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48例临床分析

2010-04-13 02:41刘晓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阿斯匹林潮红丙种球蛋白

刘晓兰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医院儿科,湖北石首,434400)

现将本科收治的48例川崎病(KD)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48例KD患儿为2003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本科住院患者。其诊断均符合1984年日本KD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 18例,男:女=1.67:1;发病年龄为2月~5岁。

48例患儿均有发热5 d以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100%),口唇潮红、干裂46例(95.8%),双侧眼结膜充血44例(91.7%),多形性皮疹36例(75%),颈部淋巴结肿大24例(50%),手足硬肿22例(45.8%),肛周皮肤潮红、脱屑10例(20.8%),卡介苗接种处红斑6例(12.5%),指(趾)端膜状脱皮48例(100%)。

血常规:白细胞4×109~10×109/L 10例,10×109~20×109/L 30例,>20×109/L 8例,其中40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轻度贫血27例;血小板 100×109~300×109/L 12例,>300×109/L 36例。C反应蛋白30 mg~50 mg/L 23例,>50 mg/L 25例;血沉20~50 mm/h 10例,50~100 mm/h 30例,>100 mm/h 8例;无菌性脓尿者4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升高者8例,白蛋白<35 g/L 2例;心肌酶谱增高者6例;心电图ST段改变者2例;冠状动脉轻度扩张者8例。

治疗:静滴丙种球蛋白:总剂量2.0 g/kg,分2次应用。每次静滴时间4~6 h。48例患儿均在发热5~10 d内应用。口服阿斯匹林:开始量30~50 mg/(kg·d),分2~3次口服。热退3d后改为10~30 mg/(kg·d),2周后减至3~5 mg/(kg·d),顿服。若无冠状动脉病变,疗程8周。伴有冠状动脉扩张者,服药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潘生丁口服:3~5 mg/(kg·d),伴有冠状动脉扩张者应用。

出院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直至恢复正常。发现1例患儿在恢复期(病后1月)出现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复发2例,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4个月。

结果:48例患儿经应用丙种球蛋白、阿斯匹林治疗后,体温均于48h内降至正常,症状随之缓解,肝功能、心肌酶谱、血沉、C反应蛋白、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均在治疗后1~3个月恢复正常,无1例死亡。48例中复发2例,复发率4.2%。

2 讨 论

冠状动脉病变是KD的主要并发症,未经治疗的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达20%~25%,丙种球蛋白静脉治疗的广泛应用使其发生率显著下降[1]。

由于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及检测手段,早期诊断和不典型病例的确诊较困难。本组48例患儿诊治效果满意。作者体会:①争取早期诊断。对发热≥5 d抗生素治疗无效患儿,同时具备其余5项主要指标的2~3项者,若伴有肛周皮肤潮红、脱皮或卡介苗接种处红斑,可考虑KD诊断,这在KD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依据并且有特异性[2];或者伴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30 mg/L和(或)血沉>40 mm/h结合临床应考虑不完全或不典型KD的诊断[3]。若伴有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则立即诊断KD。②及时治疗。一旦临床考虑KD,立即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及阿斯匹林口服治疗。丙种球蛋白最好在发热5~10 d内应用,降低心脏冠状动脉并发症。作者认为丙种球蛋白分两次静滴效果好,避免了液体量大、点滴时间长、患儿疲劳等缺点。

[1]杜忠东.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0):724.

[2]朱晓萍,周华,孙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0,25(4):360.

[3]张乾忠.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0):729.

猜你喜欢
阿斯匹林潮红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肉毒毒素治疗难治性玫瑰痤疮研究进展
玫瑰痤疮患者阵发性潮红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治高血压
老年冠心病采用阿斯匹林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临别忧郁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
“世纪之药”再立新功