31例(3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1例中 ,男 6例,女 25例 ;年龄 40 ~ 78岁 ,平均 56岁;骨关节炎病程 1~22年。Harris评分 49.4分。病髋髋臼 X线示头臼不称,股骨头包容性差,伴半脱位,臼浅而平,股骨头囊性变或扁平,髋臼指数增大,C E角小于 20°。根据脱位程度,按 Crowe分型分类为 I型(不全脱位小于 50%)18个髋关节,Ⅱ型(不全脱位 50%~75%)10髋关节,Ⅲ型(不全脱位 75%~100%)3个髋关节。

2 治疗方法

术前如严重上移可行患肢牵引,使髋部软组织松弛,减小手术难度,避免血管、神经牵拉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后外侧切口,I型和Ⅱ型小切口就能完成,Ⅲ型以上关节挛缩明显者可行内收肌、髂腰肌甚至部分臀中肌松解。手术时间 90~150min,平均 110min。术中失血量 350~800mL,平均 520mL。术中使用抗生素,术后持续使用 1周。术后患肢屈曲稍外展,穿丁字鞋,膝下置软枕,早期进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伤口愈合后下床不负重,6周后逐步负重。使用普通或小号假体。

术后第1天开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 120g,当归 15g,桃仁 10g,红花 10g,赤芍 15g,川芎 12g,地龙 15g。日 1剂,水煎分 3次服。另外,配合下肢肌肉收缩煅炼和手法按摩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避免肺栓塞。随访 6个月 ~8年 (平均 46月)。

3 疗效标准

关节功能临床评定标准采用 Harris标准评定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满分 100分。优为 90~100分,良为 80~89分,中为 70~79分,差为 70分以下。

4 治疗结果

优 12例,良 17例,中 2例,优良率 93.55%。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 88.6分。术前 31例中双下肢不等长 26例(短缩 0.5~3.5c m),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均得到明显纠正。23例双下肢长度大致相等,余 8例患肢短缩 l c m以内。随访期未见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的征象。

5 讨 论

髋臼发育不良的病理特点。髋臼发育不良与先天性或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均属于髋关节发育异常(D D H),但髋臼发育不良者其股骨头仍然在真性髋臼内[1]。髋臼发育不良病变关节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解剖异常。臼浅而垂直,头臼不称、股骨头包容差,由于负重时力的异常分布而常导致半脱位及前倾角异常,前壁外上方骨缺损,和负重区骨、软骨退变骨赘形成;股骨侧股骨颈缩短、外翻,股骨颈前倾增加,大转子后旋,髓腔细小伴畸形;软组织关节囊拉长,增厚 外展肌横向走行,功能不良,髂腰肌腱肥厚,腘绳肌、内收肌、股直肌短缩,股神经、坐骨神经短缩,肢体短缩。年轻时可无任何症状,继发骨性关节炎则会诱发症状。大约50%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在50岁以前即发展为晚期髋关节骨关节炎。对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严重、持续疼痛、髋关节畸形、功能严重受限且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治疗目的是解除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功能。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技术要点。①髋臼处理技术。重建髋臼是全髋治疗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不论采取何种修补髋臼的方法,人工臼杯的覆盖率应达到70%以上[2],且髋臼外上方为骨性覆盖,否则作用于髋臼上的应力将转移至髋臼的后上方及与人工臼杯界面,从而增加髋臼松动率。目前,在有足够骨床时,髋臼生物固定已取得共识,但怎样选择臼杯的位置、是否植骨、假体覆盖等问题备受争议。a、臼杯假体安放的位置:因髂骨骨质薄弱,不能为假体提供足够的骨性支持。另外,在假臼位置不利于外展肌力臂的恢复,也不利于改善双下肢不等长。故髋臼假体放置在真臼区是最佳选择。对于 CroweI型及Ⅱ型的患者,因脱位较轻,通过软组织松解和加深髋臼均可较满意复位。对于 CroweⅢ型及Ⅳ型患者,因脱位较高,部分患者松软组织后仍不能复位,这时可采取粗隆下截骨的方法将臼杯放置于真臼区。本组中有3例 CroweⅢ型患者在充分松解挛缩的软组织后均能将髋臼假体置于真臼处,未行粗隆下截骨。b、臼杯大小的选择:CroweⅠ、Ⅱ型正常大小髋臼或 CroweⅠ可用大号臼加深 ,CroweⅢ、I V型髋臼假体可使用较小臼杯[3]。c、髋臼骨床的处理:要判断真性髋臼是否有骨质缺损,是否有足够骨床支撑假体,为使假体放入真臼可采用内移髋臼假体、髋臼植骨和髋臼顶加强环[4,5],更换较小的臼杯等方法来实现,使假体的骨性覆盖大于 70%。本组仅有2例患者采取植骨加盖的方法,随访植骨均获骨性愈合,获得较好的效果。②股骨近段的处理技术。CroweⅠ、Ⅱ型股骨解剖多正常,常规普通股骨假体或小号柄即可,CroweⅢ、Ⅳ型患者股骨主要解剖异常有股骨颈前倾角及颈干角增大、股骨干近段髓腔变形狭窄、短缩、皮质变薄等。如患者幼年曾行髋臼截骨或股骨近段截骨术致股骨干变形等,增加了手术难度。针对上述特点,手术截骨时股骨颈不宜保留较长,一般采用小号标准柄,CroweⅣ型选择组合式假体更合适,可随意调整前倾角,也适应粗隆下截骨治疗。术中扩髓从最小的髓腔锉开始,逐渐加大髓腔锉型号,直至紧密嵌入。扩髓要有足够的耐心,缓慢扩髓,避免暴力操作。本组股骨均无严重畸形,采用了普通或小号柄,有2例患者术中股骨近端纵行劈裂骨折皆因假体置人时叩击过度所致,骨折无移位未固定,延期下床负重均顺利愈合。③复位矫正肢体短缩及神经损伤的预防。术前检查确定肢体短缩原因,排除骨盆倾斜,术前骨牵引并不能纠正肢体短缩[6]。术中关节囊完全切除松解,必要时行髂腰肌、内收肌、部分臀中肌切断对于大部分半脱位患者都能顺利复位于真臼内,对于高位脱位广泛松解损伤大、术后关节不稳定、脱位率高、功能恢复差者,应采用粗隆下截骨短缩。暴露过程避免拉钩长时间的压迫或牵拉,在关节脱位、复位时保持膝关节屈曲。严格掌握肢体延长的程度,下肢延长一般不能超过 4c m,术前设计若延长超过 4c m者应考虑行粗隆下截骨。本组 31髋中,均无高位脱位,患肢延长最长为3.5c m,未行股骨截骨,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

总之,重视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及其病理特点,髋臼发育不良病髋病变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故术前应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处理好病变髋臼的重建,选择好合适的假体,准备好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及植骨准备。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 50岁以上成人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1]裴福兴,邱贵兴,戴克戎,等.关节外科聚集[M].北京:人民卫生军医出版社,2007.370.

[2]叶虹,郑杰,杨永宏,等.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良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823.

[3]郑忠,李超雄,李坚,等.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行全髋置换术不同髋臼安装方法的力学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2):97.

[4]吕厚山.现代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9.

[5]赵振刚,刘建国,齐欣.髋臼内壁内移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8):626.

[6]赵建宁,郭亭,周利武,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对下肢严重短缩的延长和平衡处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57.

猜你喜欢
髋臼植骨骨性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